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水陆两用净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5730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种水产养殖水陆两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框架(2),所述长条形框架(2)内部设有前隔板(3)和后隔板(4),所述前隔板(3)下部设有前过水筛孔(3a),后隔板(4)上部设有后过水筛孔(4a);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前段上部设有进水管(5),后端下部设有L形出水管(6),所述L形出水管(6)的上端略低于长条形框架的上边缘;长条形框架(2)前端与前隔板(3)之间是粗滤料区,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是中滤料区,后隔板(4)与长条形框架后端之间是细滤料区;所述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还设有多孔隔板(7)。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侧面还固定设置若干个浮体(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的水体浄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养殖水体浄化

技术介绍
近年来池塘养殖者为了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多采用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投饵的模式,导致水体中的残余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大量积聚,水中有机物、氮、磷含量猛增,严重污染了水质。正因为如此,水生植物浄化装置也开始应用到池塘养殖系统中,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及物种间的营养竞争作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随之技术的发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使用的生物滤料也渐渐应用到水体浄化装置中,其既能有效地截留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其形成的生物膜还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及氮、磷,达到浄化水体的目的。现有的水产养殖的浄化装置,采用特定结构的水流通道,并在其中填充滤料,通过水流在其间进出流动,对水体内的固体颗粒杂质等进行滤除,也有进ー步通过水生植物来进行生物过滤。但是,现有的水产养殖浄化装置,水流在其内停留的时间较短,造成水体浄化的效率较低,例如,公布日为2011年8月3日,申请号为201110085761.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生物浮岛水质浄化装置,水流经过其中时,通过曝气提水,再利用水流自身重力,采用自上而下的水流方向,虽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水质净化的效果,但是,由于水流在其间停留的时间较短,造成水质净化的效率较低,浄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产养殖浄化装置,水流在其内停留的时间较短,造成水体浄化的效率较低,浄化效果不佳。本专利技术g在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采用水平流的方式,増加水流停留时间,并进行一系列的结构优化,使其达到更好的浄化效果。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框架2,所述长条形框架2内部设有前隔板3和后隔板4,所述前隔板3下部设有前过水筛孔3a,后隔板4上部设有后过水筛孔4a ;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前段上部设有进水管5,后端下部设有L形出水管6,所述L形出水管6的上端略低于长条形框架的上边缘;长条形框架2前端与前隔板3之间是粗滤料区,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是中滤料区,后隔板4与长条形框架后端之间是细滤料区;所述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还设有多孔隔板7。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侧面还固定设置若干个浮体I。进ー步的,所述长条形框架2呈矩形体形,结构简单,方便标准化制造。进ー步的,所述粗滤料区、中滤料区、细滤料区内放置的滤料为陶粒,陶粒具有良好的过滤净化作用。更进一歩的,所述浮体I呈球状,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处,结构稳定,而且制作方便。更进一歩的,所述浮体I是中空的注水浮体,其注水量能够调节,通过调节注水量,当漂浮在水面上吋,能够调节吃水深度,既能防止长条形框架2的上边缘淹没在水面以下,又能防止吃水过浅加重水泵或曝气提水的功耗。ー种上述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的工作方法,将所述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漂浮放置在待浄化水域内;将进水管5与水泵或曝气提水管道连通;开启水泵或曝气提水。水流从进水管5源源不断进入粗滤料区,对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水流横向移动和纵向下降后经前过水筛孔3a进入中滤料区,水流在中滤料区内横向流动,进ー步净化,最終经后隔板4上部的后过水筛孔4a流入细滤料区再进ー步浄化,最终经L形出水管6向外流入水域内。中滤料区长度较长,是最主要的过滤区,由于其内的滤料通常具有浮性,会向上浮起,因此如果没有多孔隔板7,中滤料区内的滤料是不均匀的,多孔隔板7起到的作用是将大约一半的滤料压在其下方,防止其上浮,如此,中滤料区内部的滤料分布相对会比较均匀,浄化效果更佳;L形出水管的作用是:利用连通水体同水位的原理,保持细滤料区内水位与前两个滤料区的水位位于同一高度,增强细滤料区的浄化效果,同吋,L形出水管6的高度需要低于长条形框架2上端缘的高度,才能顺利将水从其中排出。