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解酸化间的排泥系统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水解酸化间的排泥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MBR技术作为本次改造工程的核心工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膜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在污水处理领域中,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相组合的MBR工艺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具有节省用地、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随着南疆污水处理中心油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完毕并投入运行,作为其核心系统的水解酸化间的生化池内投入了部分活性污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活性污泥致毒,其活性受到抑制产生的微生物性质和类群发生改变,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形成大量泡沫或浮渣,造成处理池内泡沫和浮渣过多,出现部分含水泡沫和浮渣外溢,对池外壁设置的配电箱及仪器仪表造成侵蚀,并造成配电系统短路及损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同时,上浮污泥随处理水流失,不仅增加了出水的悬浮物固体量,使出水水质严重恶化。最终引起污水处理水质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排放或者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2002)标准中相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解酸化间的排泥系统结构,该系统结构包括有相互连接的水解酸化池、好氧池,其特征是:在所述好氧池的一侧依次连接有第一膜生物反应池和第二膜生物反应池,在所述水解酸化池、好氧池、第一膜生物反应池、第二膜生物反应池中均设置有排泥泵,每台排泥泵由支管连接,同时排泥泵与支管连接部位设有控制支管排泥开关的阀门,再由支管连接至主排泥管,主排泥管设有控制主管排泥开关的主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解酸化间的排泥系统结构,该系统结构包括有相互连接的水解酸化池、好氧池,其特征是:在所述好氧池的一侧依次连接有第一膜生物反应池和第二膜生物反应池,在所述水解酸化池、好氧池、第一膜生物反应池、第二膜生物反应池中均设置有排泥泵,每台排泥泵由支管连接,同时排泥泵与支管连接部位设有控制支管排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张天华,陆晓东,陈艳萍,樊国华,韩冰,高汇若,王立伟,曹文,郑紫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港设施管理服务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