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皮肤改善装置和方法包含:多个针,其具有尖锐端部;夹具,针嵌入到所述夹具上;驱动系统,其直接或间接地驱动所述夹具移动,以使上述针插入到皮肤中;还包含电传输,其电气连接到上述针。所施加的电为交流电,信号形式为高频,且所述针为双极性。当真皮中Na效应的受热区域扩大且在真皮中而不是在表皮中连接时,发生Na加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使用RA效应或RA加效应来改善皮肤的设备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使用电能来进行皮肤治疗,尤其具有为了美丽而进行皮肤治疗的主要目的,且在一些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用作皮肤整形手术的直接仪器或补充。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使用高频的方法和装置来给予治疗以获得紧致皮肤,其通过直接刺激表皮与皮下层之间的真皮来最小化皮肤老化,且保证皮肤改善。
技术介绍
通常,皮肤是覆盖整个身体的最大的保护器官,且以由表皮、真皮和皮下层组成的三个层来维持身体表面上的体内平衡。真皮是表皮下面的层,其直接连接到基底层,且大部分由呈凝胶形式的真皮组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葡糖氨基葡聚糖、矿物质、无机盐等组成,且真皮由以下部分组成:将营养提供给表皮且使血液循环的血管、运载淋巴液的淋巴管位于其中的乳头层,以及由与皮肤皱纹有关的胶原纤维、胶原质、给予皮肤弹性的弹性纤维、弹性蛋白和基质(储水)组成的网状层。皮下层位于真皮下方,含有充足的脂肪,并在皮肤底部将皮肤附着到下面的肌肉和骨骼。阻止皮肤老化的最流行治疗之一是配合营养物质的按摩(massage)。然而,尽管这种类型的按摩皮肤治疗将营养提供给表皮,并使皮肤容光焕发,但这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且在短时间周期内很少显示改善。因此,通过使用注射器将精华液注射到皮肤中来呈现新的方法。然而,此方法治疗起来成本较高,且依据每个个体的独特体质而导致副作用,从而对皮肤导致不利效果。之后,开发了将高频间接地从表皮递送到真皮的新方法。然而,因为高频是通过表皮发射到真皮,因此即使使用高电压,也不是非常有效。并且,另一问题是需要患者接收连续治疗以获得有效效果,且这是昂贵的。后来,专利技术了通过伤害真皮而使胶原质恢复再生作为皮肤改善方法。并且专利技术了将针(本专利技术将其称为引脚,其原理上是同一种东西)插入真皮中以给予电刺激作为那些方法之一。详细看看这个,真皮由称为胶原质的蛋白质组成。胶原质是包含纤维细胞和多肽的三股螺旋结构,且当将热量施加到胶原质组织时,在其收缩温度下发生蛋白质基质部分的物理变化。软组织重塑(这是这些改变之一)是在细胞和分子层级发生的现象,且三股螺旋键联因胶原质的局部非自然化(denaturalization)或由导致基质(matrix)的分子键联的破坏的热工热量导致的收缩(shrinkage)而分解。当细胞收缩发生时,胶原质位于下部部分上,作为收紧的软组织(softtissue)内的静态支撑基质。疤痕基质的初始沉积和后续重塑提供为了美丽目的而修改软组织的形状和一致性的方法。软组织重塑与收缩相比是即时过程,看起来像是纤维细胞的移动或自然疗法的结果。最终,具有例如皮肤改善或皱纹改善等美容目的的治疗可被视为通过将各种能量源施加到选定区域并凝固组织而开始。当将能量施加到真皮时,对真皮的效果形式依据所施加的能量的量而不同,且通常分为三种现象:碳化(carbonization)、蒸发(vaporization)和凝结(coagulation)。此装置的Na效应通过原则上形成凝结(coagulation)条件来改善皮肤条件,且所述效应还可用例如“灼烧”、“施加热量”、“升高温度”等短语来表达,但这些短语中无一者是确切且典型的描述。然而,对于本专利技术,“升高温度”将是最合适的描述,其传达通过施加能量来实现凝结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因此可使用“升高温度”来表达实现凝结的方式。术语“升高温度”可理解为施加能量,但写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上的“升高温度”的含义被用作“施加能量以实现凝结”。与此有关的现存技术之一是第2000-0058346号专利。专利技术此装置是为了使皱纹恢复为平坦皮肤,且经设计来核实皱纹的厚度、长度、形状等,设定升高电流(elevationcurrent)的脉冲、时间和瓦数(watt)(其在控制装置盒皱纹治疗装置上放大细胞组织),且根据皱纹的长度和深度确定针的长度,因此患者可在将针安装在手件上之后去除皱纹。获专利的方案具有一根针,其原理未能被充分揭示出来,特别是将其应用于人体是非常危险的。后来,这成为各种专利的母案,且那些专利之一是由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的(韩国)第10-0856736号专利。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成为用于增加同时穿透皮肤的几十根针的皮肤治疗的有效性的里程碑。