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花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9311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黄蜀葵花的加工方法:净选、装盘;将黄蜀葵花盛盘,逐渐降温直至温度低于黄蜀葵花共熔点或共晶点的温度,在-35℃~-40℃下进行冷冻6~10h;在温度达到-40℃时抽真空,真空度达到200~260Pa后,进行加热;第一步加温:-40℃~-25℃升温2h,保留时间1h;-25℃~-10℃升温2h,保留时间1h;-10℃~5℃升温2h,保留时间1h;5℃~20℃升温2h,保留时间lh;20℃~35℃升温2h,保留时间1h;35℃~40℃升温2h,保留时间1h;第二步加温:保持温度在35℃~40℃,使含水量达到3%以下后出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黄蜀葵花药材,既具有鲜药的基本特征,能较长期地保存鲜中药的药性特点,保证药效,又便于贮存、运输并适于工业化生产和临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加工
,具体地说是中药材黄蜀葵花的干燥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Malvaceae)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花冠(带雄蕊及花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中记载:黄蜀葵花的干燥花多皱缩破碎,花瓣呈三角状阔倒卵形,长7-lOcm,宽7-12cm,表面有纵向脉纹,呈放射状,淡棕色,边缘浅波状;内面基部紫褐色。雄蕊多数,联合成管状,长1.5-2.5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5裂。气微香,味甘淡。在夏、秋两季花开时采摘,新鲜的黄蜀葵花采收后需及时干燥。黄蜀葵花主要含有黄酮类、还原糖类、鞣酸类及长链烃类等化合物,目前对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A, TFA)及其单体。近年来对黄蜀葵花黄酮类以外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也有所报道。通过实验对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经柱色谱分离、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杨梅素(myricetin, I)、金丝桃苷(hyperin, 2)、槲皮素(quercetin, 3)、槲皮素-3’ -β -葡萄糖苷(quercetin-3’ β-glucoside, 4)、木槿苷(hibiscetin-3-O-glucoside, 5)、杨梅素-3-葡萄糖苷(myricetin-3-O-glucoside, 6)等6个黄酮类化合物及十四烧酸(te tradecanoic acid, 7)、十六烧(hexadecane, 8)等11个挥发性成分。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其对肾病综合征、关节炎、修复口腔黏膜溃疡及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干燥是保持物质不致腐败变质的方法之一。干燥的方法有许多,最传统也是使用最多的通常是晒干、烘干等。但这些干燥方法都是在(TC以上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传统干燥所得的产品,一般是体积缩小、质地变硬,有些物质发生了氧化,一些易挥发的成分大部分会损失掉,有些热敏性的物质会发生变性,微生物会失去生物活力,干燥后的物质不易在水中溶解。黄蜀葵花鲜花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遇到40°C以上的温度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不及时干燥又会很快腐烂变质,必须及时处理。基于黄蜀葵花不适合加温干燥又很快变质腐烂,寻求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成分及活性物质又能保鲜的加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摆在黄蜀葵花药材加工中的一道难题。追溯人类医药的起源,可以肯定人类最早运用于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药物是自然界生长着的鲜活植物,就是人们所说的“鲜药”。鲜药一般指的是具有治疗功效或保健作用的一类新鲜的中草药。一般鲜药在干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挥发性成分和易氧化或易分解的成分均有程度不同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材,该加工方法采用对时间、温度、真空度等参数进行合理的配置,找出最优组合,使干燥度、有效成分两者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和干燥效果,避免了在传统热力干燥过程中发生的有效成分氧化、挥发油和其他热敏性物质被破坏等品质劣变反应;而且由于低温下化学反应速度的降低及酶的钝化,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几乎没有酶和氨基酸所引起的褐变现象,从而使黄蜀葵花的药效及活性成分得到最大的保留,并使干燥药材的含水量大大低于传统黄蜀葵花药材的