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623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4:01
通过将各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通用连接器的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提供了小型化并且通用性的对接连接器,该对接连接器(1)包括具有铁氧体(10)的端子(3)和容纳该端子(3)的连接器壳体(5)。端子(3)包括汇流排(28)和沿着该汇流排(28)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从该汇流排延伸的多个针状端子部(29)。铁氧体芯(10)包括布置在针状端子部(29)的基端(29a)处的第一铁氧体芯(10a)和布置在该针状端子部(29)的中间部分(29b)处的第二铁氧体芯(10b)。第一铁氧体芯(10a)和第二铁氧体芯(10b)在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29)中的每一个处交替地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接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接连接器。
技术介绍
线束布置在汽车中,以便通过CAN(控制广域网)发送关于控制设备或发动机的状态、行驶速度或错误诊断的数据。这种线束电连接于多个子线束。子线束包括用于分开电路的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包括铁氧体部件,以除去叠加在所述数据上的噪声,用于减小噪声辐射对发送数据的不良影响,该发送数据通过CAN通信控制安装在汽车中的各种电气单元(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3)。专利文献1-3所示的对接连接器包括:待与配对连接器相嵌合的连接器壳体;以及端子,该端子容纳在该连接器壳体中以便电连接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该端子由导电金属板形成,并且包括条状汇流排以及从该汇流排延伸以便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的多个针状端子部。在铁氧体部件插入在针状端子部的情况下,该端子设置在该针状端子部处。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1803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31327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7098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通常的对接连接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铁氧体部件处设置由使针状端子插入的多个通孔,该对接连接器的结构变得复杂,从而需要严格的尺寸控制,并且导致了成本上升。此外,存在的烦扰是:需要专门形成铁氧体部件。专利文献2或3中所示的通常的对接连接器设置在具有铁氧体部件的针状端子部处。从而,该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比通常的通用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间隔更宽,使得存在对接连接器变得比通用连接器大的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接连接器,该对接连接器使得插通每个铁氧体部件的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与通用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以便可与通用连接器电连接,并且使该对接连接器小型化。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并且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接连接器,该对接连接器包括:端子;布置在所述端子处的铁氧体芯;以及容纳所述端子的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端子包括汇流排和沿着该汇流排的长度方向以一间隔从该汇流排延伸的多个针状端子部,并且所述铁氧体芯包括布置在所述针状端子部的基端处的第一铁氧体芯和布置在该针状端子部的中间部分处的第二铁氧体芯,并且该第一铁氧体芯和第二铁氧体芯交替地布置在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中的每一个处。所述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明确的是:所述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通用连接器的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上述的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明确的是: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内壳体,所述端子布置在该内壳体中;以及外壳体,该外壳体具有容纳所述内壳体的内壳体容纳部,并且该内壳体包括容纳所述端子的汇流排的汇流排容纳部和容纳所述端子的针状端子部的基端部和第一铁氧体芯的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以及容纳针状端子部的中间部分和第二铁氧体芯的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和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关于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交替地布置,以及朝着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突出并且使针状端子部插入的通孔敞口的第一突起,和朝着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突出并且使针状端子部插入的通孔敞口的第二突起。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专利技术,布置在针状端子部的基端处的第一铁氧体芯和布置在该针状端子部的中间部分处的第二铁氧体芯关于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交替地布置。从而,不改变该第一铁氧体芯和第二铁氧体芯的尺寸,就能够缩短各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使得包括所述针状端子部的端子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得所述对接连接器小型化。根据上述专利技术,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通用连接器的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所述对接连接器可以与所述通用连接器相连接。因而,可以提供小型化并且均具有通用性的对接连接器。