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1968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6:45
一种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由玻璃组件和OLED器件组成,玻璃组件为由平行放置的超白玻璃a、超白玻璃b和两端的环氧树脂密封层构成的封闭腔;OLED器件位于玻璃组件的封闭腔内,OLED器件包括氧化铟锡玻璃、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并依次组成叠层结构,氧化铟锡玻璃为导电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均为有机发光材料,电子注入层为LiF、阴极为Al。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平板光源结构新颖、易于实施,发射光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光谱匹配度达到84%,可提高OLED器件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电绝缘性与致密性,大大延长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功能材料和器件
,特别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
技术介绍
智能型植物工厂作为目前最高水平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是继温室栽培之后发展而成的一种高度专业化、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作物生产计划性强,生长速度快、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无污染,同时多层式立体栽培方式可以节省3-5倍的土地,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园艺学家认为450 nm的蓝光对于植物叶片和根系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00-700 nm的红光却有利于茎的生长,并促进植物的开花和叶绿素的形成。选择合适的辐射波长极其能量光源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是非常必要的。具有上述波段对应的红光和蓝光同步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同时具有特征波长为660纳米的红光和450纳米蓝光的光源可显著提高植物生长光合量子产率。由于白炽灯、荧光灯、钠灯、高压汞灯等发射光谱不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对光的选择性需求,补光效率低,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具有节能、环保、长寿命特点,用来替代传统植物照明的人工光源。应用荧光灯、白炽灯或红光LED与蓝光荧光灯的组合模式,可以高效匹配植物光合作用光谱。然而,由于其具有低柔性的发射光谱剪切使得与之匹配较低。与此相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有主动发光、面光源、体积小、能耗低、重量轻等优点,既可以在玻璃衬底上制成发光器件,也可以在柔性衬底上制成可卷曲、可折叠的发光器件,从红光到紫外,甚至从红外到近紫外的宽发射体而具有高的柔性光谱剪切,有机发光体固有的扩散发射使有机发光二极管产生多层发射与植物光合作用光谱中的红蓝光紧密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分析,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该平面光源结构新颖、易于实施,发射光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光谱匹配度达到84%,可显著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电绝缘性与致密性,大大延长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由玻璃组件和OLED器件组成,玻璃组件为由平行放置的超白玻璃a、超白玻璃b和两端的环氧树脂密封层构成的封闭腔;OLED器件位于玻璃组件的封闭腔内,OLED器件包括氧化铟锡(ITO)玻璃、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并依次组成叠层结构,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导电阳极,空穴注入层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有机材料,发光层系以4,4'-双(咔唑-9-基)-联苯有机材料作为主体、以发射特征波长为450 nm蓝光的10,10’ _(9_ 丁基-9!1-咔唑-3,6-二基)双[9-(2-乙基己基)-9H-嵌二萘(4,5_d)咪唑]有机材料和发射特征波长为660 nm红光的锇-[3-三氟甲基_5_ (2-吡啶基)-1,2,4-三唑]2 _ (甲基-二苯基-膦)2有机材料分别作为蓝光的掺杂剂和红光的掺杂剂制备的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为1,3,5-三(N-苯基苯并咪唑-2-基)-苯有机材料,电子注入层为LiF、阴极为Al,导电阳极和阴极分别通过导线从环氧树脂密封层引出,正向电压为5-15V。所述超白玻璃a和超白玻璃b的厚度为I cm,两片超白玻璃之间的距离为l_3mm ;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的厚度分别为35 nm、45 nm、32 nm、0.7nm、150 nm。 所述发光层中蓝光的掺杂剂和红光的掺杂剂在主体有机材料中的掺杂比例分别为 50wt%、0.lwt%0所述OLED器件的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电极均是在真空环境下蒸镀成膜;玻璃平板光封装过程在充有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及水汽含量小于3 X 10 6的环境中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平板光源为采用多个宽带发射的固态照明技术设计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植物生长光源,其结构新颖、易于实施;平板光源的发射光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光谱匹配度达到84%,实现对能源的最大利用;通过把OLED器件和空气隔开,可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电绝缘性与致密性,大大延长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附图为该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超白玻璃a 2.