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黄曲条跳甲分离的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从罹病黄曲条跳甲幼虫体内直接分离到一株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菌株,于2013年7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7948。所述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对黄曲条跳甲幼虫和成虫及甜菜夜蛾幼虫和成虫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可有效地控制甜菜夜蛾实验种群的发展。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黄曲条跳甲和甜菜夜蛾的田间种群控制提供了技术基础,对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地控制黄曲条跳甲和甜菜夜蛾、有效保证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黄曲条跳甲分离的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害虫微生物杀虫剂研究及应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ー种从黄曲条跳甲幼虫分离的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黄曲条跳甲/?ァstriolata ( Fabricius)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吾虫[Smith E H.Revision of the genus Phyllotreta Chevrtolat of America northof Mexic0.Part 1.The maculate species (Coleoptera:ChrysomeIidae, Alticimae).Fieldiana (Zool), 1985, 28: 1_38 ;张茂新,凌冰,梁广文.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调查与分析.植物保护,2000,26 (4):1-3 ;宋艳霞,董易之,张茂新.黄曲条跳甲为害引起的菜心价值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 (1): 53-56]。近年来,随着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为害越来越严重[聂河兴.黄曲条跳甲危害严重原因与防治对策.湖南农业科学,2007,(5): 122-124;沈金发.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福建农业科技,2007,(2): 58-59],在广东省的ー些地区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的头号害虫[高泽正,吴伟坚,崔志新.关于黄曲条跳甲的寄主范围.生态科学,2000,19 (2):70-72]。长期以来,对于黄曲条跳甲的防治主要使用有机化学杀虫剂来毒杀其成虫,此法对生活在土中的幼虫效果很差,导致菜田中不断出现新羽化的黄曲条跳甲成虫,致使菜农施用杀虫剂的次数和浓度不断増加,蔬菜中农药残留加重,黄曲条跳甲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周先治,吴刚.福州地区黄曲条 跳甲的抗性监測.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 (2):158-161 ;梁宏卫,贤振华,龙明华.黄曲条跳甲无公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中国蔬菜,2007,(7):36~3]。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安全、高效、低毒的新型制剂。微生物农药作为ー种防治农林害虫的新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昆虫病原微生物农药具有对害虫专ー性强、对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突出优点,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保护人民健康上比化学农药有着更大的优越性。黄曲条跳甲病原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是其生物防治的ー个重要方面,但相关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黄运霞等[黄运霞,黄荣瑞,李华.坚强芽孢杆菌对黄条跳甲的毒效初步试验.生物防治通报,1992,8 (4):182 ]分离到ー株坚强芽孢杆菌(ZfeciBw1S菌株Pul65,对黄曲条跳甲成虫表现出较好的毒杀作用。邝灼彬等[邝灼彬,吕利华,冯夏,陈焕瑜,武亚敬,何余容.球孢白僵茵对四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兼控潜カ评价.昆虫知识,2005,42 (6): 673 - 676 ]在室内測定了一株分离自小猿叶甲的球孢白僵菌对黄曲条跳甲的致病力。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ー种多食性、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寄主植物植物广泛,多达170余种,包括蔬菜、棉花、玉米、豆类等作物,其中对蔬菜和棉花为害最重[司升云,周利琳,王少丽,江幸福,许再福,慕卫,王冬生,王小平,陈浩涛,杨亦桦,吉训聪.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昆虫学报,2012,49 (6):1432-1438 ;吉训聪,谢圣华,林珠凤,梁延坡.华南地区甜菜夜蛾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控技术.长江蔬菜,2010,18: 100-102 ;郑霞林,王攀,王小平,雷朝亮.转基因棉甜菜夜蛾的为害现状、爆发成因及防治现状.植物保护,2010,36 (3): 34-38;袁永达,王冬生,张天澍,滕海媛.甜菜夜蛾引起的青菜产量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上海农业学报,2013,29(2): 20-23]。甜菜夜蛾易产生抗药性,在不同地区已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杀虫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使用药量不断増加,加重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中化学残留,对农作物的优质高产造成严重影响[夏晓明,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甜菜夜蛾抗药性现状及综合治理研究进展.农药,2003,42(8): 1-5 ;袁永达,王冬生,於文俊.上海地区甜菜夜蛾的抗药性及防治.上海农业学报,2006,22 (I): 42- 45;苏宏华,宋彬,李丽,陆永威,杨益众.甜菜夜蛾的抗性及抗性机理研究进展.应用昆虫学报,2012,49 ( 6): 1659-1663]。随着转Bt基因棉的大面积种植,甜菜夜蛾也对转Bt基因棉产生了抗性[郑霞林,王攀,王小平,雷朝亮.转基因棉甜菜夜蛾的为害现状、爆发成因及防治现状.植物保护,2010,36 (3): 34-38 ;苏宏华,范娜,李达,杨益众.转Bt基因棉对甜菜夜蛾的影响.植物保护,2010,36 (5):1-5],这对甜菜夜蛾的有效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齐放军等和杨琼等分别从罹病甜菜夜蛾幼虫体分离到粘质沙雷氏菌QL-1和B302个菌株,并测定了它们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病性[齐放军,刘缨,季志英.一种新的甜菜夜蛾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植物保护学报,2004,31 (2): 223-224 ;杨琼,周宇,韩光杰,方继朝.两种甜菜夜蛾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成分初歩分析.江苏农业学报,2012,28 (6): 1267-1271],陈秀为等报道了从棉铃虫分离得到的粘质沙雷氏菌株对田间甜菜夜蛾幼虫虫ロ減退率的影响[陈秀为,范寰,陈融,于向君,兰洪霞,孙伯芝.粘质沙雷氏菌对棉铃虫、菜青虫致病力及田间控制的研究初报.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8 (3): 28-30],但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对甜菜夜蛾的致病性以及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等均未见报道。粘质沙雷氏 菌iSerra tia marcescens)是ー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腐生小杆菌,由于其对多种农业害虫有较高的致死活性而备受各国科学家的重视。目前,已从感染该病原菌的蝗虫、棉铃虫、小菜蛾、光肩星天牛红棕象甲和甜菜夜蛾等害虫体内筛选出具有高致病性的菌株[Jeong H U,Mun H Y,Oh H K,Kim S B,Yang K Y,Kim I,Lee H B.Evaluation of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a Bacterial Strain,Serratia^.EML-SEl against Diamondback Moth.Th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10,48 (4):541-545 ;Mohan M,Selvakumar G,Sushil S N,Bhatt J C,Gupta H S.Entomopathogenicity of endophytic Serratia marcescens strain SRM against larvaeof Helicoverpa armigera (Noctuidae: Lepidoptera).World Journal Microbiologyand Biotechnology, 2011 (27): 2545 - 2551 ;金虹,葛绍荣,陶勇,冉红艳,刘世贵.一株蝗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Serratia?marcescens),于2013年7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794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5krra(ia marcescens、,モ2013年7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0.79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其菌体16SrDNA序列如SEQID NO:1所示。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是将所述菌株应用于黄曲条跳甲和/或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方面。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是将所述菌株的菌体培养上清液应用于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方面。5.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粘质沙雷氏菌PS-1菌株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病原菌的分离取被粘质沙雷氏菌感染、体色变红而死的黄曲条跳甲幼虫体接种到平板LB琼脂培养基中,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落形成后,挑取深红色菌落用平板划线法分离,重复操作,得到单株菌落,转入试管斜面LB琼脂培养基上,保存备用; 52.病原菌的复感染将SI分离到的单菌落菌株接种于装有LB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置于恒温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冰,杨建云,张茂新,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