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照飞专利>正文

具有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989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包括导气管,开设在导气管下管口侧壁上的侧导气口,以及固定套装在导气管上的气囊;气囊为沿导气管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的第一、第二气囊,两气囊分别与设置在导气管夹层内的两充气管的下端口相连通,两充气管的上端口自导气管上部的管壁处密封延伸出导气管之外;在延伸出导气管之外的两充气管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带有调压逸气阀的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圆柱形气囊与人体气管壁接触面广泛、受压均匀,通过调压逸气阀达到调节气囊充气压力目的。且两个气囊交替充气可实现不移动气管导管而更换受压气管壁的位置,避免了局部气管壁长时间受压导致患者气管壁受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气管导管,尤其是涉及具有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气管导管是在急救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治疗等过程中保持患者上呼吸道通畅所必需的医疗用具。套装在气管导管上的气囊是防止气管导管漏气的必要装置。目前常用的气管导管普遍带有单个气囊,气囊充气后的压力大小通常凭医务人员挤压外充气气囊压力的感觉按个人经验判断,如果气囊压力过低则会漏气,而压力过高将损伤患者气管壁,造成局部缺血坏死,严重的甚至造成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具有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包括导气管,开设在所述导气管下管口侧壁上的侧导气口,以及固定套装在导气管上的气囊;所述气囊为沿导气管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设置在导气管夹层内的第一充气管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囊与设置在导气管夹层内的第二充气管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的上端口自导气管上部的管壁处密封延伸出导气管之外;在所述延伸出导气管之外的第一充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第一调压逸气阀的第一支管,在所述延伸出导气管之外的第二充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第二调压逸气阀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为圆柱形结构。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气管导管上的气囊压力凭医务人员感觉判断的不足。同时,圆柱形气囊与人体气管壁接触面广泛、受压均匀,当圆柱形气囊内气压过高时,即可通过精密调压逸气阀达到精密调节气囊充气压力目的。使用时,两个圆柱形气囊交替充气可实现不移动气管导管而更换受压气管壁的位置,避免了局部气管壁长时间受压导致患者气管壁受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具有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包括导气管1,开设在导气管I下管口 2侧壁上的侧导气口 3,以及固定套装在导气管I上的气囊;为实现不移动气管导管而更换受压气管壁的位置,气囊为沿导气管I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的圆柱形结构的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5,第一气囊4与设置在导气管I夹层内的第一充气管6的下端口相连通,第二气囊5与设置在导气管I夹层内的第二充气管7的下端口相连通,第一充气管6和第二充气管7的上端口自导气管I上部的管壁处密封延伸出导气管I之外;在延伸出导气管I之外的第一充气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精密的第一调压逸气阀8的第一支管10,在延伸出导气管I之外的第二充气管7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精密的第二调压逸气阀9的第二支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包括导气管(1),开设在所述导气管(1)下管口(2)侧壁上的侧导气口(3),以及固定套装在导气管(1)上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沿导气管(1)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的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气囊(4)与设置在导气管(1)夹层内的第一充气管(6)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囊(5)与设置在导气管(1)夹层内的第二充气管(7)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6)和第二充气管(7)的上端口自导气管(1)上部的管壁处密封延伸出导气管(1)之外;在所述延伸出导气管(1)之外的第一充气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第一调压逸气阀(8)的第一支管(10),在所述延伸出导气管(1)之外的第二充气管(7)的管壁上设置有带有第二调压逸气阀(9)的第二支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调压功能的气管导管,包括导气管(1),开设在所述导气管(I)下管口(2)侧壁上的侧导气口(3),以及固定套装在导气管(I)上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沿导气管(I)轴向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套装的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气囊(4)与设置在导气管(I)夹层内的第一充气管(6 )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囊(5 )与设置在导气管(I)夹层内的第二充气管(7)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小燕吕保峰王照飞王宏伟徐玉灿王勇艾艳秋
申请(专利权)人:王照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