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照飞专利>正文

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292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包括下端为弧面结构的盲管,开设在盲管下端侧壁上的引流孔;沿盲管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有第一、第二圆柱形气囊和蘑菇形气囊;两圆柱形气囊和蘑菇形气囊分别与设置在盲管夹层内的三个充气管的下端口相连通,三个充气管的上端自盲管上部管壁密封延伸出盲管之外;在延伸出盲管之外的分别与两圆柱形气囊相连通的充气管上均设置有带有调压逸气阀的支管;二圆柱形气囊的底面均为弧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效果突出,尤其适合饱胃病人急诊全麻手术及饱胃小儿肺内异物取出术的治疗,对神志不清不能耐受胃管刺激的患者,可有效防止患者自行拔管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胃管,尤其是涉及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
技术介绍
医用胃管是用来引流胃内容物或向胃内注入患者必需的营养物质。目前所使用的胃管结构多为底部侧壁开有引流孔的盲管,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胃管易脱出、发生胃内容物返流时易导致返流物误吸入气管等。为避免胃内容物返流,目前有一种胃管上安装伞状防返流装置,但该装置使用时与食管壁接触面狭窄,极易损伤食管,造成食管瘘、甚至气管食管瘘。为防止胃管滑脱,胃管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套囊,胃管放置后底端套囊充气固定于贲门,外露的头端套囊充气固定于鼻孔,由于不同人群及同一个人在头颈部活动时鼻孔至贲门长度差别很大,因此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包括下端为弧面结构的盲管,开设在所述盲管下端侧壁上的引流孔;沿所述盲管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有第一圆柱形气囊、第二圆柱形气囊和蘑菇形气囊;所述第一圆柱形气囊与设置在盲管夹层内的第一充气管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圆柱形气囊与设置在盲管夹层内的第二充气管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蘑菇形气囊与设置在盲管夹层内的第三充气管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和第三充气管的上端自盲管上部管壁密封延伸出盲管之外;在延伸出盲管之外的第一充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第一调压逸气阀的第一支管,在延伸出盲管之外的第二充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第二调压逸气阀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一圆柱形气囊和第二圆柱形气囊的底面为弧面结构。为保持胃管管腔的清洁,所述盲管上端口处设置有扣盖。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效果突出,尤其适合于饱胃病人急诊全麻手术及饱胃小儿肺内异物取出术的治疗,对神志不清及不能耐受胃管刺激的患者,可有效防止患者自行将胃管拔出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包括下端为弧面结构的盲管1,开设在盲管I下端侧壁上的引流孔2 ;沿盲管I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有第一圆柱形气囊3、第二圆柱形气囊4和蘑菇形气囊5 ;第一圆柱形气囊3与设置在盲管I夹层内的第一充气管6的下端口相连通,第二圆柱形气囊4与设置在盲管I夹层内的第二充气管7的下端口相连通,蘑菇形气囊5与设置在盲管I夹层内的第三充气管8的下端口相连通;第一充气管6、第二充气管7和第三充气管8的上端自盲管I上部管壁密封延伸出盲管I之外;在延伸出盲管I之外的第一充气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精密的第一调压逸气阀9的第一支管,在延伸出盲管I之外的第二充气管7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精密的第二调压逸气阀10的第二支管;第一圆柱形气囊3和第二圆柱形气囊4的底面为弧面结构;为保持胃管管腔的清洁,在盲管I上端口处设置有扣盖11。胃管经食管插入胃部后,经充气膨胀的蘑菇形气囊5紧密固定于贲门处,第一圆柱形气囊3和第二圆柱形气囊4固定于食管中段。第一圆柱形气囊3和第二圆柱形气囊4交替使用,当胃内容物返流时由于第一圆柱形气囊3和第二圆柱形气囊4的底面均为弧面结构,不仅阻止了胃内容物返流误吸所致的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且也避免了现有抗胃内容物返流胃管中的伞状防返流装置造成的食管损伤。当两气囊内气压大于设定值时,精密调压逸气阀自动开启排气,在保证胃管与食管紧密贴合条件下,避免了因气囊气压过高而造成食管的损伤。同时,胃内容物返流至圆柱形气囊底面的弧面处时进一步促使圆柱形气囊的膨胀,使得第一圆柱形气囊3或第二圆柱形气囊4与食管壁贴合更加紧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包括下端为弧面结构的盲管(1),开设在所述盲管(1)下端侧壁上的引流孔(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盲管(1)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有第一圆柱形气囊(3)、第二圆柱形气囊(4)和蘑菇形气囊(5);所述第一圆柱形气囊(3)与设置在盲管(1)夹层内的第一充气管(6)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圆柱形气囊(4)与设置在盲管(1)夹层内的第二充气管(7)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蘑菇形气囊(5)与设置在盲管(1)夹层内的第三充气管(8)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6)、第二充气管(7)和第三充气管(8)的上端自盲管(1)上部管壁密封延伸出盲管(1)之外;在延伸出盲管(1)之外的第一充气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第一调压逸气阀(9)的第一支管,在延伸出盲管(1)之外的第二充气管(7)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第二调压逸气阀(10)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一圆柱形气囊(3)和第二圆柱形气囊(4)的底面为弧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调压功能的抗胃内容物返流、防滑脱式胃管,包括下端为弧面结构的盲管(1),开设在所述盲管(I)下端侧壁上的引流孔(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盲管(I)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有第一圆柱形气囊(3)、第二圆柱形气囊(4)和蘑菇形气囊(5);所述第一圆柱形气囊(3)与设置在盲管(I)夹层内的第一充气管(6)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圆柱形气囊(4)与设置在盲管(I)夹层内的第二充气管(7 )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蘑菇形气囊(5)与设置在盲管(I)夹层内的第三充气管(8)的下端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照飞弓胜凯王莹储勤军谢广伦吕保峰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王照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