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3553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该PCB板滤波电路包括与供电电源连接的正、负输入端以及与微电机连接的正、负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该PCB板滤波电路还包括抑制差模电磁干扰信号的第一滤波电容C1和抑制共模电磁干扰信号的滤波单元;该第一滤波电容C1和滤波单元依次并联于该正、负输入端与正、负输出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采用多单元共模抑制和差模抑制复合电路,可有效的抑制差模和共模电磁干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磁兼容(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滤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
技术介绍
直流电机不仅广泛应用于家电产品上,在工矿企业也经常见到它的踪影。由于直流电机特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性,决定了它是系统中电磁干扰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其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换向片火花问题,二是对前置整流电路产生的反电势暂态现象。如不进行EMC防护处理,绝大部分直流电机无法通过各国关于EMC强制认证的限值标准,其中以出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尤其得到重点关注。EMC滤波器设计虽有理论基础,但在实际设计中因具体情况复杂,很难简单套用。不同规格的直流电机由于产品参数不同、结构工艺差异等等因素,其产生电磁干扰的频段、强度以及电磁干扰信号的成分(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各不相同,再加上内阻抗频率特性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对于直流电机的EMC滤波器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加个性化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目前行业内大多采用在电机内外加装分立的电容、电感等滤波器件,这种方法大多只能满足较低要求的EMC标准,而且随着安装器件数量增多安装难度增加,浪费大量人工,生产效率大受影响;也有用组装于PCB板上的滤波电路,能提高一些滤波性能,但是PCB板上的滤波电路多为LC滤波电路,但遇到更高EMC要求(如CISPR-25 Level5)也很难满足,大多只能是客户让步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可抑制差模和共模电磁干扰信号,提高滤波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该PCB板滤波电路包括与供电电源连接的正、负输入端以及与微电机连接的正、负输出端,该PCB板滤波电路还包括抑制差模电磁干扰信号的第一滤波电容Cl和抑制共模电磁干扰信号的滤波单元;该第一滤波电容Cl和滤波单元依次并联于该正、负输入端与正、负输出端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一级π型滤波电路和第二一级η型滤波电路;该第一一级π型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I和并联在该电感LI两端的电容Cll和电容C12,该电容Cll和电容C12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I与电容Cll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正输入端,所述电感LI与电容C12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正输出端;该第二一级π型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2和并联在该电感L2两端的电容C21和电容C22,该电容C21和电容C22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2与电容C21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负输入端,所述电感L2与电容C22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负输出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二级型滤波电路和第二二级π型滤波电路,该第一二级π型滤波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感LI和电感L3以及分别并联在该电感LI和电感L3两端的电容(:11、电容(:12和电容031,该电容(:11、电容(:12和电容031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I与电容Cll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正输入端,所述电感L3与电容C31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正输出端;该第二二级η型滤波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感L2和电感L4以及分别并联在该电感L2和电感L4两端的电容C21、电容C22和电容C41,该电容C21、电容C22和电容C41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2与电容C21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负输入端,所述电感L4与电容C41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负输出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地端通过接地端口与所述微电机的接地柱电性连接,且所述接地端的接地端口至少设有两个。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二级型滤波电路还包括电容C32,该电容C32并联连接电容C31;所述第二二级型滤波电路还包括电容C42,该电容C42并联连接电容C4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PCB板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C2,该第二滤波电容C2与第一滤波电容Cl并联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PCB板滤波电路还包括压敏电阻R,该压敏电阻R并联连接在该正、负输入端与第一滤波电容Cl之间。本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技术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采用多单元共模抑制和差模抑制复合电路,可有效的抑制差模和共模电磁干扰。2、本技术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设有多个接地端口,提闻滤波性能。3、本技术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中并联连接压敏电阻R,可过滤掉较高的滤波电压,减少换向片火花问题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的方块图;图2为本技术滤波电路的原理图一;图3为本技术滤波电路的原理图二;图4为本技术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的组成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PCB板滤波电路的实施例一;图6为本技术PCB板滤波电路的实施例二 ;图7为本技术PCB板滤波电路的实施例三;图8为滤波性能曲线对比图。【符号说明】I供电电源2微电机21接地柱22微电机的正电源接线柱23微电机的负电源接线柱3 PCB滤波电路31第一滤波电容Cl32滤波单元33正输入端34负输入端35正输出端36负输出端37 接地端 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PCB板滤波电路3包括与供电电源I电性连接正输入端33和负输入端34、以及与微电机2的正电源接线柱22电性连接的正输出端35、与负电源接线柱23电性连接的负输出端36、抑制差模电磁干扰信号的第一滤波电容Cl 31以及抑制共模电磁干扰信号的滤波单元32,第一滤波电容Cl 31以及滤波单元32依次并联于正输入端33、负输入端34与正输出端35、负输出端35之间。且PCB板滤波电路3安装于微电机2的端盖上。滤波单元32包括两个至少一级π型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滤波单元32包括第一一级η型滤波电路和第二一级η型滤波电路。该第一一级η型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I和并联在该电感LI两端的电容Cll和电容C12,该电容Cll和电容C12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I与电容Cll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正输入端33,所述电感LI与电容C12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正输出端35。该第二一级型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2和并联在该电感L2两端的电容C21和电容C22,该电容C21和电容C22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2与电容C21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负输入端34,所述电感L2与电容C22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负输出端36。如图3所示,滤波单元32包括第一二级型滤波电路和第二二级π型滤波电路。该第一二级η型滤波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感LI和电感L3以及分别并联在该电感LI和电感L3两端的电容C11、电容C12和电容C31,该电容C11、电容C12和电容C31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I与电容Cl I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正输入端33,所述电感L3与电容C31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正输出端35。该第二二级π型滤波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感L2和电感L4以及分别并联在该电感L2和电感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该PCB板滤波电路包括与供电电源连接的正、负输入端以及与微电机连接的正、负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该PCB板滤波电路还包括抑制差模电磁干扰信号的第一滤波电容C1和抑制共模电磁干扰信号的滤波单元;该第一滤波电容C1和滤波单元依次并联于该正、负输入端与正、负输出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该PCB板滤波电路包括与供电电源连接的正、负输入端以及与微电机连接的正、负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该PCB板滤波电路还包括抑制差模电磁干扰信号的第一滤波电容Cl和抑制共模电磁干扰信号的滤波单元;该第一滤波电容Cl和滤波单元依次并联于该正、负输入端与正、负输出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一级η型滤波电路和第二一级η型滤波电路; 该第一一级η型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I和并联在该电感LI两端的电容Cll和电容C12,该电容Cll和电容C12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I与电容Cll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正输入端,所述电感LI与电容C12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正输出端; 该第二一级η型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2和并联在该电感L2两端的电容C21和电容C22,该电容C21和电容C22的公共端为接地端,且所述电感L2与电容C21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负输入端,所述电感L2与电容C22的连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负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电机多点接地宽频EMC的PCB板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二级η型滤波电路和第二二级η型滤波电路, 该第一二级η型滤波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感LI和电感L3以及分别并联在该电感LI和电感L3两端的电容C11、电容C12和电容C31,该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铠马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为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