超白玻璃b 3.环氧树脂密封层 4.1TO玻璃 5.空穴传输层 6.发光层 7.电子传输层 8.电子注入层 9.阴极【【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如附图1所示,由玻璃组件和OLED器件组成,玻璃组件为由平行放置的超白玻璃al、超白玻璃b3和两端的环氧树脂密封层3构成的封闭腔;0LED器件位于玻璃组件的封闭腔内,OLED器件包括氧化铟锡(ΙΤ0)玻璃4、空穴传输层5、发光层6、电子传输层7、电子注入层8和阴极9并依次组成叠层结构,氧化铟锡(ITO)玻璃4为导电阳极,空穴注入层5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_聚苯乙烯磺酸有机材料,发光层6系以4,4'-双(咔唑-9-基)-联苯有机材料作为主体、以发射特征波长为450 nm蓝光的10,10’ -(9-丁基-9H-咔唑-3,6-二基)双[9-(2-乙基己基)-9H-嵌二萘(4,5-d)咪唑]有机材料和发射特征波长为660 nm红光的锇_[3_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2_ (甲基-二苯基-膦)2有机材料分别作为蓝光的掺杂剂和红光的掺杂剂制备的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7为1,3,5-三(N-苯基苯并咪唑-2-基)-苯有机材料,电子注入层8为LiF、阴极9为Al,导电阳极和阴极分别通过导线从环氧树脂密封层引出,正向电压为8V。该实施例中,超白玻璃a和超白玻璃b的厚度为I cm,两片超白玻璃之间的距离为2mm ;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的厚度分别为35 nm、45 nm、32nm、0.7 nm、150 nm ;发光层中蓝光的掺杂剂和红光的掺杂剂在主体有机材料中的掺杂比例分别为 50wt%、0.lwt%。该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刻蚀后的条形氧化铟锡(ITO)玻璃按常规方法清洗干净后,先采用旋涂方法制备空穴注入层; 2)将发光层的主体有机材料、蓝光的掺杂剂和红光的掺杂剂有机材料分散在甲苯溶液中,在70° C下搅拌0.5 h,得到均匀的混合液作为发光层有机材料,再采用旋涂方法制备发光层; 3)将已制备了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的氧化铟锡(ITO)玻璃置于氩气环境中,采用常规膜蒸镀法依次制备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制得OLED器件; 4)在氩气及水汽含量小于3X10_6的环境中,将上述制得的OLED器件放置于两片超白玻璃a、b之间,导电阳极和阴极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后,用环氧树脂密封胶封闭即可。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平板光源的发射光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光谱匹配度达到84%,实现了对能源的最大利用;有机OLED器件的稳定性、抗氧化性、电绝缘性与致密性显著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其特征在于:由玻璃组件和OLED器件组成,玻璃组件为由平行放置的超白玻璃a、超白玻璃b和两端的环氧树脂密封层构成的封闭腔;OLED器件位于玻璃组件的封闭腔内,OLED器件包括氧化铟锡玻璃、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并依次组成叠层结构,氧化铟锡玻璃为导电阳极,空穴注入层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有机材料,发光层系以4,4′?双(咔唑?9?基)?联苯有机材料作为主体、以发射特征波长为450?nm蓝光的10,10“??(9?丁基?9H?咔唑?3,6?二基)双[9?(2?乙基己基)?9H?嵌二萘(4,5?d)咪唑]?有机材料和发射特征波长为660?nm红光的锇?[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2?(甲基?二苯基?膦)2有机材料分别作为蓝光的掺杂剂和红光的掺杂剂制备的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为1,3,5?三(N?苯基苯并咪唑?2?基)?苯有机材料,电子注入层为LiF、阴极为Al,导电阳极和阴极分别通过导线从环氧树脂密封层引出,正向电压为5?15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红蓝光光合转光玻璃平板光源,其特征在于:由玻璃组件和OLED器件组成,玻璃组件为由平行放置的超白玻璃a、超白玻璃b和两端的环氧树脂密封层构成的封闭腔;0LED器件位于玻璃组件的封闭腔内,OLED器件包括氧化铟锡玻璃、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并依次组成叠层结构,氧化铟锡玻璃为导电阳极,空穴注入层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有机材料,发光层系以4,4'-双(咔唑-9-基)-联苯有机材料作为主体、以发射特征波长为450 nm蓝光的10,10’ _(9_ 丁基-9H-咔唑-3,6- 二基)双[9-(2-乙基己基)-9H-嵌二萘(4,5_d)咪唑]有机材料和发射特征波长为660 nm红光的锇-[3-三氟甲基_5_ (2-吡啶基)-1,2,4-三唑]2_ (甲基-二苯基-膦)2有机材料分别作为蓝光的掺杂剂和红光的掺杂剂制备的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为1,3,5-三(N-苯基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达健董晓菲马健王延泽李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