含水量,有效阻止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利用本专利技术加工方法制得到的黄蜀葵花药材,既具有鲜药的基本特征,能较长期地保存鲜中药的药性特点,保证药效,又便于贮存、运输并适于工业化生产和临床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材,包括黄蜀葵花净选、(净选后可去除非药用部位)、装盘、预冻、抽真空、第一步加温、第二步加温、包装及存储,具体步骤如下所述:I)净选:在夏、秋两季(8月?10月)花盛开时采摘新鲜的黄蜀葵花;当天除去杂质及腐烂的花瓣;(优选的,净选后可去除非药用部位:主要摘除黄蜀葵花的花柄及花萼;)2)装盘:放入与冻干箱板层尺寸相适应的托底盘内,铺平;3)预冻:将黄蜀葵花进行盛盘,盛盘重量为6?7kg/m2,厚度为2?3cm,逐渐降温2?3小时直至产品的温度低于黄蜀葵花共熔点或共晶点的温度,在_35°C?_40°C进行冷冻6?10小时;黄蜀葵花在冷冻降温时电阻随温度变化,随着温度的下降电阻变化很小,当温度降至-20?-30°C时,电阻值变化趋势增大比较明显。在冷冻前期,黄蜀葵花内部有大量的水分存在,有较多的带电离子可自由移动,而随着温度的下降,黄蜀葵花内部的水分大多转变为冰晶,当温度降至_30°C后,黄蜀葵花整体冻结,电阻值就会突然增大。所以,黄蜀葵花的共晶点温度范围为-20?-30°C。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般预冻温度应比共晶点温度低5?10°C。因此,结合预冻设备要求,确定预冻温度为_35°C?_40°C。4)抽真空:在冷凝器的温度达到_40°C时进行抽真空,真空度达到200?260Pa后,进行加热;5)第一步加温:-40°C?-25°C升温2h,保留时间Ih ;_25°C?_10°C升温2h,保留时间Ih ;-10°C?5°C升温2h,保留时间Ih ;5°C?20°C升温2h,保留时间lh;20°C?35°C升温2h,保留时间Ih ;35°C?40°C升温2h,保留时间Ih ;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黄蜀葵花内冰晶逐渐消失,原先为冰晶所占据的空间成为空穴。此时,若温度较高且达到一定临界值,致使其刚性不足以维持整个结构,干燥层将会发生塌陷,塌陷一旦发生,蒸汽扩散通道就会被封闭,空穴内蒸汽压力升高,升华界面的温度也将随之升高。当温度上升至物料的共晶点时,冻结层开始融化。因此,第一步加温提供给升华界面的热量应与升华所需的热量基本相等,以降低干燥室压力,减少蒸汽流量,防止干燥层塌陷和冻结层融化。通过不断试验优化,摸索升温模式。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科温度逐渐上升,水分蒸发汽化,若物料温度超过一定极限值,黄蜀葵花中热敏性成分将发生热分解,有效成分裂变,品质降低。(注:-40°C?-25 °C升温2h,保留时间Ih是指用2小时时间使温控仪指数从-40 °C升温到-25°C,然后调整加温使温控仪指数维持在_25°C I小时。以下升温及保留过程与此同理。)6)第二步加温:保持物料温度在35°C?40°C,保留4?6小时,使含水率达到3%以下后出料。含水率作为干燥终结指标,在中草药物料达到热变性温度之前,停止加热。合适的含水量有利于干燥产品的保存,实际操作中常采用压力升高法、温度趋势近法或称重法对含水率进行测定。干燥后的黄蜀葵花包装在恒温除湿车间进行,以免物料吸水受潮。阴凉密闭储存。经干燥后的黄蜀葵花制成中药饮片,可以单味用60度左右的开水冲泡服用,也可与其他中药饮片一起形成复方配伍。利用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艺得到的黄蜀葵花药材,既具有鲜药的基本特征,能长期保存鲜中药的药性特点,保证药效,又便于贮存、运输并适于工业化生产和临床使用,还可以有效阻止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经本专利技术加工的黄蜀葵花药材,避免了在传统热力干燥过程中发生的有效成分氧化、挥发油和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黄蜀葵花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鲜黄蜀葵花的净选、装盘;将黄蜀葵花进行盛盘,逐渐降温直至温度低于黄蜀葵花共熔点或共晶点的温度,在?35℃~?40℃下进行冷冻6~10小时;在温度达到?40℃时抽真空,真空度达到200~260Pa后,进行加热;第一步加温:?40℃~?25℃升温2h,保留时间1h;?25℃~?10℃升温2h,保留时间1h;?10℃~5℃升温2h,保留时间1h;5℃~20℃升温2h,保留时间lh;20℃~35℃升温2h,保留时间1h;35℃~40℃升温2h,保留时间1h;第二步加温:保持温度在35℃~40℃,使含水量达到3%以下后出料。

【技术特征摘要】
1.黄蜀葵花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鲜黄蜀葵花的净选、装盘;将黄蜀葵花进行盛盘,逐渐降温直至温度低于黄蜀葵花共熔点或共晶点的温度,在-35°C?_40°C下进行冷冻6?10小时;在温度达到_40°C时抽真空,真空度达到200?260Pa后,进行加热;第一步加温:-40°C?-25°C升温2h,保留时间Ih ;-25°C?_10°C升温2h,保留时间Ih ;-10°C?5°C升温2h,保留时间Ih ;5°C?20°C升温2h,保留时间Ih ;20°C?35°C升温2h,保留时间Ih ;35°C?40°C升温2h,保留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群芳任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求本植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