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联芳专利>正文

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39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其主要包括一挤推机构,其是由马达经减速机带动一齿轮组,以推动一直向运动的中轴,以及一流体增压器,设于中轴的后端,其是由一马达经减速机带动一小液压缸,以推动一大液压缸所构成;藉此,可达到一连贯精准全电式控制,以中轴直向运动推模,并以流体增压器提供止刹加压闭模的实用结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射出成型机结构上的改良,尤指一种具有一连贯精准全电式控制,以中轴直向运动推模,并以流体增压器提供加压闭模的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塑料射出成型机的应用市场相当广泛,譬如,一般民生工业用品如硅胶类产品、PET容器、汽机车零件、化妆品容器、家庭用容器、精密齿轮等,在早期在工业升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由于全电式射出成型机研发成功,及微量射出成型技术再提升,其制造用途从更扩大到半导体零件、信息计算机产品、光学镜片、液晶导光板、IC卡、电子材料零件、生化、医疗、微机电、信息、光电、精密测量组件等。由于身属产业制造重要的一环,故历来已有许多相关改良创作,譬如,台湾专利公告第438661号一种马达驱动式射出成型机用之控制装置,包含一模夹系统,该模夹系统具有一伺服马达及一球螺杆机构,球螺杆机构包含一螺旋轴及一螺帽以供将伺服马达的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其中控制装置包括一定模产生器在夹紧过程产生夹紧力用的一设定模式,模夹系统则根据该设定模式而产生一夹紧力,及在从射出过程切换为保压过程时期的前后所定义的短时间内,以设定模式所确定的一最大夹紧力则大于被伺服马达在预定的额定范围内所产生的夹紧力。但是,现有的射出成型机在设计及使用上具有如下缺点:1、其挤推结构都是以马达带动曲轴来达到模具的开闭,结构不但复杂成本高,组装步骤更是繁琐,而且开模及闭模的走距固定致使射出成型的产能受到局限。2、其挤推结构本身并无缓冲设计,会直接使模具产生对撞,故除应有的推进设计外,都需另外加设避震缓冲,除会额外增加成本外,相对也使整个组合体积变大。3、曲轴久用后会产生摩损间距,及应用时会有热胀冷缩走距移位-->的问题,故需另加一调模机构逐一修正调整,使机件整合更为复杂,不利制造维修。4、目前虽日制产品巳有采用滚珠螺杆作为直接推进,但结构很快就坏,需经常更换,不但增加成本且维修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精简实用,具有一连贯精准全电式控制,以中轴直向运动推模,并以流体增压器提供加压闭模的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它主要包括一挤推机构,其是由马达经减速机带动一齿轮组,以推动一直向运动的中轴,以及一流体增压器,设于中轴的后端,其是由一马达经减速机带动一小液压缸,以推动一大液压缸所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结构中所采用皆是CNC伺服马达,故动作时可达一连贯精准全电式控制,快速进慢速进都可以非常精准,可减少产生对撞损坏,还可大幅提高产能;另外还可修正加工中模具的热胀冷缩,及久用机件摩损所产生的间隙;流体增压器在工作时亦可作为对撞的缓冲避震使用,故制造上可缩减现有相关的调模机构及缓冲避震的设计,体积可大幅缩小而且成本更省。本技术的构成内容及其它特点将可配合以下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后,而趋于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合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挤推机构的侧示平面图。图3是本技术流体增压器的侧示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中轴直向推进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小齿轮夹推中轴的示意图。图6是用本技术流体增压器的油路配置图。