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叶鸟巢蕨种苗的组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3225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繁殖速度快、成本低且能保持波叶鸟巢蕨叶片整齐统一波浪形状的组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从波叶鸟巢蕨根状茎上诱导并分化出小颗粒状的原球茎;(2)取上述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每个原球茎分化出3~4个新的原球茎,进行无菌苗的增殖培养;(3)将原球茎置于MS培养中培养,每颗原球茎长出1~3棵小苗,再将长出的每棵小苗置于另一种MS培养基中培养,即进行移栽驯化,洗净无菌苗根部的培养液并移栽进泥炭土和珍珠岩组成的基质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鸟巢蕨培育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繁殖速度快、成本低且能保持波叶鸟巢蕨叶片整齐统一波浪形状的组培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从波叶鸟巢蕨根状茎上诱导并分化出小颗粒状的原球茎;(2)取上述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每个原球茎分化出3~4个新的原球茎,进行无菌苗的增殖培养;(3)将原球茎置于MS培养中培养,每颗原球茎长出1~3棵小苗,再将长出的每棵小苗置于另一种MS培养基中培养,即进行移栽驯化,洗净无菌苗根部的培养液并移栽进泥炭土和珍珠岩组成的基质内。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鸟巢蕨培育领域。【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培养方法,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鸟巢蕨是一种附生的蕨类植物,原生于亚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印度尼西亚、印度和非洲东部,又称巢蕨、山苏花、王冠蕨,为铁角蕨科,属多年生阴生草本观叶植物。近年来鸟巢蕨在观叶植物的应用中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自然盆栽作为鲜切叶用于插花中供人们观赏外,鸟巢蕨还可以人工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根据需要配置在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景观效应。这表明人们对鸟巢蕨的观赏要求越来越高。而波叶鸟巢维多利亚作为鸟巢蕨家族中的一员,其叶边缘优美的波浪形状,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鸟巢蕨培植方面,以前大多是采用分株进行繁殖的方法。一棵鸟巢蕨一年只能繁殖出3~4棵,因其繁殖系数低,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目前鸟巢蕨的繁殖方法多采用孢子播种法以及组织培养法。而目前鸟巢蕨的组织培养法也是利用孢子为原材料进行快繁,具体工艺是:把经过消毒灭菌的孢子囊从孢子叶上切下,破碎取出孢子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孢子萌发较快,萌发率高。萌发后的原叶体接种到不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能得到较大的增殖系数。无论是孢子播种法还是利用孢子为原材料进行的组织培养法,都能快速的得到大量鸟巢蕨苗。但是对于波叶鸟巢蕨,孢子繁殖和利用孢子为原材料进行的快繁苗都有30%左右无法继承波叶鸟巢叶片本身的漂亮的波浪纹,剩下的70%波浪纹也不是很统一,有大波浪,小波浪,因此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筛选才能得到整齐统一的波叶鸟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繁殖速度快、成本低且能保持波叶鸟巢蕨叶片整齐统一波浪形状的组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诱导与分化:取波叶鸟巢蕨根状茎为外植体并进行无菌处理,取经过无菌处理的根状茎切成若干块状并放入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4~26°C,光照1800~20001ux,光照时间为每天12h,培养16~18周时间,可见切口处分化出小颗粒状的原球茎; (2)无菌苗的增殖培养:取上述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中,培养3~4周,培养温度为24~26°C,光照2200~26001ux,光照时间为每天12h,每个原球茎分化出3~4个新的原球茎; (3)无菌苗的移栽驯化:将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I中培养3~4周,每颗原球茎长出I~3棵小苗,再将长出的每棵小苗置于MS培养基II中培养3~4周,即进行移栽驯化,洗净无菌苗根部的培养液并移栽进泥炭土和珍珠岩组成的基质内,保持温度为18~28°C,光照 5000 ~7000Lux。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对波叶鸟巢蕨根状茎进行无菌处理的步骤为:剥干净根状茎外面的叶鞘和毛鳞,用75%的酒精处理10秒,再在0.1 %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后取出,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的MS培养基中加入有BA和IAA,MS培养基中的BA的浓度为0.5~1.5mg/L, IAA的浓度为I~3mg/L,所述鸟巢蕨根状茎切成的块状长度为0.3cm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MS培养基中加入有BA、KT和糖,MS培养基中的BA浓度为0.2~1.0mg/L、KT的浓度为0.1~0.5mg/L,糖的浓度为3%。