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端子的汇流排容纳在第一内壳体的汇流排容纳部中,并且第一铁氧体芯容纳在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中,而第二铁氧体芯容纳在第二内壳体的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中,并且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与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关于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交替地布置。从而,无需改变第一铁氧体芯与第二铁氧体芯之间的尺寸,就能够以相对简单的结构缩短各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因此,可以提供具有简单结构的小型化的对接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对接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对接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组装图1所示的对接连接器的透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对接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的连接的透视图;并且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对接连接器的一个修改例的剖视图。附图标号1对接连接器2连接器壳体3端子5外壳体6第一内壳体7第二内壳体10铁氧体芯10a第一铁氧体芯10b第二铁氧体芯12汇流排容纳部17第二突起18通孔21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23第一突起24通孔28汇流排29针状端子部36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对接连接器的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接连接器1包括:端子3,该端子3与子线束61(图5所示)的通用连接器62的端子电连接;以及连接器壳体2,该连接器壳体2容纳所述端子3并且连接于所述通用连接器。如图2和3所示,端子3由导电金属板形成为梳子形状。该端子3包括:形成为窄条状的汇流排28;以及在与汇流排28垂直的方向上从该汇流排28延伸的多个针状端子部29(例如,11个销状件)。端子3通过压力加工而形成。如图4所示,多个端子3a、3b(例如,两个板)沿着端子3的厚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布置。在汇流排28中,多个孔31(例如,10个)沿着汇流排28的长度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布置。与后述的第一内壳体6的汇流排容纳部12的内壁相接合的接合突起32、32设置在沿汇流排2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所述接合突起的突出高度被构造成朝着所述针状端子部29增大。如图2和3所示,针状端子部29沿着汇流排28的长度方向以相等的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该针状端子部29的顶端29c形成为锥状,以便易于插入到通用连接器的阴端子中。该针状端子部29被设计成具有这样一种长度:当将连接器壳体2的连接部9与通用连接器62连接时,能够与通用连接器62的端子电连接。针状端子部29之间的间隔被设计成与通用连接器62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如图2和3所示,连接器壳体2包括:第一内壳体6,其中形成有容纳所述端子3的汇流排28的汇流排容纳部12;以及第二内壳体7,其与所述第一内壳体6布置在一排上;以及外壳体5,其容纳所述第一内壳体6和第二内壳体7。连接器壳体2由诸如聚氯乙烯树脂的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如图4所示,第一内壳体6包括多个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21(在本实施例中为6个),该多个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21容纳布置在所述端子3的针状端子部29的基端29a处并且与汇流排容纳部12相连通。第一内壳体6在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处设置有锁定突起40、40,该锁定突起40、40将与设置在后述的外壳体5的内壳体容纳部38处的锁定钩卡接。如图2至4所示,汇流排容纳部12的长度构造成接合所述端子3的汇流排28的锁定突起32、32,而该汇流排容纳部12的深度构造成平行地容纳两个端子3a、3b。如图2和3所示,多个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21(在本实施例中是6个)沿着汇流排28的长度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布置成与该端子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对接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接连接器,包括:端子,该端子包括汇流排和沿着该汇流排的长度方向以一间隔从该汇流排延伸的多个针状端子部;布置在所述端子处的铁氧体芯;以及容纳所述端子的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铁氧体芯包括布置在所述针状端子部的基端处的第一铁氧体芯和布置在该针状端子部的中间部分处的第二铁氧体芯,并且该第一铁氧体芯和第二铁氧体芯交替地布置在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中的每一个针状端子部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连接器,包括:端子,该端子包括汇流排和沿着该汇流排的长度方向以一间隔从该汇流排延伸的多个针状端子部;布置在所述端子处的铁氧体芯;以及容纳所述端子的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铁氧体芯包括第一铁氧体芯和第二铁氧体芯,该第一铁氧体芯和第二铁氧体芯交替地布置在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所述第一铁氧体芯布置在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中的、设置有所述第一铁氧体芯的针状端子部的基端处,所述第二铁氧体芯布置在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中的、设置有所述第二铁氧体芯的针状端子部的中间部分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构造成与通用连接器的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内壳体,所述端子布置在该内壳体中;以及外壳体,该外壳体具有容纳所述内壳体的内壳体容纳部,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内壳体,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本真史村上好弘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