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箍式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594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抱箍式操作平台,搭设在结构框柱外围,其包括与结构框柱横截面适应的槽钢框架,以及多个对应地焊接在结构框柱外表面上的L型卡码;其中,槽钢框架由预制的两个分框架水平对接而成,每个分框架均包括由槽钢连接而成的槽钢底板以及设置在槽钢底板上的架子;各个L型卡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槽钢底板放置于L型卡码上,以使槽钢框架被支撑在L型卡码上。该操作平台安装方便,施工安全,且能适应于巨型钢结构框柱。(*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抱箍式操作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防护平台,尤其涉及一种抱箍式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超高层建筑采用了框剪筒体结构,其外框主要为巨形钢柱。由于每节钢柱均为I层或2层以上高度,而且该种结构体型往往是钢结构先行施工,混凝土楼面滞后施工;这样,钢柱在高空焊接连接时,需要有一定的操作平台,以便于工人进行焊接作业。而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是在下层(或二层以上)的钢梁上搭设悬挑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但是,该技术方案仅能够满足钢柱截面较小而且柱子周边有“十字梁”或者“T字梁”的情形;对于角柱则无法解决问题;特别对于巨型钢柱,由于柱子截面大,直径尺寸超过1.5m,常规的悬挑脚手架由于在空中无法满足抗风要求,造成脚手无法固定,且搭设危险性非常大,容易造成高空坍落和失稳引起的伤亡事件。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适用于上述巨型钢柱的高空防护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箍式操作平台,其搭设方便,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抱箍式操作平台,搭设在结构框柱外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结构框柱横截面适应的槽钢框架,以及多个对应地焊接在所述结构框柱外表面上的L型卡码;其中,所述槽钢框架由预制的两个分框架水平对接而成,每个所述分框架均包括由槽钢连接而成的槽钢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槽钢底板上的架子;各个所述L型卡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槽钢底板放置于所述L型卡码上,以使所述槽钢框架被支撑在所述L型卡码上。优选地,在对接处,两个所述分框架的所述槽钢底板上均焊接水平角钢,并均垂直地在所述水平角钢上焊接对应的竖直角钢;所述竖直角钢对称地设置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从而将两个所述分框架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所述L型卡码与所述结构框柱采用双面角焊缝形式焊接。优选地,所述槽钢框架外围设置角钢作为立柱,所述立柱焊接在所述槽钢底板上。优选地,所述架子为脚手架。优选地,两个所述分框架是不对称的,其中一个分框架长于另一个分框架。优选地,对应于两个所述分框架中较长的一个分框架,在其非对接端部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L型卡码;在其靠近对接端部的位置左右两侧各设置至少一个L型卡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操作平台采用环绕结构框柱的抱箍结构形式,而操作平台的槽钢框架本身在工厂预制好,在施工时两分框架直接放置在焊接在结构框柱的L型卡码上并对接即可,安装方便省时,高空施工少,减少危险。而且该操作平台能够适应不同截面,尤其是巨型结构框柱,只要槽钢框架与结构框柱横截面适应即可。再者,由于其不必借助横梁来施工,因此也能适用于角柱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图1的B-B视图。图4为图1的C-C视图。图5为图1的D-D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 一图5显示了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其以“日”字形横截面的结构框柱为例,不论横截面大或小均可按此结构来实施;其他形状横截面的结构框柱也可以比照下面介绍的结构来实施。如图1一图5所示,该抱箍式操作平台搭设在结构框柱10外围,其包括与结构框柱10的横截面适应的槽钢框架以及多个对应地焊接在结构框柱10外表面上的L型卡码。其中,槽钢框架由预制的两个分框架20、30水平对接而成,每个分框架20、30均包括由槽钢连接而成的槽钢底板以及设置在槽钢底板上的架子。其中,各个L型卡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槽钢底板放置于L型卡码上,以使槽钢框架被支撑在L型卡码上。优选地,L型卡码与结构框柱采用双面角焊缝形式焊接。