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时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0875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时检测装置,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和通用PC机,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所述报警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和报警,当超过设定浓度时发出声音报警,使监控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本地区的温室气体超标情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时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时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其同时作为世界能源前景的关键,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的以碳元素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当前人为碳排放相关问题成为各国主要的研究对象。随着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致力于确保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研究因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公益性研究项目。工业碳排放占人类活动总碳排放的78%。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工业生产是造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也促使工业碳排放效应日趋加剧,通常对工业地区进行碳排放检测时,主要依靠人工定时采集,而采集点多在环境复杂的工业现场,有可能带来了人工采集的风险隐患,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不能保证了采集数据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时检测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和通用PC机,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所述报警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具体地,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包括电源、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第一多谐振荡器、第二多谐振荡器、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七电容、电位器和扬声器,所述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正极、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正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正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负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负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重置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放电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重置锁定端、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触发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重置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放电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触发端、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重置锁定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扬声器的第二端连接。具体地,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为蓝牙通讯服务器、WIFI通讯服务器或者GPRS通讯服务器。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装置为声音报警装置或光电报警装置。具体地,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为一个或者多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对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和报警,当超过设定浓度时发出声音报警,使监控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本地区的温室气体超标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系统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和通用PC机,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报警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中心通讯服务器与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如图2所示,二氧化碳传感器包括电源、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第一多谐振荡器、第二多谐振荡器、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七电容、电位器和扬声器,电源的正极同时与第二多谐振荡器的正极、第一多谐振荡器的正极、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运算放大器的正极、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位器的第一端、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正极和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扬声器的第一端、第六电容的第一端、第二多谐振荡器的负极、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第一多谐振荡器的负极、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运算放大器的负极、电位器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负极和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信号输入端和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的滑动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负极信号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多谐振荡器的重置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多谐振荡器的放电端和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多谐振荡器的重置锁定端、第一多谐振荡器的触发端和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多谐振荡器的重置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多谐振荡器的放电端和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多谐振荡器的触发端、第二多谐振荡器的重置锁定端和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多谐振荡器的控制端连接,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多谐振荡器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与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扬声器的第二端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报警装置为声音报警装置置,终端通讯服务器分别设置在各工业气体排放检测点为多个监测,中心通讯服务器为GPRS通讯服务器,终端通讯服务器为一个或者多个,有线网络是以光纤为主传输介质的数据网络,无线传感网络结合了微机电系统(MEMS)、智能天线技术-自动检测天线(无线信号发射装置)、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工厂车间现场的无线传感网络,即是以工厂车间中部署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为基本单位,以实体对象间的交互行为作为基本应用需求构建的。工厂车间现场中的无线通信行为可以分为如下两个层次:1)节点间的通信:包括链路、组网、路由、分簇和传感数据传输等相关任务。2)实体对象间的通信:包括对象间的协调管理、定位、追踪、查询、传感数据收集、错误报告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提供单片片内信号调节功能,包括放大、电平移位和倒相。信号调节后,浓度每升0.01%,输出就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和通用PC机,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所述报警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和通用PC机,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所述报警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包括电源、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第一多谐振荡器、第二多谐振荡器、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七电容、电位器和扬声器,所述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正极、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正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正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多谐振荡器的负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多谐振荡器的负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琴肖智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融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