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包括操作平台和门架,在所述操作平台上方固定有支架,所述门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门架两侧对称设置有变幅油缸,在所述操作平台一侧平行设置有上环形抱塔机构和下环形抱塔机构,所述上环形抱塔机构和下环形抱塔机构分别安装在塔筒上,所述操作平台通过提升机构连接到机舱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不需要每台风力发电机都配备一台维修设备,降低了成本,通过变幅油缸伸缩带动门架变幅,保证起吊重物时门架从与水平面夹角50°—130°之间平稳变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组维修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
技术介绍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风电开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目前,风力发电机组检修之前,一般采用大吨位汽车起重机进行拆卸,完成后再安装上去,作业效率低,起重机的租赁也大幅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检修成本。如果将维修起重机固定安装在风力发电机上,则风电场的所有风力发电机组均需要配备一台,维修起重机利用率极低,也大幅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风力发电机维修检测提供一种简单、便捷成本低廉的特种专用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包括操作平台和门架,在所述操作平台上方固定有支架,所述门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门架两侧对称设置有变幅油缸,每个所述变幅油缸一端与所述门架中间部位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在所述门架上设置有吊装机构,在所述操作平台一侧平行设置有上环形抱塔机构和下环形抱塔机构,所述上环形抱塔机构和下环形抱塔机构分别安装在塔筒上,所述操作平台通过提升机构连接到机舱下方。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不需要每台风力发电机都配备一台维修设备,降低了成本,通过上下环形抱塔机构进行抱塔,承载重量大,可以更换大重量的风力发电机部件,通过变幅油缸伸缩带动门架变幅,保证起吊重物时门架从与水平面夹角50° —130°之间平稳变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个所述变幅油缸上分别安装有双向平衡阀;在所述上环形抱塔机构和下环形抱塔机构内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通过在变幅油缸上安装双向平衡阀来保证起吊重物时门架从与水平面夹角50° —130°之间平稳变幅;而且在上下环形抱塔机构内侧设置导向轮,在提升的过程中减小摩擦,保护塔筒。其中,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吊装卷扬机、滑轮组和吊钩,所述吊装卷扬机固定在所述门架下方一侧,所述滑轮组连接在所述门架上方中间,所述吊装卷扬机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滑轮组末端连接所述吊钩;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三个卷扬机、四个辅助装置、三根钢丝绳和一个动滑轮组,四个所述辅助装置呈矩形固定在机舱的下方,所述动力单元和三个卷扬机固定在所述操作平台上,三个所述卷扬机分别位于其中三个所述辅助装置下方,每个所述卷扬机分别与一根所述钢丝绳连接,其中两根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其上方的一个所述辅助装置再固定到所述操作平台上,所述动滑轮组固定在所述操作平台一侧,并且与所述动滑轮组邻近的一个卷扬机上的钢丝绳在通过正对其上方的一个所述辅助装置后,再通过所述动滑轮组和最后一个空置的辅助装置后再固定到所述操作平台上,三个所述卷扬机均由动力单元带动转动,并且所述辅助装置为定滑轮组。提升机构是借助风电机组自身结构,利用卷扬机、滑轮组和钢丝绳提升系统将整个风电维修检测装置提升到指定工作高度,从而达到检测维修装置对风电机组的维修及检测目的,利用三个卷扬机在操作平台上固定三个提升点,可以通过调节保证整机自提升的平衡。本技术是一种可以利用塔筒自提升的风力发电机组检修起重机,具有自提升,以及维修件的提升、下降与变幅功能。使用时,自提升到风力发电机组顶部进行作业;检修完成后,自己降下来入库,适用于与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检修,大幅节约了风电场的维修成本,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其特点是能够实现自提升、自抱塔,能适风力发电机组不同外径的塔筒;操作平台的可以调平,保证整机自提升的平衡和稳定;借助风力发电机组自身结构,整机能自提升至指定高度作业;通过抱塔装置,将整机固定在塔筒上作业,取代了传统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形式;整机在自提升、自下降和抱塔等动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小了对塔筒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舱,2-辅助装置,3-双向平衡阀,4-塔筒,5-上环形抱塔机构,6-下环形抱塔机构,7-导向轮,8-操作平台,9-支架,10-动滑轮组,11-吊装卷扬机,12-门架,13-钢丝绳,14-动力单元,15-吊钩,16-卷扬机,17-滑轮组,18-变幅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包括操作平台8和门架12,在所述操作平台8上方固定有支架9,所述门架12的下端与所述支架9转动连接,所述门架12两侧对称设置有变幅油缸18,每个所述变幅油缸18 —端与所述门架12中间部位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9转动连接,在每个所述变幅油缸18上分别安装有双向平衡阀3,在所述门架12上设置有吊装机构,在所述操作平台8 一侧平行设置有上环形抱塔机构5和下环形抱塔机构6,所述上环形抱塔机构5和下环形抱塔机构6分别安装在塔筒4上,在所述上环形抱塔机构5和下环形抱塔机构6内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7,所述操作平台8通过提升机构连接到机舱I下方。其中,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吊装卷扬机11、滑轮组17和吊钩15,所述吊装卷扬机11固定在所述门架12下方一侧,所述滑轮组17连接在所述门架12上方中间,所述吊装卷扬机11连接有钢丝绳13,所述钢丝绳13绕过所述滑轮组17末端连接所述吊钩15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14、三个卷扬机16、四个辅助装置2、三根钢丝绳13和一个动滑轮组10,四个所述辅助装置2呈矩形固定在机舱I的下方,所述动力单元14和三个卷扬机16固定在所述操作平台8上,三个所述卷扬机16分别位于其中三个所述辅助装置2下方,每个所述卷扬机16分别与一根所述钢丝绳13连接,其中两根所述钢丝绳1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其上方的一个所述辅助装置2再固定到所述操作平台8上,所述动滑轮组10固定在所述操作平台8 —侧,并且与所述动滑轮组10邻近的一个卷扬机16上的钢丝绳13在通过正对其上方的一个所述辅助装置2后,再通过所述动滑轮组10和最后一个空置的辅助装置2后再固定到所述操作平台8上,三个所述卷扬机13均由动力单元14带动转动,并且所述辅助装置2为定滑轮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不需要每台风力发电机都配备一台维修设备,降低了成本,通过上下环形抱塔机构进行抱塔,承载重量大,可以更换大重量的风力发电机部件,通过变幅油缸伸缩带动门架变幅,保证起吊重物时门架从与水平面夹角50° —130°之间平稳变幅;通过在变幅油缸上安装双向平衡阀可以实现门架在0—180°之间平稳变幅,起吊过程中起吊重物时门架一般从与水平面夹角50° —130°之间变幅;而且在上下环形抱塔机构内侧设置导向轮,在提升的过程中减小摩擦,保护塔筒。提升机构是借助风电机组自身结构,利用卷扬机、滑轮组和钢丝绳提升系统将整个风电维修检测装置提升到指定工作高度,从而达到检测维修装置对风电机组的维修及检测目的,利用三个卷扬机在操作平台上固定三个提升点,可以通过调节保证整机自提升的平衡。在安装的过程中,操作平台、上环形抱塔机构、下环形抱塔机构、支架、门架、变幅油缸在地面进行装配,辅助装置固定在机舱底部,卷扬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8)和门架(12),在所述操作平台(8)上方固定有支架(9),所述门架(12)的下端与所述支架(9)转动连接,所述门架(12)两侧对称设置有变幅油缸(18),每个所述变幅油缸(18)一端与所述门架(12)中间部位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9)转动连接,在所述门架(12)上设置有吊装机构,在所述操作平台(8)一侧平行设置有上环形抱塔机构(5)和下环形抱塔机构(6),所述上环形抱塔机构(5)和下环形抱塔机构(6)分别安装在塔筒(4)上,所述操作平台(8)通过提升机构连接到机舱(1)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8)和门架(12),在所述操作平台(8)上方固定有支架(9),所述门架(12)的下端与所述支架(9)转动连接,所述门架(12)两侧对称设置有变幅油缸(18),每个所述变幅油缸(18) —端与所述门架(12)中间部位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9)转动连接,在所述门架(12)上设置有吊装机构,在所述操作平台(8 ) 一侧平行设置有上环形抱塔机构(5 )和下环形抱塔机构(6 ),所述上环形抱塔机构(5 )和下环形抱塔机构(6 )分别安装在塔筒(4 )上,所述操作平台(8 )通过提升机构连接到机舱(I)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变幅油缸(18)上分别安装有双向平衡阀(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环形抱塔机构(5 )和下环形抱塔机构(6 )内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提升式风力发电机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吊装卷扬机(11)、滑轮组(17)和吊钩(15),所述吊装卷扬机(11)固定在所述门架(12)下方一侧,所述滑轮组(17)连接在所述门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儒民,李选朋,黄金辉,肖华,王进,刘日新,唐继光,沃仲磊,刘一峰,潘志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徐州工程机械研究中心,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徐州益利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