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导电介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2028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导电介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主要解决现有非接触式装置通信速率低、通用性差以及动态适应性差的问题。该装置包括脉冲发生器(101)、电磁耦合线圈对(102)、I/V变换器(103)、正向比较器(104A)、负向比较器(104B)和R-S触发器(105)。脉冲发生器分别将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转换为前沿陡峭、后沿平缓的脉冲信号,并通过电磁耦合线圈对以非接触的方式传递至I/V变换器进行检波,检波生成的脉冲电压信号经过正、负向比较器分别得到正、负触发信号,再经过R-S触发器恢复出原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通信速率高、通用性和动态适应性强的优点,可用于各种旋转部件间的非接触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自适应导电介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元件
,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可用于旋转臂、速度转台、石油钻井等旋转件传递高速双向多路信号。
技术介绍
目前,为雷达、旋转臂、速度转台、风力发电等旋转部件进行非接触式信息传递的技术已取得一定的发展,该技术主要利用电磁波将信号从旋转部件的一端,跨过一定的间隙,耦合至旋转部件的另一端,从而解决传统导电传输装置所存在的稳定性差、转速低、寿命短、成本闻昂等诸多弊端。现有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通常由调制电路、环形天线和调解电路三部分构成。利用窄带通信机制,将原始信号调制到特定频率,如315MHz、2.4GHz的载波上,再通过环形天线耦合至接收端,最后由解调电路将原始信号恢复出来。在应用环境中,由于环形天线的间隙中可能存在空气、水、油或泥浆等不同流体介质,且各组分的比例和浓度不固定,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电磁屏蔽腔,阻隔某些频段电磁波的有效传输,造成现有的非接触式数据滑环存在以下不足:1、窄带通信技术自身的频带利用率较低,因此通信速率低,无法实现高速通信。2、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需要采用不同的频率载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自适应导电介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发生器(101),分别对输入端TTL/CMOS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进行提取,并得到前沿陡峭、后沿平缓的脉冲电压信号,送至电磁耦合线圈对(102);电磁耦合线圈对(102),用于将脉冲电压信号以电磁耦合的方式由初级传递至次级,得到与输入电压信号波形一致的脉冲电流信号,并送入I/V变换器(103);I/V变换器(103),采用一个精密电阻器与输入端并联构成,用于将电磁耦合线圈对(102)输出的脉冲电流信号转换为脉冲电压信号,并同时送入正向比较器(104A)和负向比较器(104B);正向比较器(104A),用于对正脉冲的提取,在原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适应导电介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脉冲发生器(101),分别对输入端TTL/CMOS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进行提取,并得到前沿陡峭、后沿平缓的脉冲电压信号,送至电磁耦合线圈对(102); 电磁耦合线圈对(102),用于将脉冲电压信号以电磁耦合的方式由初级传递至次级,得到与输入电压信号波形一致的脉冲电流信号,并送入I/V变换器(103); I/V变换器(103),采用一个精密电阻器与输入端并联构成,用于将电磁耦合线圈对(102)输出的脉冲电流信号转换为脉冲电压信号,并同时送入正向比较器(104A)和负向比较器(104B); 正向比较器(104A),用于对正脉冲的提取,在原信号发生0/1跳变的时刻输出一个正向单脉冲,并送入R-S触发器(105)的S端; 负向比较器(104B),用于对负脉冲的提取,在原信 号发生1/0跳变的时刻输出一个负向单脉冲,并送入R-S触发器(105)的R端; R-S触发器(105),用于在正向比较器(104A)和负向比较器(104B)输出的正、负向单脉冲的触发下,产生波形与原信号一致的电压信号,完成对原信号的还原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导电介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耦合线圈对(102)至少包括I对内、外圈电磁耦合线圈(201,202),这两个内、外圈电磁耦合线圈分别固定在两个转动部件的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之间留有环形间隙,并能随转动部件相对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无电气和机械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导电介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脉冲发生器(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平郭世忠史军刚谢楷刘彦明陈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