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387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外壳、分布筒、进气管、文氏喷射管、气体分布室、导流管,所述的进气管与混合器外壳相连,所述文氏喷射管的喷嘴位于混合器外壳内,文氏喷射管与进气管呈90度角;所述的分布筒为混合器外壳的内层,两者之间的空间为气体分布室,分布筒上布有小孔,小孔为导流管的进气口。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有效地将两种气体均匀混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
技术介绍
喷射混合器是实现气-气快速混合常用的设备,其设计思想是将快速运动的流体(即喷射流体)以较高的速度喷射到外锥形管,再进入喉管,形成一个负压区,将第二流体吸引进喉管混合。喷射流体的方向与另一流体方向垂直,虽然另一流体进口与喷射流体成90°,由于设计了一个混合室,使另一流体转向喷射方向,才得以进入喉管混合。喷射混合器与常用的机械混合设备相比,其能耗低,无转动部件,所以对于相同的处理量,喷射混合系统的投资费用比机械混合系统低得多,而且由于喷射混合系统的结构非常简单,特别适合于高压力流体与低压气体的快速混合。因此,喷射混合器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喷射混合器仍存在气体进气阻力大和进气分布不均的缺点。如201220211775.X,名称为“一种高效氨空混合器”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氨空混合器由喷射段部和氨空混合段部构成,氨空混合段部与喷射段部相连,喷射段部由空心夹层壳体、一组连通管和氨气分布筒构成。在空心夹层壳体上设有氨气进口和压缩空气进口,氨气分布筒通过一组连通管与空心夹层壳体的内壁相连,空心夹层壳体的氨气进口与空心夹层壳体的夹层空腔相通。该专利公开的混合器原理为两种有压力的气体,经过分布后汇合,最终在装有规整填料的管道中混合,达到混合的目的。该混合气中规整填料级数越多,混合越均匀,但投资增大、体积增大、流体阻力也要增大;同时,该混合器不适用于低压气体与常压气体的混合,需要在混合器进口处设置增压器作为动力,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有效地将两种气体均匀混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外壳、分布筒、进气管、文氏喷射管、气体分布室、导流管,所述的进气管与混合器外壳相连,所述文氏喷射管的喷嘴位于混合器外壳内,文氏喷射管与进气管呈90度角;所述的分布筒为混合器外壳的内层,两者之间的空间为气体分布室,分布筒上布有小孔,小孔为导流管的进气口。气体由进气管进入气体分布室,在分布室停留并将气体均勻分布在各个导流管进口,气体经导流管从不同地方的不同角度进入混合器内,达到了进入混合器的气体均匀、阻力小的效果,更有利于气体的进入和两种气体的均匀混合。所述小孔的的开孔面积(按导流管的通道面积计算)为进气管横截面积的5?7倍,有利于放慢流速从而有助于气体分布。所述小孔的孔径为l(T20mm,有助于进气分布均匀。所述的导流管与分布筒的夹角为30°?45°,促进从进气管进入的气体朝混合气体流动方向流动,更有利于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喷射器中混合。从文氏喷射管进气口方向算起,所述的导流管与分布筒的夹角从大到小逐步过渡。从大到小逐步过渡是更符合流体的流向,气体流动阻力减小,减少了气体进入的阻力。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15~25_,长度优点是既有助于导向同时阻力又小。从文氏喷射管进气口方向算起,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从长到短逐步过渡。长到短逐步过渡实现各段进气均匀。所述混合器的喉管长度为公称直径的3倍,缩短了喷射器的长度,缩小了喷射器的体积,既节约成本,又更于安装使用。公称直径,公称通径是指管道直径的通用叫法,一般指内径以DN表示。 本技术所述文氏喷射管的喷嘴为圆锥形的锥管,从进口到出口呈收缩状,其收缩角为8~15°。有利于提高低压气体的喷射流速,同时使喷射进去的气体并非直射,而是略成椎体状,不但起到喷射作用,而且更有利于气体混合。所述喷嘴的内壁设有波纹槽,目的是使喷嘴出口处气体成喷洒状,有利于气体的进入和混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气体混合器设置了气体分布室和导流管,与传统的文氏喷射混合器只有外壳和进气管相比,气体由进气管进入气体分布室,在分布室停留并将气体均匀分布在各个导流管进口,气体经导流管从不同地方的不同角度进入混合器内,达到了进入混合器的气体均匀、阻力小的效果,更有利于气体的进入和两种气体的均匀混合。