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睿松专利>正文

测量仪器刻度线的快速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4270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测量仪器刻度线的快速识别方法,可有效解决测量仪器的检定、校准、试验等过程中对刻度线的识别和监视问题,保证刻度线识别、监视和测量的快速准确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计算出设定区域内各行之间灰度最大跳变值和计算左右边缘或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用于对棒式、条状式、直尺式的刻度进行识别,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设定区域内的刻度线的中心位置,实时监测该刻度线中心是否对齐设定位置,识别速度快,准确度高,并具有优良的防抖、防误判性能,是测量仪器刻度线快速识别的创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有效解决测量仪器的检定、校准、试验等过程中对刻度线的识别和监视问题,保证刻度线识别、监视和测量的快速准确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计算出设定区域内各行之间灰度最大跳变值和计算左右边缘或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可有效用于对棒式、条状式、直尺式的刻度进行识别,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设定区域内的刻度线的中心位置,实时监测该刻度线中心是否对齐设定位置,识别速度快,准确度高,并具有优良的防抖、防误判性能,是测量仪器刻度线快速识别的创新。【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仪器,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非数字显示的测量仪器大多需要借助刻度线指示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又简称示值)。因此,在测量仪器的检定、校准、试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识别刻度线位置,从而得到测量仪器的示值。最直接的测量仪器刻度线识别方法是目测。由于人眼分辨力有限、长期观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等原因,目测的方法存在视觉判断不确定度大、不适合大批量检测以及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在数字读取、过程监控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专利检索,发现图像识别方面的专利400余项,通常,这些技术的实现过程包括:图像获取、灰度变换、亮度调整、二值化处理、特征值提取等环节,运算过程复杂、运算量大,不能应用在对刻度线连续识别且识别速度不低于20次/秒的自动控制过程。另进行刻度线监控方面的专利检索,也未检索到刻度线识别的相关信息。因此,刻度线识别方法的研究具有创新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测量仪器的检定、校准、试验等过程中对刻度线的识别和监视问题,保证刻度线识别、监视和测量的快速准确。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计算出设定区域内各行之间灰度最大跳变值和计算左右边缘或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由以下步骤实现:(I)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2)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3)根据需要识别的刻度线在图像中的位置设定识别区域,大幅降低识别过程中的运算处理;(4)计算出设定区域内各行之间灰度最大跳变值Jmax ;(5)计算识别区域内各行的行平均灰度值;计算设定区域各行间的行平均灰度的跳变;根据灰度跳变的绝对值是否大于0.5Jmax进行边缘预判;(6)计算非刻度线区各行的平均灰度的平均值S和这些行平均灰度之间的标准偏差%,并以标准偏差sH的nH倍作为行灰度偏离的阈值;〖I.算各行的行平均灰度与平均灰度H之间的偏离,当偏离从小于nHsH到大于nHsH时为一个初边缘,当偏离从大于nHsH到小于(nH-l) sH时为终边缘;计算初边缘和终边缘间各行行坐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刻度线的中心线行坐标;(7)通过设置对齐阈值和偏离阈值,构造滞留区间,达到防抖效果,判断刻度线中心线行坐标与设定的基准线坐标是否对齐,将对齐判断结果发给信号中转接受装置或由计算机申请中断;(8)分别以左右列平均的灰度标准偏差的倍数作为阈值,判断刻度尺左右边缘;(9)计算左右边缘或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可有效用于对棒式、条状式、直尺式的刻度进行识别,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设定区域内的刻度线的中心位置,实时监测该刻度线中心是否对齐设定位置,识别速度快,准确度高,并具有优良的防抖、防误判性能,是测量仪器刻度线快速识别的创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棒式刻度尺识别的应用实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直尺式(条形)刻度识别的应用实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情况,