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制工具移走对象的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963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将对象从铸造或模制对象的模制工具(2、30、44)上移走的设备(1、38、42),其中,在模制工具和对象之间存在一个保持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一个主体(5、39、43);被设置用于将对象耦联到主体的耦联装置;以及用于在对象上施加牵引力的装置(20、40、46),所述牵引力与所述保持力基本反向,其中,所述主体设计有适合于与所述对象至少部分接触的接触表面(9),并且耦联装置设置成将对象耦联到所述接触表面,从而使所述牵引力在所述对象的表面与接触表面接触的部分基本均匀分布。(*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从模制工具移走对象的设备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备和方法,其用于将对象从铸造或模制对象的模制工具上移走,其中在模制工具和对象之间存在一个保持力。这种设备可用于移走不同种类的模制和铸造过程的对象,例如注塑、真空成形、热成形、压模或吹模。
技术介绍
已有用于成形对象的众多公知方法。一类成形方法共同点在于其都基于一个工件,该工件被加热直到其变得可成形,然后通过在具有一个成形表面的模制工具上对工件加压来成形,所述的成形表面确定要成形的对象的形状。所述工件通常是塑料板或塑料管,其被加热直到变软到足以成形。当工件达到合适的温度后,通过在模制工具上对工件加压使对象成形,从而使工件依照模制工具的表面成形。在模制工具中进行对象的冷却,直到对象稳定到足以允许移动以便于进一步的处理。这种成形方法的实例是热成形、真空成形、压模或吹模。另一种用于成形对象的方法是铸造。在铸造过程中,加热源材料直到其熔化,然后通过向包括模制空间的模制工具供应液体的铸造材料来成形对象,所述模制空间的形状对应于对象的形状。模制工具通常由两个半部组成,其中一侧是可移动的而另一侧是固定的。对象保持在模制工具中直到其冷却到足以允许进一步的处理。通过移开可移动侧来打开模制工具并且将对象从铸造机中取出。之后可铸造下一个对象。与铸造和模制对象有关的问题是当对象变硬时其收缩并且卡在模制工具中。这意味着在一些情况下有必要使用大力来从模制工具上释放对象。该问题已例如通过以下方法而解决:向模制工具提供例如具有销柱形状的推开器,推动对象并且以这种方式将其推出模具。为避免推开器-->使对象变形,对象必须保持在模制工具中直到其足够坚固。在生产大批量的铸造过程中,短的循环时间对于最优的生产是重要的,因此理想的是尽可能早地从模制工具上移走对象。亦公知用于在已从模制工具上释放对象之后从模制工具移走所完成对象的设备。一种这样的公知设备包括设置有耦联到对象的吸盘的主体。首先,将吸盘耦联到对象,之后借助于推开器从模制工具释放对象。当释放对象时,所述设备将对象从模制工具移离到一个用于进一步处理的合适地方。由于如果对象尚未变得完全变硬时吸盘可导致其变形,因而这种设备不能用于释放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其有助于从模制工具释放和移走对象而不导致对象的任何变形,并由此可以在其完全变硬之前移走对象。该目的通过开头提及的设备来实现,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主体;设置成将对象耦联到主体的耦联装置;以及用于在对象上施加牵引力的装置,所述牵引力与所述保持力基本反向,其中主体设计具有一个适于至少部分地与对象接触的接触表面,并且耦联装置设置成将对象耦联到所述接触表面,从而使所述牵引力在对象的表面与接触表面接触的部分上基本均匀分布。通过在尽可能大的表面上分布牵引力,避免了对象表面的变形。接触表面的大小和形状确定牵引力如何影响设备,以及因此决定了对象变形的危险。虽然在对象上的总牵引力相同,但是对象的表面与接触表面接触的部分越大,则每单位面积的牵引力越小。由于所述设备可移走对象而基本不使对象的表面发生变形,因此足以将对象保持在模制工具中直到已成形对象的外表面基本上稳定成形。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较早地移走对象并且减小模制或铸造时的循环时间。有利地,结合先前提及的推开器来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以移走对象。由于设备在推开器推出对象的同时在对象上施加牵引力,推开器不必以与其必须单独移走对象时一样大的力来推动,因此推开器使对象变形的危险被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接触表面具有与对象形状基本适配的形状。以在尽可能大的对象表面部分上分布所述力,有利地,接触表面具有与对象形状基本适配的形状。有利地,接触表面具有一种形状,其基本上是已成形对象任一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复制。接触表面不必是对象表面的精确复制;粗略的复制就足够了。根据对象的形状,接触表面必须完全或仅部分模拟对象的表面。对于较不复杂的形状,接触表面复制所述对象表面的一个或几个所选部分可能就已足够。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包括由基本上非弹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部分,并且设置所述部分使其与接触表面连接。应使主体和接触表面成形从而形成用于对象的支撑,并因此在从模制工具移走对象的过程中有助于对象保持其形状而不变形。为了能够成为这种用于对象的支撑,至少与接触表面最接近的主体的部分应由基本无弹性的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设置所述耦联装置使其借助于负压将对象耦联到所述接触表面。