作为优选结构,图1中明显可见分框架20长于分框架30,也就是说槽钢框架并不是等分为两个分框架的,本实施例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节省至少两个卡码。卡码的设置应当以能支撑起分框架为准,比如:对应于两个分框架中较长的一个分框架,在其非对接端部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L型卡码;在其靠近对接端部的位置左右两侧各设置至少一个L型卡码。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分框架20在非对接端部的位置两个角上分别设置了 2个卡码,在对接端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卡码,这些卡码分别标示41、42、43、44、45、46,其共同支撑分框架20。相应地图1中标示51、52、53、54的部件也均为卡码,其共同支撑另一个分框架30。对比可见分框架30在对接位置处并未设置卡码,也就是上面所述的“节省了两个卡码”;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槽钢框架等分为两个分框架也是可以的。下面介绍槽钢框架的结构。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述分框架20包括槽钢底板23 ;在槽钢底板23上、槽钢框架的外围焊接若干根角钢24作为立柱,立柱24作为防护栏杆;且在立柱24上还焊接有竖立的围护用钢板21进一步起防护作用。上文所称之“架子”可以为脚手架22,也就是说,在槽钢底板23上可以根据需要搭设固定脚手架。同样地,如图3所示,分框架30包括槽钢底板33,在槽钢底板33上、槽钢框架的外围焊接若干根角钢34作为立柱,立柱34可作为防护栏杆;且在立柱34上焊接有竖立的围护用钢板31。在槽钢底板33上设置的架子为脚手架32。上述围护用钢板31和围护用钢板21连成一整体,立柱24、34也相应地对称分布。当然,在槽钢底板23、33上设置的架子可以视具体需要而定,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结构或支撑平台结构等均能用于此。槽钢底板23、33均为多段槽钢纵向焊接拼接而成,当然,如果有足够长度的槽钢便可省去焊接拼接的工序。槽钢底板23、33的内侧(靠近结构框柱的一侧)为槽钢的腿,其适应于放置在L型卡码上。具体如图2所示,该图中显示了分框架30的槽钢底板33,该槽钢底板33包括腰331和两个腿,其中内侧的腿332适于放置在L型卡码45上;在槽钢底板33上、槽钢框架外围设置有立柱34,立柱34上焊接防护用钢板31。分框架20、30均是在工厂预制好,在施工过程中,先将较大的分框架20吊至设计位置的卡码上支撑好;然后以该分框架20为操作平台,将分框架30吊至设计位置的卡码上;然后再将分框架20和分框架30对接。下面将结合图1、图4、图5介绍对接处70的结构。如图所示,在对接处70,两个分框架20、30的槽钢底板23、33上均焊接水平角钢81、83,并均垂直地在水平角钢81、83上焊接对应的竖直角钢82、84 ;竖直角钢82、84对称地设置螺栓孔,螺栓85穿过螺栓孔,从而将两个分框架20、30固定在一起。当然在技术其他的实施例中,分框架20、30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的合适对接结构和对接方法固定在一起。以上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任何对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等同替换和变换,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抱箍式操作平台,搭设在结构框柱外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结构框柱横截面适应的槽钢框架,以及多个对应地焊接在所述结构框柱的外表面上的L型卡码;其中,所述槽钢框架由预制的两个分框架水平对接而成,每个所述分框架均包括由槽钢连接而成的槽钢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槽钢底板上的架子;各个所述L型卡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槽钢底板放置于所述L型卡码上,以使所述槽钢框架被支撑在所述L型卡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抱箍式操作平台,搭设在结构框柱外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结构框柱横截面适应的槽钢框架,以及多个对应地焊接在所述结构框柱的外表面上的L型卡码; 其中,所述槽钢框架由预制的两个分框架水平对接而成,每个所述分框架均包括由槽钢连接而成的槽钢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槽钢底板上的架子; 各个所述L型卡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槽钢底板放置于所述L型卡码上,以使所述槽钢框架被支撑在所述L型卡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在对接处,两个所述分框架的所述槽钢底板上均焊接水平角钢,并均垂直地在所述水平角钢上焊接对应的竖直角钢;所述竖直角钢对称地设置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从而将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泽荣吴祥威凌文轩黄亮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