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供水管网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6712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供水管网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所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包括供水信息监测模组、供水信息传输网络及集成服务器。所述供水管网包括多个网点,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分区域监测所述供水管对应区域的网点的供水信息。所述供水信息传输网络接收来自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所监测的供水信息,并传输至集成服务器。所述集成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供水信息进行管理。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分级设置不同的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实现对供水管网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网点的供水信息监测,并通过集成服务器适时反馈至管理人员,改善供水站的输出功率,降低供水漏失率,实现资源优化,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供水管网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息系统,特别是公开一种涉及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厂矿企业、生活小区的改扩建工程及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带来了管网技术的革命,并以其独到的技术特征与优势,以其对环境、城市交通的最小影响和危害,以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等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国家或城市管线的人均拥有量,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质量。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管网工程已经成为推进这一进程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增容改造工程量大幅度增加。供水管网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的生命线”,其安全、稳定运行与城市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问题相当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00余座城市中,城市供水管道总长度(DN75mm以上)达140000余公里,年供水总量达330余亿吨,管网漏损率平均为15.6%,管网漏损总量达45亿吨。假设城市供水平均成本为1.10元/吨,每年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因漏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以上。实际上,城市供水管网每年漏水量可能接近100亿吨,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00亿元。如果加上工矿企业供水系统,管网漏水损失将是上述数字的2倍以上。目前主要的漏失监测有听音检漏、漏水声音相关监测等技术。但这些监测技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监测周期长,而且需要在夜间进行操作,增加了工作难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水业公司提出了独立计量区域的概念,独立计量区域(DistrictMetering Area, DMA)通常指的是有永久性边界的独立供水区域,进入或流出每个区域的流量都用流量计进行计量。根据DMA进水口流量计记录的连续流量数据,找出每一天的最小夜间流量,由最小夜间流量变化曲线可以及时判断DMA是否存在漏失,若存在漏失则可以进行及时修复。DMA能及时反映整个区域内的漏失,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只需监测进口流量便能得知整个区域的漏失。但是DMA只能反应整个区域的漏失情况,不能准确定位漏点。近年来,英国、德国等开发了基于监测管道漏失噪声信号的漏失记录仪,并将其用于管道漏失监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漏水噪声自动记录仪是由多台数据记录仪和一台控制器组成的整体化声波接收系统。当装有专门软件的计算机对数据记录仪进行编程后,只要将记录仪放在管网的不同位置,如消火栓、阀门等管道暴露点,按预设时间同时自动开/关记录仪,可记录管道各处的漏水声信号,该信号经数字化后自动存入记录仪中,并通过专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从而快速探测装有记录仪的管网区域内是否存在漏水。但是数据记录仪的数据收集工作繁重,周期长,从而降低了它对漏失的反应速度。鉴于此,如何有效改善现有城市供水漏失及查漏定位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供水管网供水漏失及查漏定位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供水漏失、方便查漏定位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一种用于对供水管网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其包括供水信息监测模组、供水信息传输网络及集成服务器,所述供水管网包括多个网点,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分区域监测所述供水管对应区域的网点的供水信息,所述供水信息传输网络接收来自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所监测的供水信息,并传输至集成服务器,所述集成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供水信息进行管理。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供水管网按区分级设置,并邻近所述供水管网设置,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分级监测对应级别的供水信息。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还包括供水信息收集模组,所述供水信息收集模组收集多级供水信息监测模组监测到的供水网点的供水信息并经所述供水信息传输网络传输至所述集成服务器。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监测对应网点的供水流量、水质及水压中任意一项或者多项。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供水信息传输网络是无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结合形成的网络。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无线网络是2G/3G/4G通讯网络、蓝牙传输、红外传输中的任意一种。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是GPRS、EVD0、HSPA+、WCDMA、TDSCDMA、LTE以及802.11多种网络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应用。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集成服务器包括邮件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以及web服务。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还包括用户终端,所述集成服务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式反馈供水信息至所述用户终端。作为上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所述供水管网包括多个第一级别供水网点,所述第一供水网点包括多个第二供水网点,所述多个第二供水网点包括多个用水终端用户,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子供水信息监测模组,所述子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次级供水信息监测模组,所述次级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供水信息监测装置,所述子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分别对应监测所述第一供水网点的供水信息,所述次级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分别对应监测所述第二供水网点的供水信息,所述供水信息监测装置分别对应监测所述用水终端用户的用水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中,分级别设置不同的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实现对供水管网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网点的供水流量、供水质量及水压情况适时掌控,并通过集成服务器适时反馈至管理人员,以方便管理人员对应制定措施,改善供水管网的系统支持,改善供水站的输出功率,降低供水漏失率,实现资源优化,减少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供水管网分布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供水管网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供水信息监视模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揭示一种供水管网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的供水管网的框架结构示意图。所述供水管网I是设定区域的供水管道集成,其包括多种不同流量级别的供水管道,纵横交织设置,形成自供水站10至用水终端用户11之间的多层级网状结构。取设定城市的供水管网I中,铺设有多条供水管道形成供水管网1,其用以满足对应城市的居民用水、工业用水的供应,其网络分布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供水管网I所在城市划分为多个不同区域,分别为A区、B区、C区等。对应A区分别包括多个小区a区、b区及c区,每一小区包括多个用水终端用户all、bll及ell。B区、C区同样包括多个用水终端用户,如此,则所述供水管网I包括供水站10、第一级别供水网点AU、第二级别供水网点all及多个用水终端用户11。其中,所述第一级别供水网点All按地域区域分区形成,其与所述供水站10相连接。所述第二级别供水网点all是第一级别供水网点All的子网点,其分别于所述第一级别供水网点All相连接。所述用水终端用户11是终端的居民用水用户,其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供水管网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其包括:供水信息监测模组;供水信息传输网络;及集成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网包括多个网点,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分区域监测所述供水管对应区域的网点的供水信息,所述供水信息传输网络接收来自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所监测的供水信息,并传输至集成服务器,所述集成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供水信息进行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供水管网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其包括: 供水信息监测模组; 供水信息传输网络 '及 集成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网包括多个网点,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分区域监测所述供水管对应区域的网点的供水信息,所述供水信息传输网络接收来自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所监测的供水信息,并传输至集成服务器,所述集成服务器对接收到的供水信息进行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网按区分级设置,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邻近所述供水管网设置,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分级监测对应级别的供水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网信息系统还包括供水信息收集模组,所述供水信息收集模组收集多级供水信息监测模组监测到的供水网点的供水信息并经所述供水信息传输网络传输至所述集成服务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信息监测模组监测对应网点的供水流量、水质及水压中任意一项或者多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信息传输网络是无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结合形成的网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是2G/3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次平凌见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康宝莱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