ー种上述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的工作方法,将所述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固定在待浄化水域的岸边;将进水管5与水泵或曝气提水管道连通,将L形出水管6与待浄化水域连通;开启水泵或曝气提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水流在滤料区内主要进行水平流动,在滤料区内停留的时间较长,浄化效果好。2)结构简単,适合批量投入使用,尤其适合在大型的养殖水域内广泛布置。3)设计巧妙,考虑周到,具有水陆两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侧面剖开后的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浮体,2.长条形框架,3.前隔板,4.后隔板,5.进水管,6.L形出水管,7.多孔隔板,3a.前过水筛孔,4a.后过水筛孔。图3是图1另ー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再另ー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ー步说明。一起參见图1-4,主要參见图2。图2为侧面剖开后的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的示意图,设图中的左面为前方,右面为后方。一种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包括长条形框架2,所述长条形框架2内部设有前隔板3和后隔板4,所述前隔板3下部设有前过水筛孔3a,后隔板4上部设有后过水筛孔4a ;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前段上部设有进水管5,后端下部设有L形出水管6,所述L形出水管6的上端略低于长条形框架的上边缘;长条形框架2前端与前隔板3之间是粗滤料区,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是中滤料区,后隔板4与长条形框架后端之间是细滤料区;所述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还设有多孔隔板7。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侧面还固定设置若干个浮体1所述长条形框架2呈矩形体形,结构简単,方便标准化制造。所述粗滤料区、中滤料区、细滤料区内放置的滤料为陶粒,陶粒具有良好的过滤净化作用。所述浮体I呈球状,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处,结构稳定,而且制作方便。所述浮体I是中空的注水浮体,其注水量能够调节,通过调节注水量,当漂浮在水面上吋,能够调节吃水深度,既能防止长条形框架2的上边缘淹没在水面以下,又能防止吃水过浅加重水泵或曝气提水的功耗。具体使用时,可进行水用或陆用。进行水用吋,将所述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漂浮放置在待浄化水域内;将进水管5与水泵或曝气提水管道连通;开启水泵或曝气提水。水流从进水管5源源不断进入粗滤料区,对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水流横向移动和纵向下降后经前过水筛孔3a进入中滤料区,水流在中滤料区内横向流动,进ー步净化,最終经后隔板4上部的后过水筛孔4a流入细滤料区再进ー步浄化,最终经L形出水管6向外流入水域内。进行陆用吋,将所述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固定在待浄化水域的岸边;将进水管5与水泵或曝气提水管道连通,将L形出水管6与待浄化水域连通;开启水泵或曝气提水。中滤料区长度较长,是最主要的过滤区,由于其内的滤料通常具有浮性,会向上浮起,因此如果没有多孔隔板7,中滤料区内的滤料是不均匀的,多孔隔板7起到的作用是将大约一半的滤料压在其下方,防止其上浮,如此,中滤料区内部的滤料分布相对会比较均匀,浄化效果更佳;L形出水管的作用是:利用连通水体同水位的原理,保持细滤料区内水位与前两个滤料区的水位位于同一高度,增强细滤料区的浄化效果,同吋,L形出水管6的高度需要低于长条形框架2上端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产养殖水陆两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框架(2),所述长条形框架(2)内部设有前隔板(3)和后隔板(4),所述前隔板(3)下部设有前过水筛孔(3a),后隔板(4)上部设有后过水筛孔(4a);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前段上部设有进水管(5),后端下部设有L形出水管(6),所述L形出水管(6)的上端略低于长条形框架的上边缘;长条形框架(2)前端与前隔板(3)之间是粗滤料区,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是中滤料区,后隔板(4)与长条形框架后端之间是细滤料区;所述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还设有多孔隔板(7)。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侧面还固定设置若干个浮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其特征在干: 包括长条形框架(2),所述长条形框架(2)内部设有前隔板(3)和后隔板(4),所述前隔板(3)下部设有前过水筛孔(3a),后隔板(4)上部设有后过水筛孔(4a); 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前段上部设有进水管(5),后端下部设有L形出水管(6),所述L形出水管(6)的上端略低于长条形框架的上边缘; 长条形框架(2)前端与前隔板(3)之间是粗滤料区,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是中滤料区,后隔板(4)与长条形框架后端之间是细滤料区; 所述前隔板(3)与后隔板(4)之间还设有多孔隔板(7)。 所述长条形框架(2)的侧面还固定设置若干个浮体(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框架(2)呈矩形体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水陆两用浄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昌凤时旭朱林车轩顾兆俊杨家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