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苯基三唑的协同活性物质结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387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的活性物质结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式(I)的已知化合物——其中R1和R2定义如说明书中所述——和至少一种来自说明书中所提到的组(2)至(27)的另外的已知活性物质,并且其为防治动物害虫——例如昆虫和不想要的螨——以及植物致病真菌的优良结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苯基三唑的协同活性物质结合物本申请为2010年7月6日提交的名称为“含苯基三唑的协同活性物质结合物”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080041435.0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包括首先式(I)的已知化合物以及其次至少一种已知的杀真菌活性化合物,所述结合物非常适于防治不想要的动物害虫(animalpest)(例如昆虫)以及不想要的植物致病真菌。
技术介绍
已知式⑴的化合物

【技术保护点】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式(I)的活性化合物其中R1代表H或NH2,R2代表CH3或F,和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组(3)至(24)的活性化合物组(3)?通式(III)的三唑其中Q代表氢或SH,m代表0或1,R13代表氢、氟、氯、苯基或4?氯苯氧基,R14代表氢或氯,A4代表直接连接的键、?CH2?、?(CH2)2?、?O?,代表*?CH2?CHR17?或*?CH=CR17?,其中*标记的键与苯基环连接,并且R15和R17共同代表?CH2?CH2?CH[CH(CH3)2]?或?CH2?CH2?C(CH3)2?,A5代表C或Si(硅),A4此外还代表?N(R17)?并且A5与R15和R16此外还共同代表基团C=N?R18,其中R17和R18共同代表基团其中*标记的键与R17连接,R15代表氢、羟基或氰基,R16代表1?环丙基乙基、1?氯环丙基、C1?C4烷基、C1?C6羟烷基、C1?C4烷基羰基、C1?C2?卤代烷氧基?C1?C2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C1?C2烷基、单氟苯基或苯基,R15和R16此外共同代表?O?CH2?CH(R18)?O?、?O?CH2?CH(R18)?CH2?、或?O?CH?(2?氯苯基)?,R18代表氢、C1?C4烷基或溴;组(4)?通式(IV)的次磺酰胺其中R19代表氢或甲基;组(6)?通式(V)的甲酰胺其中X代表2?氯?3?吡啶基,代表3?位被甲基、三氟甲基或二氟乙基取代并且5?位被氢、氟或氯取代的1?甲基吡唑?4?基,代表4?乙基?2?乙氨基?1,3?噻唑?5?基,代表1?甲基环己基,代表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基,代表2?氟?2?丙基、3,4?二氯异噻唑?5?基、 5,6?二氢?2?甲基?1,4?氧硫杂环己二烯?3?基、4?甲基?1,2,3?噻二唑?5?基、4,5?二甲基?2?三甲基甲硅烷基噻吩?3?基、4?位被甲基或三氟甲基取代并且5?位被氢或氯取代的1?甲基吡咯?3?基,或代表被选自氯、甲基或三氟甲基的相同或不同取代基单取代至三取代的苯基,Y代表直接连接的键,任选被氯、氰基或氧取代的C1?C6烷二基(亚烷基),代表C2?C6烯二基(亚烯基)或噻吩二基,Z代表氢、C1?C6烷基或基团其中A6代表CH或N,R20代表氢、氯、氰基、C1?C6烷基,代表任选被选自氯或二(C1?C3烷基)氨基羰基的相同或不同取代基单取代或二取代的苯基,或代表选自以下的基团R21代表氢、氯或异丙氧基,R22代表氢、氯、羟基、甲基、三氟甲基或二(C1?C3烷基)氨基羰基,R20和R21此外共同代表*?CH(CH3)?CH2?C(CH3)2?