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塑料焊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657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角度塑料焊接机,包括机架1,集中控制箱2,操作盘3,前、后上压钳5、8,前、后下压钳10、11组成,其特征在于: (1)机架1的一侧上部装有操作盘3,其下部机架1中装有集中控制装置2,机架1另一侧上部前端装有固定的前下压钳10,后部对应一由装于机架1中的进给气缸28带动的经导轴29定向的可移动后下压钳11; (2)前、后下压钳10、11的钳口下方有一由气缸25带动向上移动的焊板24,缩于机架1内,沿前下压钳10钳口边有一由斜后方气缸27带动的定位块26用于焊接前型材接口对位; (3)前、后下压钳10、11的下部分别装有一个气缸轴6、9分别穿过前、后下压钳10、11的气缸22、23,气缸轴6、9上分别套有带定位板14、15的前、后定位架12、13,气缸轴6、9的上端分别联结前上、后上压钳5、8; (4)前、后上压钳5、8后端分别有一个上、下移动定位导轴4、7穿入前、后下压钳10、11上的对应孔中; (5)机架1靠近前、后下压钳10、11的机架1的前、右方分别经带边支架调节定位螺栓32、33的边支架接头30、31连接带可移动定位托板36、37的边支架导轨34、35用于支托两边的焊接材料。(*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塑料焊接机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焊接机,特别是一种可调节焊接角度的塑料门窗焊接机。目前,使用的塑料门窗焊接机,主要包括机座,装于机座导轨上的焊机头及控制部分组成,其定位及焊接移动机构分别处于导轨的上部和后部,增大了机架用料,工作空间占用大,造形亦不够合理,而且因其机构限制,使其只能焊接成90°角或V形角度,且二者只能是固定的,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影响了门窗多样变化美感。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焊机的上述缺陷,而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少机身材料耗费,定位及焊接控制移动机构均在机身内或下部,且其焊接角度在30°~180°之间任意可调的新型塑料焊接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机架一侧上部设置有操作盘,其下部机架内设置包括热、电、气集中可编程控制的集中控制箱,机架上部另一侧布置有固定的前下压钳及经气缸轴从下而上穿过前下压钳带动的前上压钳,二者之间的气缸轴上套有固定或可转动调节的前定位板,和可移动的后下压钳及经气缸轴从下而上穿过后下压钳带动的后-->上压钳,二者之间的气缸轴上同样套有固定的或可调节转动的后定位板,后下压钳是由装在机架内的气缸带动移动,对应前、后下压钳钳口下部有一由气缸带动的上、下移动焊板,不工作时可缩于机架内,沿前、后下压钳钳口处斜后方有一由气缸带动的定位块,机架的前,右侧对应两前、后压钳处,各伸出一可调角度的带支撑托板的边支架;另外为使焊接角度可调,前、后定位板均可以前、后上压钳气缸轴为轴心转动,并各带有定位孤槽,套于拧入前、后下压钳板上的定位螺栓上;为方便角度调节,前、后下压钳上均刻有角度刻度尺,定位板的定位架上有角度指针;同时,为了便于各种厚度的塑料型材的焊接,把前、后定位板均分成可装卸的(用螺丝固定)边板和定位架,这样就可根据不同材料的厚度更换不等高的边板。本技术的优点是,改变了原有焊接机的上部移动和后进给造成的机械笨重,耗费材料多,占用空间大的缺陷,使主要移动部分均在机架内部,减少事故率,结构更紧凑,外型更美观,特别是可焊接角度在30°~180°之间成角的塑料门窗等材料。附图1、本技术主视局剖示意图。附图2、本技术左视局剖示意图。-->附图3、本技术右视局剖示意图。附图4、本技术俯视展开示意图。附图5、A-A示意图。附图6、B-B示意图。附图7、C-C示意图。    附图8、集中操作、控制线路框图。