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元华专利>正文

一种风扇防护罩及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922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防护罩及风扇,涉及风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无法吹出冷风、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风扇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吸热体,所述吸热体设置于所述防护罩本体的背风面,所述吸热体包括吸热层和隔热层,所述吸热层位于所述防护罩本体和所述隔热层之间,所述吸热层与所述防护罩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风扇防护罩应用于风扇中,用于使得风扇吹出冷风,散热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防护罩及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扇防护罩及风扇。
技术介绍
风扇是一种价格较低、较为常用的散热装置,在夏天的时候使用较为频繁。风扇通常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扇叶,为了保护扇叶,壳体上会安装有风扇防护罩,扇叶位于壳体与风扇防护罩之间。目前,风扇中使用的风扇防护罩都是格栅式的防护罩,通电后,扇叶旋转产生气流,气流经由格栅式的风扇防护罩的空隙吹出,从而增加风扇周围空气流动,进而起到对位于风扇周围的物体或人体散热降温的作用。但是,风扇吹出的风经过风扇防护罩后温度并不会变化,仅是起到了增加空气流动的作用,因此,电扇周围的温度并不会降低,当环境温度较高时,风扇的散热降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防护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散热降温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风扇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吸热体,所述吸热体设置于所述防护罩本体的背风面,所述吸热体包括吸热层和隔热层,所述吸热层位于所述防护罩本体和所述隔热层之间,所述吸热层与所述防护罩本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上设置有一个所述进风口和多个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为环形,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凹槽均匀设置。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由设置有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至设置有进风口的一端逐渐增加。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外围,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可选地,各所述出风口均为弧形。较佳地,所述防护罩本体的边缘上设置有用于与风扇的壳体连接的第一翻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上设置有通孔。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本体包括导风筒和盖板,所述导风筒与所述盖板的迎风面的边缘区域相连,所述导风槽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导风槽远离所述导风筒的一侧,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导风槽靠近所述导风筒的一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风扇防护罩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风扇防护罩应用于风扇中,在将风扇防护罩安装到风扇中时,使得导风槽的出风口位于导风槽中远离扇叶的一侧。在使用安装有本技术提供的风扇防护罩的风扇时,通电后,扇叶旋转从而产生气流,气流从导风槽的进风口进入风扇防护罩的导风槽,并从导风槽的出风口流出。由于在导风槽中,出风口的面积小于进风口的面积,因此,气流在导风槽中被压缩,压缩的气流从出风口喷出,由于膨胀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因此,使用本技术提供的风扇防护罩可以吹出温度较低的空气,从而降低环境温度,使得风扇的散热降温效果更好。此外,由于气流在导风槽中压缩会产生热量,由于防护罩本体上设置有吸热体,吸热体中的吸热层将热量吸收,隔热层防止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当吸热层的温度较高,可将吸热层从防护罩本体上拆卸下来进行冷却处理,并更换温度较低的吸热层,如此循环使用。与现有技术中格栅式的风扇防护罩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风扇防护罩应用于风扇中后,风扇吹出的气流温度较低,除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外,还可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极大提高了风扇的散热降温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扇散热降温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扇,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风扇防护罩,所述壳体与所述风扇防护罩之间安装有扇叶。优选地,所述风扇防护罩和所述壳体相对的一侧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上均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翻边上的通孔及所述第二翻边上的通孔以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风扇防护罩。本技术提供的风扇在使用的过程中,扇叶旋转从而产生气流,气流从导风槽的进风口进入导风槽,并从导风槽的出风口流出。由于在导风槽中,出风口的面积小于进风口的面积,因此,气流在导风槽中被压缩,压缩的气流从出风口喷出,由于膨胀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因此,使用本技术提供的风扇可以吹出温度较低的空气,从而降低环境温度,使得风扇的散热降温效果更好。与现有技术中使用格栅式的风扇防护罩的风扇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风扇吹出的气流温度较低,除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外,还可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极大提高了散热降温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护罩中出风口的分布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护罩中出风口的分布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防护罩本体;11-导风筒;12-盖板;21-第一环形凹槽;22-第二环形凹槽;30-进风口;31-第一进风口;32-第二进风口;40-出风口;41-第一出风口;42-第二出风口;51-第一翻边;52-第二翻边;53-通孔;54-连接件;61-壳体;62-扇叶;63-底座;71-吸热层;72-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10和吸热体,防护罩本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槽,导风槽具有进风口30和出风口40,进风口30与出风口40相对设置,且出风口40的面积小于进风口30的面积;吸热体设置于防护罩本体10的背风面,吸热体包括吸热层71和隔热层72,吸热层71位于防护罩本体10和隔热层72之间,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扇防护罩及风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吸热体,所述吸热体设置于所述防护罩本体的背风面,所述吸热体包括吸热层和隔热层,所述吸热层位于所述防护罩本体和所述隔热层之间,所述吸热层与所述防护罩本体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吸热体,所述吸热体设置于所述防护罩本体的背风面,所述吸热体包括吸热层和隔热层,所述吸热层位于所述防护罩本体和所述隔热层之间,所述吸热层与所述防护罩本体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上设置有一个所述进风口和多个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为环形,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凹槽均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由设置有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至设置有进风口的一端逐渐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扇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外围,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元华
申请(专利权)人:叶元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