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0990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其包括交流接触器线圈、中央控制器、信号处理模块和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与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交流接触器线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交流接触器在不同合闸相位下闭合时产生的电磁力进行实时检测,通过预设合闸相位和设定额定电压范围使得交流接触器在额定电压范围内以及在预设的合闸相位下工作,使得交流接触器工作更安全稳定可靠,且可以延长交流接触器的电气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交流接触器,尤其是一种对交流接触器在不同合闸相位下闭合时产生的电磁力进行实时动态检测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依靠电磁力吸合和分断实现自动化通断控制开关电器,在接触器接通过程中,交流电压的幅值以及合闸相位的不同将直接改变电磁力的大小,从而影响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及其电气寿命。电压幅值过大,将直接造成电磁吸力过大,加大了铁芯吸合时承受的冲击力,若接触器在此电压下长时吸合,会引起接触器线圈过热,降低接触器使用寿命;电压幅值过低,则电磁吸力过小,无法使接触器完成有效闭合,接触器主触头的多次弹跳产生的电弧会烧蚀触头;若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吸合,因接触器合闸相位不同,接触器线圈获得的电流大小不一致,同样会引起电磁吸力过大,造成接触器触头冲击力过大,磨损触头,同时产生的多次弹跳会烧蚀触头。上述情况将导致接触器电气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该合闸相位控制系统可以对交流接触器在不同相位闭合时的电磁力的大小进行实时检测,保证交流接触器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和最佳合闸相位下工作,从而延长交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接触器线圈、中央控制器、信号处理模块和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与所述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线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压信号采集模块为正弦交流信号AD采样模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相位信号采集模块为正弦交流信号同步整形模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包括可控硅和可控硅驱动模块,所述可控硅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可控硅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硅连接,所述可控硅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线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还包括断电保护电路模块,所述断电保护电路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线圈以及所述可控硅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央控制器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构成。采用上述方案,首先通过单片机最小系统设置合闸相位以及交流接触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然后将上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压信号,中央控制器首先通过正弦交流信号AD采样模块进行采样判断,若采集的电压信号不在额定电压范围内,接触器不工作;若在额定电压范围内,中央处理器则采样正弦交流信号同步整形后的同相位方波信号,当达到设定的合闸相位时,中央处理器发出触发可控硅导通指令控制可控硅驱动模块触发可控硅导通使交流接触器线圈得电工作。当交流接触器断电时,中央处理器停止触发可控硅导通,并通过断电保护电路模块保护接触器线圈避免被击穿,可控硅过零分断。本技术可以对交流接触器在不同合闸相位下闭合时产生的电磁力进行实时检测,通过预设合闸相位和设定额定电压范围使得交流接触器在额定电压范围内以及在预设的合闸相位下工作,使得交流接触器工作更安全稳定可靠,且可以延长交流接触器的电气寿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工作原理总框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工作原理具体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包括交流接触器线圈1、中央控制器2、信号处理模块3和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4,信号处理模块3包括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中央控制器2连接,中央控制器2与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4的输出端与交流接触器线圈I连接。该中央控制器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构成21。如图2所示,上述电压信号采集模块为正弦交流信号AD采样模块31,相位信号采集模块为正弦交流信号同步整形模块32。如图2所示,上述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4包括可控硅41和可控硅驱动模块42,可控硅驱动模块42的输入端与中央控制器2连接,可控硅驱动模块42的输出端与可控娃41连接,可控娃41与交流接触器线圈I连接。如图2所示,上述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4还包括断电保护电路模块43,断电保护电路模块43的两端分别与交流接触器线圈I以及与可控硅41连接。本技术首先通过单片机最小系统21即中央控制器2设置合闸相位以及交流接触器的额定工作电压范围,然后将上述信号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压信号,中央控制器2首先通过正弦交流信号AD采样模块31进行采样判断,若采集的电压信号不在额定电压范围内,交流接触器不工作;若在额定电压范围内,中央处理器2则采样正弦交流信号同步整形模块32整形后的同相位方波信号,当该相位方波信号达到设定的合闸相位时,中央处理器2发出触发可控硅41导通的指令到可控硅驱动模块42使其触发可控硅41导通使交流接触器线圈I得电工作。当交流接触器断电时,中央处理器2停止发出触发可控硅41导通的指令,并通过断电保护电路模块43保护交流接触器线圈I避免被击穿,可控硅41过零分断。本技术可以对交流接触器在不同合闸相位下闭合时产生的电磁力进行实时检测,通过预设合闸相位和设定额定电压范围使得交流接触器在额定电压范围内以及在预设的合闸相位下工作,使得交流接触器工作更安全稳定可靠,且可以延长交流接触器的电气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接触器线圈、中央控制器、信号处理模块和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与所述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线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接触器线圈、中央控制器、信号处理模块和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电压信号采集模块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电压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相位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与所述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接触器线圈得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线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信号采集模块为正弦交流信号AD采样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合闸相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信号采集模块为正弦交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波陈上挺吴桂初朱翔鸥刘星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