图号说明:-->1   挤推机构           11  马达12  减速机             13  中轴15  齿轮组             16  齿盘17  小齿轮             18  齿排3   流体增压器         31  马达32  减速机             33  凸轮34  小液压缸           341 缸轴35  大液压缸           351 缸轴355 油路               36  控制油路37  满油阀             371 油路38  方向控制阀         39  油槽5   封壳               51  油封81  半模块             82  半模块9   机台               91  料斗92  射出头             93  导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所设一种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其主要包括:一挤推机构1,其是由马达11经减速机12带动一齿轮组15,以推动一直向运动的中轴13;以及,一流体增压器3,设于中轴13的后端,其中由一马达31经减速机32带动一小液压缸34,以推动一大液压缸35所构成。本技术的有效设计,可搭配整合组装于全新机台上,或模块式分装供旧式机台局部替换,组合后,机台9的一端设有料斗91及螺杆进料射出头92,中段固设有一半模块82,另端则设有由本技术所带动的另一半模块81,其三者间串设有与机台9同向的导杆93。其细部的组成,该挤推机构1外部可设一注油封壳5以供进退润滑,而中轴13的前端可设为圆径以穿套油封51突伸到封壳5外,又该挤推机构1的齿轮组15终端设呈两对啮的齿盘16,该两齿盘16中间各-->串设有同轴小齿轮17,而该中轴13后段呈方形,其两边设有齿排18,供两轴小齿轮17啮接夹持同进。又如图1及图6所示,其大液压缸35的活塞缸轴351设于中轴13后端与中轴相连,大液压缸35后设油路355与前述小液压缸34连接,以及;一控制油路36,其包括一满油阀37连接于大液压缸35与油槽39间,满油阀37另端设有油路371与小液压缸34连通,该油路371与油槽39间并连设有一旁通的方向控制阀38。藉此,如图1~6所示,当动作时以挤推机构1的马达11经减速机12带动齿轮组15,会使终端两对啮的齿盘16向内对旋,用同轴小齿轮17夹持中轴13两边所设齿排18产生直向运动推进,足使两半模块(81、82)近接。动作时,其大液压缸35的活塞缸轴351是相连设于中轴13后端,故中轴13前推时,其大液压缸35即可顺势抽汲利用满油阀37而注满,到定位后,再用流体增压器3提供止刹及加压闭模,以马达31经减速机32带动凸轮33,驱动小液压缸轴341位移推动一大缸活塞缸轴351,即可在短距离移动产生极大的加压,得以完全封模方便后续射出成型作业的进行,当射出动作完成中轴13要后退时,其方向控制阀38即关闭,其时满油阀37即会重新打开,使大液压缸35内部储油又藉后退之势回流到油槽39内,使中轴13顺利后退。由于结构中所采用皆是CNC伺服马达(11、31),故动作时可达一连贯精准全电式控制,快速进慢速进都可以非常精准,直向运动推进时两半模块(81、82)近接内部仅约两吨的力,故可减少产生对撞损坏,而且其走距可获得精准控制稍开让成品掉出即关,故可让产能大幅提高,另外其中轴13止刹时,后方启动流体增压器3受力时只会越压越紧不会滑脱,而且可随时控制其马达31经减速机32带动凸轮33的旋转角度,即可改变驱动小液压缸轴341位移推动大液压缸35,以精准调整其闭模间隙的高压,是足以对应修正加工中模具的热胀冷缩,及久用机件摩损所产生的间隙,除此,其流体增压器3在工作时亦可作为对撞的缓冲避震使用,故制造上可缩减现有相关的调模机构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一挤推机构,其是由马达经减速机带动一齿轮组,以推动一直向运动的中轴,以及;一流体增压器,设于中轴的后端,其是由一马达经减速机带动一小液压缸,以推动一大液压缸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一挤推机构,其是由马达经减速机带动一齿轮组,以推动一直向运动的中轴,以及;一流体增压器,设于中轴的后端,其是由一马达经减速机带动一小液压缸,以推动一大液压缸所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推机构的齿轮组终端设两对啮的齿盘,该两齿盘中间各串设有同轴小齿轮,而所述中轴后段呈方形,其两边设有供两轴小齿轮啮接夹持同进的齿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式直压射出成型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联芳
申请(专利权)人:陈联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