优选地,设置耦联装置使其在接触表面和对象表面之间产生所述负压。通过在对象表面和接触表面之间产生负压,所施加的牵引力在对象的表面上均匀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耦联装置包括:密封装置,其设置用于在接触表面和对象之间进行密封,以及至少一个耦联通道,设置其与接触表面连接,其中设置耦联通道使其将空气移离接触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其包括至少一个透气的接触装置,该装置具有一表面,其是所述接触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设置成以对抗对象变形的方式与对象接触。设置接触装置使空气经由接触装置移离接触表面而到达耦联通道。有利地,接触装置由基本无弹性的材料制成。借助-->这种接触装置,可以在接触表面和对象之间生成负压而不使对象的表面变形。如果耦联装置直接连接到接触表面,则如果抽吸力过大,其入口可导致对象表面的变形。由于接触装置设置在抽吸开口和耦联通道之间,有可能增加抽吸开口和耦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这意味着可增加在对象上的抽吸力而不导致所述对象表面的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接触装置包括多个构件,其设置使在其之间形成腔,其中允许通过接触装置进行空气的运送。有利的是,接触装置基本上由烧结金属或烧结金属合金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设置接触装置使从接触表面到耦联通道通过接触装置进行空气的运送,并且设置所述密封装置使其包围接触装置。为实现接触表面和对象之间的负压而避免对象的尚未稳定的表面层发生变形的危险,来自接触表面的空气经由接触装置而移至耦联通道。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用于在对象上施加牵引力的所述装置设置成与模制工具配合以便于在对象上施加牵引力。这意味着例如模制工具的推开器用于实现在所述对象上的牵引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实现一种从模制工具上释放和移走对象而不使对象变形的方法。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2的方法来实现。附图说明现在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各种实施例的描述并参照附图来较为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设备及其结合真空模制机的使用。图4示出结合喷模(jet moulding)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设备。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设备。具体实施方式-->图1-3示出应用在真空模制机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1。设备1被设置用于从模制工具上移走对象,然后从模制工具上移离对象而不使对象变形。所述真空模制机包括模制工具2,该模制工具具有一表面,该表面的形状确定待模制对象的形状。待模制的材料来源通常是一个合适的塑料板。在真空模制过程中加热所述板,直到其变软和可成形。当所述板已达到合适温度时,在板和模制工具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其彼此接触。之后,所述板借助于负压而被吸向成形工具,从而使所述板依照模制工具的表面成形,即形成所述对象3。在模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将对象从铸造或模制对象的模制工具(2、30、44)上移走的设备(1、38、42),其中,在模制工具和对象之间存在一个保持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一个主体(5、39、43);被设置用于将对象耦联到主体的耦联装置;以及用于在对象上施加牵引力的装置(20、40、46),所述牵引力与所述保持力基本反向,其中,所述主体设计有适合于与所述对象至少部分接触的接触表面(9),并且耦联装置设置成将对象耦联到所述接触表面,从而使所述牵引力在所述对象的表面与接触表面接触的部分基本均匀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触表面(9)具有一个与对象(3)的形式基本适配的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由基本无弹性的材料制成的部分,并且所述部分设置成与接触表面(9)连接。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设置成利用负压将对象耦联到所述接触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设置成使其在接触表面(9)和对象(3)之间产生所述负压。6.如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包括:密封装置(18),其设置用于在接触表面(9)和对象(3)之间进行密封;以及至少一个耦联通道(13),其设置与接触表面(9)连接,其中,耦联通道设置用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卡埃尔·文贝里
申请(专利权)人:卡维特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