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平台,包括驳船和定位柱,驳船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方设置有抬升机构,定位柱穿设在抬升机构和第一通孔内,抬升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面板,两个第一面板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液压缸连接在一起,两块第一面板上都设置有用于穿过定位柱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在第一面板上,支撑架铰接有牙块,牙块呈折弯状,牙块上铰接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铰接在第一面板上,定位柱包括一个柱式钢结构框体,框体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框体相对的两外侧面上设置有齿条,牙块与齿条配合,这种海上平台结构简单,方便控制,同样的驳船能够承载更长的支撑杆,能够在更加深的海域工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平台
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及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海上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发展,人类逐渐向海洋深入探取资源,而在探取资源时必然需要在海上设置海上平台,海上平台主要包括固定式海上平台和浮式海上平台。固定式海上平台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位置固定不变,其形式有桩式、绷绳式和重力式等。粧式平台由承台和粧基构成。粧基有木粧、钢粧和钢筋混凝土粧等种,构筑时将它打入海底,其上安装了承台。绷绳式平台又称系索塔平台,将一个预制的钢塔安放在海底基础块之上,用钢索沿不同方向锚定拉紧而成。重力式平台是靠平台自身的重量稳坐在海底坚实土层之上的,抵御风暴及波浪袭击的能力强。浮式海上平台是一种大型浮体,有的可以迁移,有的不迁移。可迁移的浮式平台,又称活动平台,它是为适应勘探、施工、维修等海上作业必须经常更换地点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常用的浮式海上平台为坐底式平台(亦称沉浮式平台)多用于水深较浅的水域,其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兼作沉垫的浮箱,中间用立柱或桁架支撑。作业时,往浮箱内注水使之坐落海底;作业后,把箱内水抽出,平台依靠自身的浮力升起。②自升式平台适应水深范围较大,在漂浮状态时为一艘驳船,它的四侧装有若干根圆柱式或桁架式桩腿,用齿轮、齿条或液压机构控制升降。作业时,放下桩腿并插入海底一定深度,从而将船底托出水面,成为工作甲板。作业后,降下船体,拔起桩腿,即可拖航至新地点。桩腿底部带箱形沉垫的称沉垫自升式平台,不带沉垫的称插桩自升式平台。③半潜式平台多用于水深较大的海域,也是由上层工作甲板、下层浮体结构、中间立柱或桁架三部分组成。下层浮体结构又分下船体式和浮箱式两种,下船体式更利于航行,故新建造的自航半潜式平台多采用双下船体式。这种平台作业时处于半潜状态,采用锚泊定位或动力定位。作业后,排出压载舱内的水,上浮至拖航吃水线,即可收锚移位。过去建造的少数半潜式平台兼有坐底式的功能,也可以在浅水区坐落海底进行作业。④船式平台(即钻井船)是在普通的船舶上加一个作业平台,船舶有单体和双体之分,一般可以自航,作业时采用锚泊定位或动力定位。目前可迁移的浮式平台在海底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应用得最多。传统的自升式平台的结构复杂,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定位柱一般都是实心的,定位柱实心的主要考虑到插入海底后的抗压能力,而由于定位柱长度较长,因此定位柱的重量较大,因此漂浮状态时的驳船需要有很大的浮力才能保证驳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因此对驳船的制造要求很高,或者只能配有较短的定位柱,使得自升式平台只能在较浅的海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海上平台,这种海上平台结构简单,方便控制,并能够配备较深长的定位柱,减轻定位柱的重量,可在不提高驳船的漂浮力的情况下就能配有更加长的定位柱,能够在更加深的海域中使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海上平台,包括驳船和若干定位柱,所述驳船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上方设置有抬升机构,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抬升机构和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面板,两个第一面板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液压缸连接在一起,任意的所述第一液压缸均与两块所述第一面板垂直,两块所述第一面板上都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定位柱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支撑架铰接有牙块,所述牙块呈折弯状,所述牙块上铰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铰接在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支撑架与牙块、牙块与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与第一面板的铰接方向相同,所述定位柱包括一个柱式钢结构框体,所述框体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若干支撑杆包括承压柱,所述承压柱两端设置有用于增大与所述框体之间接触面的第二面板,所述框体相对的两外侧面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牙块与所述齿条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承压柱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板为外部包覆有钢板的框架式钢板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框体内还设置有第三面板,所述第三面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支撑杆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框体底部设置有半球形凸起,所述半球形凸起侧边延伸出若干翅片。