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514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板,包括加热板本体,所述加热板本体包括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第五温区、第六温区,其中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分别设于加热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五温区和第六温区设置于加热板本体的中部,且第六温区外侧为第二温区,第五温区外侧为第一温区,所述第四温区分居第六温区两端部,第三温区分居第五温区两端部;所述第一温区的中部设置有接线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确保模具各个温区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差控制在10度左右,从而降低产品前期试制的报废率,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升产品效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 热板。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湿法顶蓬类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方式全部采用模具背腔安装电热板进 行加热,而以往的电热板布局方式经常发生因以下两种情况而导致产品报废问题(目前模 具上下模各分为六个温区):其一、模具周边及立柱温度达不到产品成型所要求的温度导致 产品虚贴而报废;其二、周边及立柱温度已达到而模具大面温度过高导致产品表面烫伤而 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板,该加热板 能有效控制模具整体型面的温度,确保模具各个温区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差控制在10度左 右,从而降低产品前期试制的报废率,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升产品效益。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板,包括加热板 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板本体包括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第五温区、 第六温区,其中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分别设于加热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五温区和 第六温区设置于加热板本体的中部,且第六温区外侧为第二温区,第五温区外侧为第一温 区,所述第四温区分居第六温区两端部,第三温区分居第五温区两端部;所述第一温区的中 部设置有接线盒,在第一温区上接线盒内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A5电热板、A6电热板、A7 电热板,接线盒外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Al电热板、A2电热板、A3电热板、A4电热板;第二 温区上靠近第六温区一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B5电热板、B6电热板、B7电热板,第二温区 的外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BI电热板、B2电热板、B3电热板、B4电热板;所述第三温区位 于第五温区上部一侧设有Cl电热板、C2电热板、C3电热板、C4电热板、C5电热板,位于第 五温区下部一侧设有C6电热板、C7电热板、C8电热板、C9电热板、ClO电热板;第四温区位 于第六温区上部一侧设有Dl电热板、D2电热板、D3电热板、D4电热板,位于第六温区下部 一侧设有D5电热板、D6电热板、D7电热板、D8电热板;第五温区包括El背腔、E2背腔、E3 背腔、E4背腔、E5背腔、E6背腔;第六温区包括Fl背腔、F2背腔、F3背腔、F4背腔、F5背 腔、F6背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温区设置有第一测温头,且第一测温头 设置于A7电热板下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温区设置有第二测温头,且第二测温头 设置于B5电热板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三温区设置有第三测温头,且第三测温头设置 于ClO电热板和C9电热板之间靠近ClO电热板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四温区设置有第四测温头,且第四测温头设置 于D3电热板和D4电热板之间靠近D4电热板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五温区设置有第五测温头,且第五测温头设置 于E4背腔中间位置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六温区设置有第六测温头,且第六测温头设置 于F4背腔中间位置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模具周边及立柱温度能达到产品成型所 要求的温度不会导致产品虚贴而报废,有效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提升产品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中,包括第一温区1、第二温区2、第三温区3、第四温区4、第五温区5、第六温 区6、加热板本体7、接线盒8、第一测温头9、第二测温头10、第三测温头11、第四测温头12、 第五测温头13、第六测温头14等。