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原心专利>正文

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11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为提供一种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使用性能好的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由进料斗、搅拌槽、搅拌螺旋杆及废料槽组成,进料斗底面为由第一及第二两段斜面构成的两阶段斜面,搅拌槽以其底部侧面入口与进料斗下方贯通,其底部另一侧面设有清料口,其顶部为出料口;搅拌螺旋杆垂直置于搅拌槽内;废料槽位于搅拌槽底部的清料口处。(*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本技术属于混合机部件,特别是一种的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塑胶粒料在送往塑胶成型射出机之前,必须先经染色程序,即将大量塑胶粒与小量色粉(或色母)均匀混合,以求整批产品颜色一致。为此,通常采用具有搅拌机构的塑胶混合机对其进行混合。如图1所示,习用的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由进料斗、搅拌槽、搅拌螺旋杆及废料槽组成,进料斗底面呈单一斜面,进料斗、搅拌槽及废料槽相互贯通,搅拌螺旋杆置于搅拌槽内。使用时,将塑胶粒与色粉从进料斗的料口送入进料斗,并藉助其本身的重力沿进料斗呈单一斜面的底面进入搅抖槽内,由搅拌螺旋杆将其充分搅拌均匀后由出料口输出,并从废料槽清除存积的废料。这种结构的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由于其进料斗的底面呈单一斜面而呈上大下窄状,从而导致进料斗上方物料堆积,下方则呈掏空状态,不仅降低搅拌效率,而且出现搅拌不均匀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使用性能好的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本技术由进料斗、搅拌槽、搅拌螺旋杆及废料槽组成,进料斗底面为由第一及第二两段斜面构成的两阶段斜面,搅拌槽以其底部侧面入口与进料斗下方贯通,其底部另一侧面设有清料口,其顶部为出料口;搅拌螺旋杆垂直置于搅拌槽内;废料槽位于搅拌槽底部的清料口处。由于本技术由进料斗、搅拌槽、搅拌螺旋杆及废料槽组成,进料斗底面为由第一及第二两段斜面构成的两阶段斜面,搅拌槽以其底部侧面入口与进料斗下方贯通,其底部另一侧面设有清料口,其顶部为出料口;搅拌螺旋杆垂直置于搅拌槽内;废料槽位于搅拌槽底部的清料口处。当塑胶粒料进行混合时,为两阶段斜面的进料斗底面使进料斗上方能有顺序进料,且杜绝因料粒推挤而导致下方中空的现象发生,不仅搅拌效率高,而且搅拌均匀、使用性能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1、为习用的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面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由进料斗1、搅拌槽2、搅拌螺旋杆3及废料槽4组成,进料-->斗1呈漏斗状,其底面为由第一及第二两段斜面11、12构成的两阶段斜面13,并令第二段斜面12为坡度大于第一段斜面11的滑料面。搅拌槽2以其底部侧面邻近第二段斜面12的入口21与进料斗1下方贯通,其底部另一侧面设有清料口22,其顶部为出料口23。搅拌螺旋杆3垂直置于搅拌槽2内。废料槽4为呈平板状承置面,并位于搅拌槽2底部的清料口22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它由进料斗、搅拌槽、搅拌螺旋杆及废料槽组成,搅拌槽以其底部侧面入口与进料斗下方贯通,其底部另一侧面设有清料口,其顶部为出料口;搅拌螺旋杆垂直置于搅拌槽内;废料槽位于搅拌槽底部的清料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斗底面为由第一及第二两段斜面构成的两阶段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立式混合机搅拌机构,它由进料斗、搅拌槽、搅拌螺旋杆及废料槽组成,搅拌槽以其底部侧面入口与进料斗下方贯通,其底部另一侧面设有清料口,其顶部为出料口;搅拌螺旋杆垂直置于搅拌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原心
申请(专利权)人:张原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