2、本技术的混合器喉管长度为公称直径的3倍,一般文氏喷射混合器的喉管长度为公称直径的5~7倍,本技术缩短了喷射器的长度,缩小了喷射器的体积,既节约成本,又更于安装使用。3、本技术所述的混合器的导流管与分布筒的夹角为30°~45°,促进从进气管进入的气体朝混合气体流动方向流动,更有利于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喷射器中混合。4、本技术所述混合器的导流管从文氏喷射管进气口方向算起,夹角从大到小逐步过渡。从大到小逐步过渡是更符合流体的流向,气体流动阻力减小,减少了气体进入的阻力。5、本技术所述混合器的导流管长度为15~25mm,既有助于导向同时阻力又小;从长到短逐步过渡,可有效实现混合器内各段进气均匀。6、本技术将喷射混合器的文氏喷射管喷嘴设置为圆锥形的锥管,收缩角为8^15°,有利于提高气体的喷射流速,特别适用于低压气体,在无外加压力的情况下,能提高流速顺利进入喉管;同时使喷射进去的气体并非直射,而是略成锥体状,不但起到喷射作用,而且更有利于气体混合。7、本技术在文氏喷射管喷嘴的内壁设置波纹槽,目的是使喷嘴出口处气体成喷洒状,有利于气体的进入和混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混合器文氏喷射管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混合器文氏喷射管喷嘴的左视图。图中标记为:1、混合器外壳,2、分布筒,3、进气管,4、文氏喷射管,5、气体分布室,6、导流管,7、喷嘴,8、小孔,9、喉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外壳1、分布筒2、进气管3、文氏喷射管4、气体分布室5、导流管6,所述的进气管3与混合器外壳I相连,所述文氏喷射管的喷嘴7位于混合器内,文氏喷射管4与进气管3呈90度角;所述的分布筒2为混合器外壳I的内层,两者之间的空间为气体分布室5,分布筒2上布有小孔8,小孔8为导流管6的进气口。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所述小孔8的开孔面积为进气管3横截面积的5倍。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所述小孔8的开孔面积为进气管3横截面积的6倍。所述小孔8的孔径为10mm。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所述小孔8的开孔面积为进气管3横截面积的6倍。所述小孔8的孔径为20mm。所述的导流管6与分布筒2的夹角为30°?45°。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所述小孔8的开孔面积为进气管3横截面积的6倍。所述小孔8的孔径为15mm。所述的导流管6与分布筒2的夹角为35°。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所述小孔8的开孔面积为进气管3横截面积的7倍。所述小孔8的孔径为11mm。从文氏喷射管4进气口方向算起,所述的导流管6与分布筒2的夹角从45°到30°逐步过渡。实施例7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所述小孔8的开孔面积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外壳(1)、分布筒(2)、进气管(3)、文氏喷射管(4)、气体分布室(5)、导流管(6),所述的进气管(3)与混合器外壳(1)相连,所述文氏喷射管的喷嘴(7)位于混合器外壳内,文氏喷射管(4)与进气管(3)呈90度角;所述的分布筒(2)为混合器外壳(1)的内层,两者之间的空间为气体分布室(5),分布筒(2)上布有小孔(8),小孔(8)为导流管(6)的进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外壳(I)、分布筒(2)、进气管(3)、文氏喷射管(4)、气体分布室(5)、导流管(6),所述的进气管(3)与混合器外壳(I)相连,所述文氏喷射管的喷嘴(7)位于混合器外壳内,文氏喷射管(4)与进气管(3)呈90度角;所述的分布筒(2)为混合器外壳(I)的内层,两者之间的空间为气体分布室(5),分布筒(2)上布有小孔(8),小孔(8)为导流管(6)的进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8)的开孔面积为进气管(3)横截面积的5?7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8)的孔径为 l(T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6)与分布筒(2)的夹角为30°?45°。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照华王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