或*?CH(CH3)?O?C(CH3)2?,其中标记*的键与R20相连,或代表选自以下的基团组(8)?通式(VI)的酰基丙氨酸其中*标记(R)或(S)构型、优选(S)构型的碳原子,R23代表苄基、呋喃基或甲氧基甲基;组(10):通式(VIII)的苯并咪唑其中R25和R26各自代表氢或共同代表?O?CF2?O?,R27代表氢、C1?C4烷基氨羰基或代表3,5?二甲基异噁唑?4?基磺酰基,R28代表氯、甲氧基羰基氨基、氯苯基、呋喃基或噻唑基;组(11):通式(IX)的氨基甲酸酯其中R29代表正丙基或异丙基,R30代表二(C1?C2烷基)氨基?C2?C4烷基或二乙氧基苯基,其中还包括这些化合物的盐;以及氨基甲酸酯吡菌苯威。组(14):选自以下的咪唑(14?1)氰霜唑(14?2)咪鲜胺(14?3)咪唑嗪(14?4)稻瘟酯(14?5)咪唑菌酮组(16):通式(XI)的吡咯其中R34代表氯或氰基,R35代表氯或硝基,R36代表氯,R35和R36此外共同代表?O?CF2?O?;组(17):选自以下的(硫代)膦酸酯(17?1)三乙膦酸铝,(17?2)膦酸,(17?3)甲基立枯磷;组(19):选自以下的杀菌剂(19?1)苯并噻二唑(19?2)百菌清(19?3)霜脲氰(19?4)敌瘟磷(19?5)噁唑菌酮(19?6)氟啶胺(19?7)氧氯化铜(19?8)氢氧化铜(19?9)噁霜灵(19?10)螺环菌胺(19?11)二氰蒽醌(19?12)苯菌酮(19?14)2,3?二丁基?6?氯噻吩并[2,3?d]嘧啶?4(3H)酮(19?15)烯丙苯噻唑(19?16)稻瘟灵(19?17)春雷霉素(19?18)四氯苯酞(19?19)嘧菌腙(19?20)三环唑(19?21)环丙磺酰胺(19?22)双炔酰菌胺(19?23)下式的喹氧灵(由EP?A?326?330已知)(19?24)下式的丙氧喹啉(由WO?94/2...

【技术特征摘要】
2009.07.16 DE 102009027772.21.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式(I)的活性化合物 2.权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的化合物选自式(1-1)和(1-4)的化合物 3.权利要求1或2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的化合物是式(1-1A)的化合物 4.权利要求1或2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的化合物是式(1-4A)的化合物 5.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特征在于组(3)至(24)的活性化合物选自 (3-1)氧环唑 (3-2)乙环唑 (3-3)丙环唑 (3-4)苯醚甲环唑 (3-5)糠菌唑(3-6)环丙唑醇(3-7)己唑醇(3-8)戊菌唑(3-9)腈菌唑(3-10)四氟醚唑(3-11)粉唑醇(3-12)氟环唑(3-13)氟硅唑(3-14)硅氟唑(3-15)丙硫菌唑(3-16)腈苯唑(3-17)戊唑醇(3-18)种菌唑(3-19)叶菌唑(3-20)灭菌唑(3-21)联苯三唑醇(3-22)三唑醇(3-23)三唑酮(3-24)氟喹唑(3-25)唑喹菌酮(4-1)苯氟磺胺(4-2)对甲抑菌灵(6-1)2-氯-N-(l,I, 3-三甲基二氢化茚-4-基)烟酰胺(6-2)啶酰菌胺(6-3)呋吡菌胺(6-4) 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羧酸(3-对甲苯基噻吩-2-基)酰胺(6-5)噻唑菌胺(6-6)环酰菌胺(6-7)环丙酰菌胺(6-8) 2-氯-4- (2-氟-2-甲基丙酰氨基)-N, N- 二甲基苯甲酰胺(6-9)氟批菌胺(6-10)苯酰菌胺(6-11)异噻菌胺(ISO推荐)(6-12)萎锈灵-(6-13)噻酰菌胺(6-14)吡噻菌胺(6-15)硅噻菌胺(6-16) 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1-甲基-4-(三氟甲基)-1H-吡咯-3-甲酰胺(6-17)氟酰胺(6-19) N-[2-(1,3- 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 