(该线路框图属于现有技术)    附图中:1-机架,2-集控装置,3-操作盘,4-前上压钳导轴,5-前上压钳,6-前上压钳气缸轴,7-后上压钳导轴,8-后上压钳,9-后上压钳气缸轴,10、11-前、后下压钳,12、13-前、后定位架,14、15前、后定位板,16、17-前后定位架上定位孤槽,18、19-前、后定位螺栓,20、21-前、后定位角度尺,22、23-前、后上压钳气缸,24-焊板,25-焊板气缸,26-定位块,27-定位块气缸,28-后下压钳进给气缸,29-后下压钳进给导轴,30、31-边支架接头,32、33-边支架调节定位螺栓,34、35-边支架导轨,36、37-可移动定位托板。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本技术包括机架1,集中控制装置2,操作盘3,前、后下压钳10、11,前、后上压钳5、8,前后上压钳气缸22、23组成,其中,机架1的一侧上部装有操作盘3,其下部机架1中装有集中控制装置2,机架1另一侧上部前端装有固定的前下压钳10,后部对应一由装于机架1中的进给气缸28带动的经导轴29定向的可移动后下压钳11,前、后下压钳10、11的钳口下方有一由气缸25带动向上移动的焊板24,缩于机架1内,沿前下压钳10钳口边有一由斜后方气缸27带动的定位块26用于焊接前型材接口对位,前、后下压钳10、11的下部分别装有一个气缸轴6、9分别穿过前、后下压钳10、11的气缸22、23,气缸轴6、9上分别套有带定位板14、15的前、后定位架12、13,气缸轴6、9的上端分别联结前上、后上压钳5、8,为保证前、后上压钳5、8移动过程中不转动,更平稳、其后端分别有一个上、下移动定位导轴4、7穿入前、后下压钳10、11上的对应孔中,机架1靠近前、后下压钳10、11的机架1的前、右方分别经带边支架调节定位螺栓32、33的边支架接头30、31连接带可移动定位托-->板36、37的边支架导轨34、35用于支托两边的焊接材料为使本技术便于调整适应于多种焊接角度,其定位架12、13是套于气缸轴6、9上可转动的,且在定位架12、13的边部分别开有定位孤槽16、17,其中分别穿入一个头端旋入前、后下压钳10、11上丝孔中的前、后定位螺栓18、19;同时为使调节角度定位更直观,定位架12、13外侧的前、后下压钳上同一对应位置设有定位角度尺20、21。本技术可调节出30°~180°的对焊接口同时为了便于各种厚度焊接型材的焊接,定位架12、13上所带的定位板14、15是可分离的且用螺丝固定的在定位架12、13上。本技术使用时,先根据已切出焊接角的成焊角度分别调节前、后定位架12、13使其定位板14、15之间成适用角度,同时还可根据型材的厚度更换等高的定位板14、15,然后分别使边支架导轨34、35成适用状态,并经边支架调节定位螺栓32、33拧紧固定,把两边要对焊的型材放上,操作操作盘3,使定位块26前移夹在两要对焊型材之间对位,继而操作前、后上压钳5-->8下移压紧型材,而后按操作程序使后下压钳11后移,定位块26后移退出,焊板24上升并加热,再使后下压钳11带着另一半对焊型材前移,两型材焊边在接触焊板24加热熔化,随着焊板24的下退和后下压钳11的继续前移使两型材熔焊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塑料焊接机,包括机架1,集中控制箱2,操作盘3,前、后上压钳5、8,前、后下压钳10、11组成,其特征在于:(1)机架1的一侧上部装有操作盘3,其下部机架1中装有集中控制装置2,机架1另一侧上部前端装有固定的前下压钳10,后部对应一由装于机架1中的进给气缸28带动的经导轴29定向的可移动后下压钳11;(2)前、后下压钳10、11的钳口下方有一由气缸25带动向上移动的焊板24,缩于机架1内,沿前下压钳10钳口边有一由斜后方气缸27带动的定位块26用于焊接前型材接口对位;(3)前、后下压钳10、11的下部分别装有个气缸轴6、9分别穿过前、后下压钳10、11的气缸22、23,气缸轴6、9上分别套有带定位板14、15的前、后定位架12、13,气缸轴6、9的上端分别联结前上、后上压钳5、8:(4)前、后上压钳5、8后端分别有一个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广仁阚勇张德成王景时维国高玉亭王树喜韩凤琴沈辉成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赛信机械有限公司孙广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