最近专利技术的另一类似技术是第10-2009-23494号(韩国)国内专利。如果较仔细地看此专利,它是关于使用高频来进行治疗以得到有弹性的皮肤。更具体地说,所述专利通过将高频直接递送到表皮与皮下层之间的真皮中,来使细胞组织新生,以维持弹性皮肤,并最小化皮肤老化。此皮肤治疗装置具有一对电极,其插入主体盒中,以接触上方电极,有电流流动的连接部分插入并固定到所述上方电极。当将插入并固定在上方连接部分的下部部分中的活高频插入在组成皮肤真皮的网状层中时,所述装置使用由若干个高频产生端子产生的高频电流组成的高频。然而,尽管此皮肤治疗方法因为其与先前的按摩、激光方法或使用不用针穿透皮肤的高频相比,可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看到结果(因为其将能量直接插入到真皮),但此方法也具有许多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是其不仅灼烧真皮,而且灼烧针之间的表皮,使得表皮受损,且皮肤常常被永久地灼烧。在恰当地使真皮灼热的情况下,凝结(coagulation)促进了胶原质的产生。然而,如果表皮被以上治疗灼烧,那么该区域就变成伤疤,且为了皮肤改善的治疗可能趋向于带来较多伤害。这种灼烧真皮以及针之间的表皮的现象在电工程设计方面是非常自然的。人们认为电能在充当电极的针之间流动,且皮肤具有比空气低得多的电阻,但其确实具有产生热量的一致电阻。并且,这是确实发生的。(见图4)上述治疗的另一问题是精细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如上文所述,万一它们被加热,形式是相当激烈的。因此,根据皮肤组织状态来治疗若干次是相当困难的。在作为医疗装置方面,这带来了限制安全性的严重问题。因此从那时起,开发的大多数技术都在针上除了穿透真皮的部分之外均具有绝缘涂层。然而,这再次导致了许多问题。首先,针在有涂层时变得较粗,且这导致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包含留下较大的疤痕、将针插入到皮肤上时具有较多痛苦,以及患者对绝缘涂层材料过敏的情况下具有副作用的可能性。第二问题是总是存在涂层将脱落的较高可能性。考虑到装置连续的穿透皮肤,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万一涂层脱落,就会导致比一开始没有涂层的情况下小心操作更大的副作用。第三问题是所述装置仍然相当极端地灼烧在未涂覆针之间的皮肤。很难进行精细控制,且有灼烧皮肤的可能性。先前存在的技术的另一实例是使用单极的装置。单极是将一电极附着在目标区域上且将另一电极附着在任何随机区域上的治疗形式。然而,为了看到此方法的结果,存在必须流动高压电来产生热量的严重缺陷。用途是有限的,因为不仅有灼烧的危险,而且还有内部器官被甚至可能导致某人死亡的施加电流伤害的潜在风险。在研究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期间专利技术了本专利技术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装置尝试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上文所提到的先前技术的问题。技术解决方案通过采用先前存在的技术可能永远无法想象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创新创造出革命性的结果而专利技术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此新结果称为“Na效应(NaEffect)”。除Na效应之外,专利技术人继续研究并获得了另一结果,即图8和图10中所展示的实例。这些效应在本专利技术中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个针,其具有尖锐端部;夹具,针嵌入到所述夹具上;驱动系统,其直接或间接地驱动所述夹具移动,以使上述针插入到皮肤中;以及还包含电传输,其电气连接到上述针;所施加的电为交流电,信号形式为高频,且所述针为双极性,且此装置旨在按照在Na效应中所描述的形式施加能量,以实现皮肤的治疗区域上的凝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14 KR 10-2011-0057691;2011.06.14 KR 10-201.一种皮肤治疗设备,其包括:多个电极;所述电极为双极性;以及射频发生器,所述射频发生器电耦合到所述多个电极,且将射频信号提供给所述多个电极,以实现在电极周围而不是电极之间的凝结;其中,所述射频发生器将信号施加到所述多个电极上持续0.05到0.8秒;所述多个电极具有在插入到皮肤中时足以到达真皮的长度;所述射频信号具有从0.5到10MHz的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治疗设备,其中,相邻电极之间具有相反的极性。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琮柱,郭正求,
申请(专利权)人:罗琮柱,郭正求,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