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图1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由数码摄像的摄像头对刻度尺进行摄影,调节摄像头的焦距和景深,使图像清晰地呈现在计算机画面中,识别采取基于平均灰度的灰度适应技术,通常,对照明的要求并不高,处于自然光状态即可,必要时可设有辅助照明,如配置灯具,由灯具辅助照明,效果更好;2、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方法是,当图像为RGB格式(红绿蓝三色混色编码格式),而非YUV格式(亮度或灰度色差编码格式)时,按下式将RGB格式转换为YUV格式:【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计算出设定区域内各行之间灰度最大跳变值和计算左右边缘或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 (I)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2)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3)根据需要识别的刻度线在图像中的位置设定识别区域,大幅降低识别过程中的运算处理;(4)计算出设定区域内各行之间灰度最大跳变值Jmax ;(5)计算识别区域内各行的行平均灰度值;计算设定区域各行间的行平均灰度的跳变;根据灰度跳变的绝对值是否大于0.5Jmax进行边缘预判;(6)计算非刻度线区各行的平均灰度的平均值S和这些行平均灰度之间的标准偏差sH,并以标准偏差sH的%倍作为行灰度偏离的阈值;计算各行的行平均灰度与平均灰度Ii之间的偏离,当偏离从小于nHsH到大于nHsH时为一个初边缘,当偏离从大于nHsH到小于(nH_l)Sh时为终边缘;计算初边缘和终边缘间各行行坐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刻度线的中心线行坐标;(7)通过设置对齐阈值和偏离阈值,构造滞留区间,达到防抖效果,判断刻度线中心线行坐标与设定的基准线坐标是否对齐,将对齐判断结果发给信号中转接受装置或由计算机申请中断;(8分别以左右列平均的灰度标准偏差的倍数作为阈值,判断刻度尺左右边缘;(9)计算左右边缘或任意两点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根据需要识别的刻度线在图像中的位置设定识别区域,大幅降低识别过程的运算处理,方法是: 根据刻度区图像位置设定识别区,识别区左右边界宽于刻度区50~200个像素的距离,识别区上下高度不大于刻度线间距的80%,计算机只对识别区界定区域内的图像进行处理,由于识别区为设定的特定区域,其面积远小于整幅画面的面积,因此需要处理的像素数量大大减少,更易于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根据灰度跳变的绝对值是否大于0.5Jmax进行边缘预判,方法是: 计算识别区域内各行的行平均灰度值,在进入检测状态后,每一个检测周期,按下述方法进行: 计算识别区域内各行的行平均灰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以灰度标准偏差的倍数作为阈值、以加权平均坐标做为刻度线中心坐标,方法是:当识别区域内同时存在预判开始边缘和预判结束边缘,按如下方法计算刻度线位置: a、刻度线预判开始边缘与预判刻度线结束边缘之间的为刻度线区,其余为非刻度线区;计算非刻度线区各行的平均灰度的平均值S和这些行行平均灰度之间的标准偏差sH,并以标准偏差sd^nH倍,%取3,作为行灰度偏离的阈值,在识别区图像背景均匀性偏差时,nH可适当取大一些,一般由用户根据识别效果在O~255间自行调整; b、计算各行的行平均灰度与平均灰UllZ间的偏离,当偏离从小于nHsH到大于nHsH时为一个初边缘,当偏离从大于nHsH到小于(nH-l) sH时为终边缘; d、计算初边缘和终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仪器刻度线的快速识别方法,包括: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计算出设定区域内各行之间灰度最大跳变值和计算左右边缘或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1)利用数码摄像头获取刻度图像;(2)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3)根据需要识别的刻度线在图像中的位置设定识别区域,大幅降低识别过程中的运算处理;(4)计算出设定区域内各行之间灰度最大跳变值Jmax;(5)计算识别区域内各行的行平均灰度值;计算设定区域各行间的行平均灰度的跳变;根据灰度跳变的绝对值是否大于0.5Jmax进行边缘预判;(6)计算非刻度线区各行的平均灰度的平均值和这些行平均灰度之间的标准偏差sH,并以标准偏差sH的nH倍作为行灰度偏离的阈值;计算各行的行平均灰度与平均灰度之间的偏离,当偏离从小于nHsH到大于nHsH时为一个初边缘,当偏离从大于nHsH到小于(nH?1)sH时为终边缘;计算初边缘和终边缘间各行行坐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刻度线的中心线行坐标;(7)通过设置对齐阈值和偏离阈值,构造滞留区间,达到防抖效果,判断刻度线中心线行坐标与设定的基准线坐标是否对齐,将对齐判断结果发给信号中转接受装置或由计算机申请中断;(8分别以左右列平均的灰度标准偏差的倍数作为阈值,判断刻度尺左右边缘;(9)计算左右边缘或任意两点间的距离。?FDA0000409607310000011.jpg,FDA0000409607310000012.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睿松陈传岭朱茜李博董玉芹张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马睿松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河南省计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