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内镶件注塑膜片的成型装置,特别是涉及金属模机械压力成型法与气体高压热成型法相结合的模内镶件注塑膜片的成型,适用于型腔较深、面积较大、文字或图案的形状与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家电、电子、电脑、汽车、仪器等行业的产品外壳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模内镶件注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电脑、汽车、仪器等行业。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将已印有文字或图案的装饰膜片放入成型机中,利用真空成型、金属模机械压力成型或气体高压热成型的方法,使膜片成型具有产品形状的外壳,然后再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使膜片与塑胶结合成一体而获得最终产品。真空成型法也即负压吸塑成型法,要求膜片必须加热达到软化点的Tg值温度以上才能进行,容易导致膜片内部的文字或图案变形错位,且真空成型的压力约仅1kg/cm2,不适于成型较厚、棱线要求清楚的产品外壳。金属模机械压力成型法具有文字或图案定位精度高的优点,但存在膜片深度与角度半径受到限制、印刷表面容易被压损等缺点;气体高压成型法则是利用高压气体对膜片进行胀形而成型,其优点是气体压力可调,能快速成型棱线清楚的制品外壳,但存在了文字或图案的形状与位置精度较差、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镶件注塑膜片的成型装置,包括下模框(1)、下模(3)、压边圈(8)和传热块(11),下模(3)位于下模框(1)中,与下模框(1)一起构成膜片(4)的成型面,下模框(1)下端与传热块(11)连接,下模框(1)还设有冷却通道(12);压边圈(8)为空心腔体,其腔体边缘与下模框(1)配合,压紧膜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上模(7),上模(7)从压边圈(8)上端中心伸入压边圈(8)的腔体内,与下模(3)配合;压边圈(8)还开有连通空心腔体的通孔,或者在上模(7)上设有连通的空心腔体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镶件注塑膜片的成型装置,包括下模框(1)、下模(3)、压边圈(8)和传热块(11),下模(3)位于下模框(1)中,与下模框(1)一起构成膜片(4)的成型面,下模框(1)下端与传热块(11)连接,下模框(1)还设有冷却通道(12);压边圈(8)为空心腔体,其腔体边缘与下模框(1)配合,压紧膜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锋,陈松茂,罗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