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6-20) 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6-21) N- [2- (1,3- 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苯甲酰胺 (6-22) N-(4’ -氯-3’ -氟联苯-2-基)-4-( 二氟甲基)-2-甲基-1,3-噻唑-5-甲酰胺 (6-23) N-[5- (4-氯苯基)嘧啶-4-基]-2-碘-N- (2-碘苯甲酰基)苯甲酰胺(6-24) N-(3’,4’ -二氯联苯-2-基)-2-甲基_4_ (三氟甲基)-1,3-噻唑-5-甲酰胺(6-25)氟吡菌酰胺(ISO推荐)N-[2-[3-氯_5_( 二氟甲基)-2_吡唳基]乙基]_2_( 二氟甲基)苯甲酰胺 (6-26)环丙吡菌胺(ISO推荐),两种顺式异构体2’ -[(IRS, 2RS)-1, I’ - 二环丙-2-基]-3-( 二氟甲基)-1_甲基吡唑-4-甲酰苯胺与两种反式异构体2’ -[(IRS, 2SR)-1, I’ - 二环丙-2-基]-3-(三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酰苯胺的混合物 (6-27) isopyrazam (ISO推荐),两种顺式异构体3_( 二氟甲基)_1_甲S-N-[(1RS, 4SR, 9RS)-1,2, 3,4-四氢_9_异丙基-1,4-亚甲基萘-5-基]吡唑-4-甲酰胺和两种反式异构体3_( 二氟甲基)-1-甲基-N_[ (IRS, 4SR, 9SR) -1, 2, 3, 4-四氢-9-异丙基-1,4-亚甲基萘-5-基]吡唑-4-甲酰胺的混合物(8-1)苯霜灵(8_2)呋霜灵(8-3)甲霜灵(8_4)精甲霜灵(8-5)高效苯霜灵 (10-1) 6-氯-5-[(3,5-二甲基异噁唑-4-基)磺酰基]-2,2-二氟-5H-[1,3]间二氧 杂环戊烯并[4,5-f]苯并咪唑 (10-2)苯菌灵 (10-3)多菌灵 (10-4)苯咪唑菌 (10-5)麦穗宁 (10-6)噻菌灵 (11-1)乙霉威 (11-2)霜霉威 (11-3)霜霉威盐酸盐 (11-4)霜霉威乙膦酸盐 (11-5)吡菌苯威,(ISO 推荐,KUF-1204) [[2-氯 _5_[ (IE)_1_[[ (6-甲基 _2_ 吡啶基) 甲氧基]亚氨基]乙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 (14-1)氰霜唑 (14-2)咪鲜胺 (14-3)咪唑嗪 (14-4)稻瘟酯(14-5)咪唑菌酮 (16-1)拌种咯 (16-2)咯菌腈 (16-3)硝吡咯菌素 (17-1)三乙膦酸铝 (17-2)膦酸 (17-3)甲基立枯磷 (19-1)苯并噻二唑 (19-2)百菌清 (19-3)霜脲氰 (19-4)敌瘟磷 (19-5)噁唑菌酮 (19-6)氟啶胺 (19-7)氧氯化铜 (19-9) B,惡霜灵 (19-10)螺环菌胺 (19-11) 二氰蒽醌 (19-12)苯菌酮 (19-13) 2,3- 二丁 基-6-氯噻吩并[2,3-d]嘧啶-4 (3H)酮 (19-14)烯丙苯噻唑 (19-15)稻痕灵 (19-16)春雷霉素 (19-17)四氯苯酞 (19-18)嘧菌腙 (19-19)三环唑 (19-20)环丙磺酰胺 (19-21)双炔酰菌胺 (20-1)戊菌隆 (20-2)甲基硫菌灵 (20-3)硫菌灵 (24-1)N-(3’,4’ - 二氯-5-氟-1,I’ -联苯 _2_ 基)_3_( 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_4_甲酰胺 (24-2)3-( 二氟甲基)-N-{3’ -氟-4’ _[ (E)-(甲氧基亚氨基)甲基]_1,I,-联苯-2-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24-3)3-(三氟甲基)-N-{3’ -氟-4’ _[ (E)-(甲氧基亚氨基)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安德施H·亨格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