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413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挤出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供水泵、供水管、回水管、水槽及回水泵。供水管及回水管分别与冷却塔相连通,供水管包括主供水管和与主供水管连通的若干支供水管;回水管包括主回水管和与主回水管连通的若干支回水管;支供水管分别与相应的支回水管连通而形成若干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水槽连通;供水泵位于主供水管或主回水管上;回水泵位于与水槽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上。采用上述结构,水槽中的水可通过回水泵抽回致冷却塔中,这样设计可避免破坏地面,便于维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出机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挤出机的外循环水冷装置。
技术介绍
挤出机是塑料、橡胶等材料成型加工机械的重要机台之一。为确保机器正常运行并保证成型过程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挤出机通常采用外循环水路装置来控制机器的温度。现有的挤出机的外循环水路装置,其中一条支路与水槽相连通,挤出机所挤出的物料经过水槽,利用水槽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由于水槽是与大气相连通的,其处于一个非封闭的环境中,从水槽中流出的水会因重力作用而往下流,因此,往往需要将该支路的大部分建造在地面及地下,需要挖掘地沟,在地沟内铺设管道,在地面建造较大面积的水池,以储存水槽中的水。然而,在地沟内铺设管道会对厂房地面造成破坏,建造水池占地面积大,上述挤出机外循环水路装置的建造成本较高,而且维护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挤出机冷却装置,其不破坏地面,而且便于维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挤出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供水泵、供水管、回水管、水槽及回水泵。所述供水管及回水管分别与冷却塔的出水口及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供水管包括主供水管和与所述主供水管连通的若干支供水管;所述回水管包括主回水管和与所述主回水管连通的若干支回水管;所述-->支供水管分别与相应的支回水管连通而形成若干并列的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水槽相连通;所述供水泵位于所述主供水管或主回水管上;所述回水泵位于与水槽相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挤出机冷却装置在与水槽相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上增加了回水泵,水槽中的水可通过回水泵抽回致冷却塔中,这样设计,水槽中的水不会因重力作用往下流动,因此,管路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设计,无需在地而建造水池,也无需在地面挖掘地沟来铺设管道,可避免破坏地面,便于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挤出机冷却装置和挤出机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挤出机冷却装置用以冷却挤出机200。该挤出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11O、二供水泵120、水槽130、回水泵150、供水管160及回水管170。所述供水管160包括一主供水管162和与该主供水管162连通的若干支供水管164;所述回水管170包括一主回水管172和与该主回水管172连通的若干支回水管174。所述支供水管164分别与相应的支回水管174连通,而形成若干并列的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水槽130相连通,而其他的支路分别与挤出机200上的热交换器连接,以便进行热交换。所述供水泵120位于主供水管162或主回水管172上。所述回水泵150位于与水槽130相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174上。上述元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所述。所述冷却塔110的出水口112和进水口114分别与主供水管162和主回水-->管172连接。两个供水泵120以并联的方式安装在主供水管162上,且供水泵120的入水口与冷却塔110的出水口112连接。其中,一个供水泵120作为备用水泵使用,即当其中一个供水泵120需要维修时,可启动另外一个供水泵120继续驱动冷却水循环流动,以保障冷却水不间断地在管路内流动。当然,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上述供水泵120也可以安装在主回水管172上。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供水泵120运行时,其将冷却塔110内的冷却水抽出并输入到主供水管162内。冷却水沿着主供水管162及这些支供水管164分别流入挤出机200的水路热交换器220、挤出机200的油路热交换器240和水槽130。其中,水路热交换器220内的内循环水和挤出机200的机筒各加热部位相连,由相应的支供水管164流入水路热交换器220内的冷却水与水路热交换器220内的内循环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挤出机200的机筒各加热部。流经水路热交换器220和油路热交换器240的冷却水分别与水路热交换器220和油路热交换器240完成热交换后,沿着相应的支回水管174流到主回水管172内,并流回到冷却塔110内,以便再次循环流动。挤出机200所挤出的物料位于水槽130内,流入水槽130内的冷却水与水槽130中的物料进行热交换后,在回水泵150的驱动下,沿着相应的支回水管174流入到主回水管172内,并流回到冷却塔110内,以便再次循环流动。如上所述,在供水泵120和回水泵150的作用下,冷却水沿着相应的支供水管164和支回水管174分别流入、流出挤出机200的水路热交换器220、油路热交换器240和水槽130;换言之,这些支供水管164分别和相应的支回水管174相连通进而形成三个并列的支路,即:支路一,支供水管164->水路热交换器220->支回水管174->主回水管172;支路二,支供水管164->油路热交换器240->支回水管174->主回水管172;支路三,支供水管164->水槽130->支回水管174->主回水管172。为准确控制回水泵150的开启及关闭,于水槽130下方设置有一水箱140,-->该水箱140位于与水槽130相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174上,并且位于水槽130与回水泵150之间、与水槽130相连通,所述回水泵150与水箱140连接。在水箱140中设置一个与回水泵150相连的水位控制器180:当水箱140中的水位达到上限时,该水位控制器180可令回水泵150开启;当水箱140中的水位达到下限时,该水位控制器180可令回水泵150关闭。上述水箱140的容积比水槽130的容积小,水箱140中的冷却水的波动较小,相对比较平稳,这样,水箱140中水位控制器180可以比较准确地检测出水位,可避免回水泵150误启动或误关闭。此外,为控制水槽130中的冷却水流入水箱140的流量及速度,可在水槽130与水箱140之间的支回水管174上安装一阀门(图中未标号)。为防止回水泵150关闭时回水管170里面的水倒流进水箱140,可在相应的支回水管174上加一个止回阀190。另外,可在水箱140中设置过滤网,以过滤水槽130中各种杂质,以确保整个冷却装置的可靠性,并且,该过滤网还便于拆装及维护。由于上述挤出机冷却装置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与水槽130相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174上增加了回水泵150,水槽130中的水可通过回水泵150抽回致冷却塔110中,这样设计,水槽130中的水不会因重力作用往下流动,因此,管路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设计,无需在地而建造水池,也无需在地面挖掘地沟来铺设管道,可避免破地面,便于维修。而在水槽130与回水泵150之间进一步增加设置水箱140,一方面,在水箱140中设置水位控制器180,这样,有利于准确地控制回水泵150的开启及关闭,另一方面,在水箱140中设置过滤网,可过滤冷却水中的杂质,确保整个冷却装置的可靠性,同时,过滤网也便于拆装及维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出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供水泵、供水管、回水管和水槽;所述供水管及回水管分别与冷却塔的出水口及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供水管包括主供水管和与所述主供水管连通的若干支供水管;所述回水管包括主回水管和与所述主回水管连通的若干支回水管;所述支供水管分别与相应的支回水管连通而形成若干并列的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水槽相连通;所述供水泵位于所述主供水管或主回水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回水泵,所述回水泵位于所述与水槽相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出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供水泵、供水管、回水管和水槽;所述供水管及回水管分别与冷却塔的出水口及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供水管包括主供水管和与所述主供水管连通的若干支供水管;所述回水管包括主回水管和与所述主回水管连通的若干支回水管;所述支供水管分别与相应的支回水管连通而形成若干并列的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水槽相连通;所述供水泵位于所述主供水管或主回水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回水泵,所述回水泵位于所述与水槽相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位于所述与水槽相连通的支路的支回水管上,并且位于所述水槽与回水泵之间、与水槽相连通,所述回水泵与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水箱内设有与回水泵相连的水位控制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挤出机冷却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陈春山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