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胜宾专利>正文

便携式防滴水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382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23:05
便携式防滴水雨伞,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包括伞体(5)以及固定在伞体(5)底部的手柄(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7)底部设置有与手柄(7)为一体的伞套收集腔(1),伞套收集腔(1)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设置在伞套收集腔(1)底部内侧的挡台(8)将挡圈(9)挡在伞套收集腔(1)内,伞套(4)底部与挡圈(9)固定连接,伞套收集腔(1)外侧通过连接绳(2)连接有底盖(3)。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式防滴水雨伞的伞套收集腔,可以利用其内的伞套进行雨水收集以避免雨水滴落,同时避免了伞套需要固定在伞套收集腔底部的弊端,从而使得雨水不易残留在该伞套盛放装置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防滴水雨伞
便携式防滴水雨伞,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伞收起之后防止滴水的雨伞。
技术介绍
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雨伞如图3所示,这种雨伞在使用中会遇到同样一个问题:在收伞之后,残留在雨伞上的雨水会顺势流到地面上,从而会将地面或其他物件打湿,且不利于携带。一般情况下,在一些超市中,商家会为顾客配备塑料伞套,但是这样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所以,现在已有人想到在现有的雨伞上增加伞套装置以解决该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在雨伞顶部设置可以盛放伞套的装置,使用时自上而下将雨伞装入伞套;另一类是在手柄部设置可以盛放伞套的装置,使用时自下而上将雨伞装入伞套。以上两类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伞套的与盛放装置相固定的位置一般设置在该盛放装置的最内部。该装置的尺寸如果过粗,则会影响雨伞整体的美观,所以一般需要采用细长的设计,但是这样的设计一旦有雨水流到该装置内,则始终处在装置内的这段伞套上的雨水将很难浙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有伞套收集腔,并利用其内的伞套进行雨水收集以避免雨水滴落,同时雨水不易残留在该伞套盛放装置内的便携式防滴水雨伞。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便携式防滴水雨伞,包括伞体以及固定在伞体底部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的下方设置有与手柄为一体的伞套收集腔,伞套收集腔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在伞套收集腔内放置有挡圈,在伞套收集腔底部内侧周圈设置有圆形的挡台,挡台的直径小于挡圈的直径从而将挡圈挡在伞套收集腔内,伞套的底部伸入伞套收集腔内,将挡圈的周圈包裹与挡圈固定连接,伞套收集腔外通过连接绳与底盖连接,底盖可将伞套收集腔的底部开口密封,伞套可整体塞入伞套收集腔内,并通过底盖封闭。所述的伞套的顶部为贯穿有收紧绳的收紧设计。所述的伞套收集腔与手柄或为分体设计。所述的伞套为防水布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本技术的便携式防滴水雨伞的伞套收集腔,可以利用其内的伞套进行雨水收集以避免雨水滴落;2、采用了挡圈的设计,避免了伞套需要固定在伞套收集腔底部的弊端,从而使得雨水不易残留在该伞套盛放装置内;3、底盖与伞套收集腔通过连接绳连接,防止了底盖的丢失;4、伞套的开口处为收紧设计,防止雨水的流出,便于携带;5、结构方便,性能可靠,造价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便携式防滴水雨伞结构示意图。图2为便携式防滴水雨伞伞套收集腔剖面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折叠式雨伞结构示意图。其中:1、伞套收集腔2、连接绳3、底盖4、伞套5、伞体6、收紧绳7、手柄 8、挡台9、挡圈。【具体实施方式】图r2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r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 明。如图3所示,现有的折叠式雨伞包括伞体5以及固定在伞体5底部的手柄7,在使 用时使用者将伞体5撑开后手握住手柄7进行遮雨,手柄7 —般为塑料材质。如图f 2所示,在现有雨伞的手柄7的下方设置有与手柄7为一体的伞套收集腔 1。伞套收集腔1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其内为圆柱形的空腔。在伞套收集腔1内放置有挡 圈9,在伞套收集腔1底部内侧周圈设置有圆形的挡台8。挡台8的直径小于挡圈9的直径 从而将挡圈9挡在伞套收集腔1内。伞套4的底部伸入伞套收集腔1内,将挡圈9的周圈 包裹与挡圈9固定连接。伞套收集腔1外通过连接绳2与底盖3连接,伞套4可整体塞入 伞套收集腔1内,并通过底盖3封闭。如图1所示,伞套4的顶部为可收紧的开口设计,放置在伞套收集腔1内的伞套4 整体取出之后可将伞体5装入其内,并通过收紧绳6将伞套4前端的开口收紧。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当雨伞使用完成暂时不需要继续使用时,将底盖3打开,并将 伞套4整体从伞套收集腔1内取出,此时挡圈9会在伞套4的拉动下移动到伞套收集腔1的 最底部,并在挡台8的作用下留在伞套收集腔1内部。然后将伞体5整体套装在伞套4内, 并通过收紧绳6将伞套4 口部收紧,此时可放入包中或随身携带。当雨伞在短时间内不需 要继续使用时,此时将套装在伞套4内的伞体5从伞套4内取出,撑开放置之后进行伞体5 的浙干,此时伞套4同时完成浙干。浙干完毕之后,将伞套4重新塞入伞套收集腔1内,并 通过底盖3封闭。在本技术中,伞套4采用的时防水布料,可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伞套收集腔 1与手柄7可以采用分体式设计。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便携式防滴水雨伞,包括伞体(5)以及固定在伞体(5)底部的手柄(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7)的下方设置有与手柄(7)为一体的伞套收集腔(1),伞套收集腔(1)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在伞套收集腔(1)内放置有挡圈(9),在伞套收集腔(1)底部内侧周圈设置有圆形的挡台(8),挡台(8)的直径小于挡圈(9)的直径从而将挡圈(9)挡在伞套收集腔(1)内,伞套(4)的底部伸入伞套收集腔(1)内,将挡圈(9)的周圈包裹与挡圈(9)固定连接,伞套收集腔(1)外通过连接绳(2)与底盖(3)连接,底盖(3)可将伞套收集腔(1)的底部开口密封,伞套(4)可整体塞入伞套收集腔(1)内,并通过底盖(3)封闭;所述的伞套(4)的顶部为贯穿有收紧绳(6)的收紧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防滴水雨伞,包括伞体(5)以及固定在伞体(5)底部的手柄(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7)的下方设置有与手柄(7)为一体的伞套收集腔(I ),伞套收集腔(I)为底部开口的圆筒状,在伞套收集腔(I)内放置有挡圈(9),在伞套收集腔(I)底部内侧周圈设置有圆形的挡台(8),挡台(8)的直径小于挡圈(9)的直径从而将挡圈(9)挡在伞套收集腔(I)内,伞套(4)的底部伸入伞套收集腔(I)内,将挡圈(9)的周圈包裹与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胜宾
申请(专利权)人:高胜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