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板,包括加热板本 体7,所述加热板本体7包括第一温区1、第二温区2、第三温区3、第四温区4、第五温区5、 第六温区6,其中第一温区I和第二温区2分别设于加热板本体7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五 温区5和第六温区6设置于加热板本体7的中部,且第六温区6外侧为第二温区2,第五温 区5外侧为第一温区I,所述第四温区4分居第六温区6两端部,第三温区3分居第五温区5 两端部;所述第一温区I的中部设置有接线盒8,在第一温区I上接线盒8内侧自上而下依 次设置有A5电热板、A6电热板、A7电热板,接线盒8外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Al电热板、 A2电热板、A3电热板、A4电热板;第二温区2上靠近第六温区6 —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 B5电热板、B6电热板、B7电热板,第二温区2的外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BI电热板、B2电 热板、B3电热板、B4电热板;所述第三温区3位于第五温区5上部一侧设有Cl电热板、C2 电热板、C3电热板、C4电热板、C5电热板,位于第五温区5下部一侧设有C6电热板、C7电 热板、C8电热板、C9电热板、ClO电热板;第四温区4位于第六温区6上部一侧设有Dl电 热板、D2电热板、D3电热板、D4电热板,位于第六温区6下部一侧设有D5电热板、D6电热 板、D7电热板、D8电热板;第五温区5包括El背腔、E2背腔、E3背腔、E4背腔、E5背腔、E6 背腔,其中El背腔、E5背腔中分别设有两块电热板,E2背腔、E3背腔、E6背腔中分别设有 三块电热板,E4背腔中设有四块电热板;第六温区6包括Fl背腔、F2背腔、F3背腔、F4背 腔、F5背腔、F6背腔,其中Fl背腔及F5背腔中分别设有两块电热板,F2背腔、F3背腔、F6 背腔中各自设有三块电热板,在F4背腔中设有四块电热板。所述第一温区I设置有第一测温头9,且第一测温头9设置于A7电热板下方。所述第二温区2设置有第二测温头2,且第二测温头10设置于B5电热板上方。第三温区3设置有第三测温头11,且第三测温头11设置于ClO电热板和C9电热 板之间靠近ClO电热板一侧。第四温区4设置有第四测温头12,且第四测温头12设置于D3电热板和D4电热板 之间靠近D4电热板一侧。第五温区5设置有第五测温头13,且第五测温头13设置于E4背腔中间位置处。第六温区6设置有第六测温头14,且第六测温头14设置于F4背腔中间位置处。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温区I的第一测温头9安装于A7电热板旁,在加 热过程中首先需确保A柱上下模产品成型所要求的温度(如上模要求为110°C ±10°C,下 模要求为135°C ±10°C),选择将第一测温头9安装在此处的理由为,因模具在型面落差较 大的地方铸件的厚度一般为平整型面厚度的1.5倍左右(平整型面厚度为45±5mm),根据 热传递原理,不同热源在传递出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距离热源越远的地方所吸收的热量约 少,其反映到测温头上的温度也就相对较低,那么为了确保A柱区域能达到所要求的温度, 在温度设定时会将该区的温度多调高5-10°C,以补偿因型面过厚而在传递过程中损失的热 量;第二温区2的第二测温头10安装于B5电热板旁;第三温区3的第三测温头11安装于 ClO电热板旁;第四温区4的第四测温头12安装于D4电热板旁,其温控原理与第一温区 I相同;第五温区5的第五测温头13安装于E4区域电热板之间,因第五温区5的型面为平 坦型面,型面整体厚度较为均匀,第五测温头13所感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基本相同,故 该区域的温度调节范围基本在_2°C w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板,包括加热板本体(7),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板本体(7)包括第一温区(1)、第二温区(2)、第三温区(3)、第四温区(4)、第五温区(5)、第六温区(6),其中第一温区(1)和第二温区(2)分别设于加热板本体(7)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五温区(5)和第六温区(6)设置于加热板本体(7)的中部,且第六温区(6)外侧为第二温区(2),第五温区(5)外侧为第一温区(1),所述第四温区(4)分居第六温区(6)两端部,第三温区(3)分居第五温区(5)两端部;所述第一温区(1)的中部设置有接线盒(8),在第一温区(1)上接线盒(8)内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A5电热板、A6电热板、A7电热板,接线盒(8)外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A1电热板、A2电热板、A3电热板、A4电热板;第二温区(2)上靠近第六温区(6)一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B5电热板、B6电热板、B7电热板,第二温区(2)的外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B1电热板、B2电热板、B3电热板、B4电热板;所述第三温区(3)位于第五温区(5)上部一侧设有C1电热板、C2电热板、C3电热板、C4电热板、C5电热板,位于第五温区(5)下部一侧设有C6电热板、C7电热板、C8电热板、C9电热板、C10电热板;第四温区(4)位于第六温区(6)上部一侧设有D1电热板、D2电热板、D3电热板、D4电热板,位于第六温区(6)下部一侧设有D5电热板、D6电热板、D7电热板、D8电热板;第五温区(5)包括E1背腔、E2背腔、E3背腔、E4背腔、E5背腔、E6背腔;第六温区(6)包括F1背腔、F2背腔、F3背腔、F4背腔、F5背腔、F6背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顶蓬热成型冲切模具加热板,包括加热板本体(7),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板 本体(7)包括第一温区(I)、第二温区(2)、第三温区(3)、第四温区(4)、第五温区(5)、第六 温区(6),其中第一温区(I)和第二温区(2)分别设于加热板本体(7)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 五温区(5)和第六温区(6)设置于加热板本体(7)的中部,且第六温区(6)外侧为第二温区(2),第五温区(5)外侧为第一温区(1),所述第四温区(4)分居第六温区(6)两端部,第三温 区(3)分居第五温区(5)两端部;所述第一温区(I)的中部设置有接线盒(8),在第一温区 (I)上接线盒(8)内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A5电热板、A6电热板、A7电热板,接线盒(8)夕卜 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Al电热板、A2电热板、A3电热板、A4电热板;第二温区(2)上靠近 第六温区(6) —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B5电热板、B6电热板、B7电热板,第二温区(2)的 外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BI电热板、B2电热板、B3电热板、B4电热板;所述第三温区(3) 位于第五温区(5)上部一侧设有Cl电热板、C2电热板、C3电热板、C4电热板、C5电热板, 位于第五温区(5)下部一侧设有C6电热板、C7电热板、C8电热板、C9电热板、ClO电热板; 第四温区(4)位于第六温区(6)上部一侧设有Dl电热板、D2电热板、D3电热板、D4电热板, 位于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