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MS培养基I中加入有活性炭和糖,MS培养基I中的活性炭的浓度为2g/L,糖的浓度为3%。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MS培养基II中加入有IBA和糖,MS培养基II中的IBA的浓度为lmg/L,糖的浓度为3%。进一步地,经过所述MS培养基I培养后,每颗原球茎长出的小苗高0.5厘米,在经过所述MS培养基II培养后,每颗小苗长成I~1.5厘米高,并有二至三条黑色小须根。更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移栽前3~4天打开瓶盖使无菌苗逐步适应外界条件。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的`泥炭土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为4:1。更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移栽后的第一周用无纺布覆盖,控制湿度85~95%,保持叶表面水雾不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先采用加入有BA和IAA的MS培养基,可以有效促进波叶鸟巢蕨的根状茎分化出原球茎;采用BA、KT和糖为的MS作为增殖培养基,原球茎能旺盛增殖;最后原球茎置于无激素,含有糖和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中培养四周即可快速长出小苗,小苗置于含有IBA和糖的MS培养基中培养可快速生根。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根状茎直接诱导出原球茎,原球茎又直接快速增殖长出小苗,简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工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保持苗的整体叶子波浪形状的统一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波叶鸟巢蕨的快繁方法繁殖速度快,成本低,保持形状统一,减少后期的筛选工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波叶鸟巢蕨的组培快繁方法。以下列出三个试验过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试验一: (一)诱导和分化(1)取波叶鸟巢根状莖作为外植体; (2)将所述根状茎剥干净外面的叶鞘及毛鳞,先用75%的酒精处理10秒,再在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取出,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 (3)取经升汞消毒后的所述根状茎切成约0.3cm长的小块,放入加有BA 0.5mg/L和IAA1.0mg/L的MS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4~26度,光照1800~20001ux,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培养16~18周后,可见切口处分化出小颗粒的原球茎。(二)无菌苗的增殖培养 取一颗一颗的原球茎置于BA 0.2mg/L和KT 0.lmg/L,糖为3%的MS培养基中,培养4周后,每个原球茎可多分化出3~4个新的原球茎;培养温度要求:24~26度,光照25001UX,每天光照12小时。(三)无菌苗的移栽驯化 (1)所述原球茎置于无激素,糖3%,活性炭2g/L的MS培养基中培养4周后,每颗原球茎开始长出I~3棵0.5厘米小苗,再将小苗置于IBA lmg/L,糖3%的MS培养基中培养4周,每棵苗长成I~1.5厘米的小苗,并有两三条黑色的小须根,可进行移栽驯化; (2)栽前3~4天打开瓶盖使无菌苗逐步适应外界条件; (3)洗净所述无菌苗根部的培养基液并移栽入泥炭土和珍珠岩比例为4:1的基质内; (4)保持温度为18~28度,光照5000~7000Lux,移栽后的第一周用无纺布覆盖,控制湿度85~95%,保持叶表面水雾不干。试验二: (一)诱导和分化 (1)取波叶鸟巢根状莖作为外植体; (2)将所述根状茎剥干净外面的叶鞘及毛鳞,先用75%的酒精处理10秒,再在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取出,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 (3)取经升汞消毒后的所述根状茎切成约0.3cm长的小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叶鸟巢蕨种苗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诱导与分化:取波叶鸟巢蕨根状茎为外植体并进行无菌处理,取经过无菌处理的根状茎切成若干块状并放入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1800~2000lux,光照时间为每天12h,培养16~18周时间,可见切口处分化出小颗粒状的原球茎;(2)无菌苗的增殖培养:取上述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中,培养3~4周,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2200~2600lux,光照时间为每天12h,每个原球茎分化出3~4个新的原球茎;(3)无菌苗的移栽驯化:将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中培养3~4周,每颗原球茎长出1~3棵小苗,再将长出的每棵小苗置于MS培养基中培养3~4周,即进行移栽驯化,洗净无菌苗根部的培养液并移栽进泥炭土和珍珠岩组成的基质内,保持温度为18~28℃,光照5000~7000Lux。2013105369145100001dest_path_image002.jpg,2013105369145100001dest_path_image004.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剑平徐红姚慧芬文方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园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