设置半球形凸起和翅片使得定位柱与海底接触时容易伸入海底,并且在定位柱向海底伸入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第一液压缸两端与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的方向相互垂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简单液压系统结构对定位柱进行伸缩操作,并且控制方便,定位柱内部空心采用支撑杆支撑,减少了重量节省了成本,并且使得相同大小的驳船能够承载更长的支撑杆,能够在更加深的海域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驳船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定位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定位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定位柱与抬升机构结合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除去外部钢板的第一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8,一种海上平台,包括驳船I和四个定位柱2,所述驳船I上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1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1上方设置有抬升机构3,所述定位柱2穿设在所述抬升机构3和所述第一通孔11内,所述抬升机构3包括两个第一面板31,两个第一面板31之间通过八个第一液压缸32连接在一起,任意的所述第一液压缸32均与两块所述第一面板31垂直,所述第一液压缸32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37,所述第一固定块37固定于所述第一面板31上,所述第一液压缸32两端与第一固定块37转动连接的方向相互垂直,两块所述第一面板31上都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定位柱2的第二通孔33,所述第二通孔33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4,所述支撑架34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31上,所述支撑架34铰接有牙块35,所述牙块35呈折弯状,所述牙块35上铰接有第二液压缸36,所述第二液压缸36铰接在所述第一面板31上。所述支撑架34与牙块35、牙块35与第二液压缸36、第二液压缸36与第一面板31的铰接方向相同。为了减轻整体质量和方便第一液压缸32、第二液压缸36和支撑架34的安装,所述第一面板31为外部包覆有钢板的框架式钢板结构。所述定位柱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33设置在所述驳船I上,为了减轻质量,所述定位柱2包括一个柱式钢结构框体21,所述框体21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杆22,所述若干支撑杆22包括承压柱221,所述承压柱221两端设置有用于增大与所述框体21之间接触面的第二面板222,所述承压柱221与所述第二面板222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223,为了在框体21内安装支撑杆22时方便定位,所述框体21内还设置有第三面板24,所述第三面板24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241,所述支撑杆22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241内,所述框体21相对的两外侧面上设置有齿条23,所述牙块35与所述齿条23配合将所述定位柱2固定在所述驳船I上,所述框体21底部与海底接触处设置有半球形凸起25,所述半球形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上平台,包括驳船(1)和若干定位柱(2),所述驳船(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1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1)上方设置有抬升机构(3),所述定位柱(2)穿设在所述抬升机构(3)和所述第一通孔(1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3)包括两个第一面板(31),两个第一面板(31)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液压缸(32)连接在一起,任意的所述第一液压缸(32)均与两块所述第一面板(31)垂直,两块所述第一面板(31)上都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定位柱(2)的第二通孔(33),所述第二通孔(33)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4),所述支撑架(34)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31)上,所述支撑架(34)铰接有牙块(35),所述牙块(35)呈折弯状,所述牙块(35)上铰接有第二液压缸(36),所述第二液压缸(36)铰接在所述第一面板(31)上,所述支撑架(34)与牙块(35)、牙块(35)与第二液压缸(36)、第二液压缸(36)与第一面板(31)的铰接方向相同,所述定位柱(2)包括一个柱式钢结构框体(21),所述框体(21)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杆(22),所述若干支撑杆(22)包括承压柱(221),所述承压柱(221)两端设置有用于增大与所述框体(21)之间接触面的第二面板(222),所述框体(21)相对的两外侧面上设置有齿条(23),所述牙块(35)与所述齿条(23)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平台,包括驳船(I)和若干定位柱(2),所述驳船(I)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1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1)上方设置有抬升机构(3),所述定位柱(2)穿设在所述抬升机构(3 )和所述第一通孔(1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3 )包括两个第一面板(31),两个第一面板(31)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液压缸(32)连接在一起,任意的所述第一液压缸(32)均与两块所述第一面板(31)垂直,两块所述第一面板(31)上都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定位柱(2)的第二通孔(33),所述第二通孔(33)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4),所述支撑架(34)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31)上,所述支撑架(34)铰接有牙块(35),所述牙块(35)呈折弯状,所述牙块(35 )上铰接有第二液压缸(36 ),所述第二液压缸(36 )铰接在所述第一面板(31)上,所述支撑架(34)与牙块(35)、牙块(35)与第二液压缸(36)、第二液压缸(36)与第一面板(31)的铰接方向相同,所述定位柱(2)包括一个柱式钢结构框体(21),所述框体(21)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杆(22),所述若干支撑杆(22)包括承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波,阮志栋,吴雪平,干卓君,徐晓,陈勇,张国锐,赵小鹏,支交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