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907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8:41
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它涉及一种节能锅炉,具体涉及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燃煤锅炉内积灰影响热风炉运行效率,造成了燃料的浪费和对生产的影响,且积灰导致排烟温度过高,易烧毁引风机和尾部受热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烟气除尘单元交错排列设置在炉体后部的除尘室内,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组成烟气除尘机构,多个尘粒回收管均布设置在所述烟气除尘机构的下方,后棚管插装在炉体的后端内,除尘右联箱设置在炉体内的右侧,除尘左联箱设置在炉体内的左侧,两个清灰门并排设置在炉体后部的外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供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它涉及一种节能锅炉,具体涉及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燃煤锅炉内积灰影响热风炉运行效率,造成了燃料的浪费和对生产的影响,且积灰导致排烟温度过高,易烧毁引风机和尾部受热面的问题。本技术的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烟气除尘单元交错排列设置在炉体后部的除尘室内,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组成烟气除尘机构,多个尘粒回收管均布设置在所述烟气除尘机构的下方,后棚管插装在炉体的后端内,除尘右联箱设置在炉体内的右侧,除尘左联箱设置在炉体内的左侧,两个清灰门并排设置在炉体后部的外侧壁上。本技术用于供热。【专利说明】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
本技术涉及ー种节能锅炉,具体涉及ー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
技术介绍
目前,燃煤锅炉存在以下缺陷:1、燃煤锅炉运行期间产生受热面积灰,尤其燃用灰分较大的煤种,由于受到热风炉结构限制,清理积灰较为困难,一个采暖期为6个月,受热面管积灰厚度可达8毫米,积灰的导热系数是铁的八百分之一,可见积灰已经严重影响热风炉运行效率,造成了燃料的浪费和对生产的影响;2、由于积灰的存在,导致排烟温度过高,易烧毁引风机和尾部受热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燃煤锅炉内积灰影响热风炉运行效率,造成了燃料的浪费和对生产的影响,且积灰导致排烟温度过高,易烧毁引风机和尾部受热面的问题,进而提出ー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锅炉左下集箱、锅炉右下集箱、锅炉排烟道和炉体,炉体内的前端设有燃烧室,第一锅炉受热面区、第二锅炉受热面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炉体内,且第一锅炉受热面区和第二锅炉受热面区均位于燃烧室的上方,锅炉左下集箱安装在炉体内的左侧,锅炉右下集箱安装在炉体内的右侧,锅炉排烟道安装在炉体的上表面上,本技术还包括后棚管、除尘右联箱、除尘左联箱、两个清灰门、多个尘粒回收管、多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和多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每三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组成ー个第一烟气除尘单元,每两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组成ー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烟气除尘单元交错排列设置在炉体后部的除尘室内,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组成烟气除尘机构,多个尘粒回收管均布设置在所述烟气除尘机构的下方,后棚管插装在炉体的后端内,除尘右联箱设置在炉体内的右侧,除尘左联箱设置在炉体内的左侧,两个清灰门并排设置在炉体后部的外侧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将高温烟气的含尘粒浓度下降85%以上,从而大幅度减轻了锅炉烟管积灰,达到了除尘目的,被分离下来的高温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下与尘粒余热回收管的受热面交叉流动,形成对流换热,尘粒余热回收管的受热面吸收高温尘粒放出的热量,定期将被冷却的尘粒通过两个清灰门掏出炉外,实现了尘粒余热的回收,到达了节约燃料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左剖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第二烟气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烟气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ー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包括锅炉左下集箱9、锅炉右下集箱10、锅炉排烟道13和炉体14,炉体14内的前端设有燃烧室11,第一锅炉受热面区1、第二锅炉受热面区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炉体14内,且第一锅炉受热面区I和第二锅炉受热面区2均位于燃烧室11的上方,锅炉左下集箱9安装在炉体14内的左侧,锅炉右下集箱10安装在炉体14内的右侧,锅炉排烟道13安装在炉体14的上表面上,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后棚管3、除尘右联箱5、除尘左联箱6、两个清灰门8、多个尘粒回收管7、多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和多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12,每三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组成ー个第一烟气除尘单元,每两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12组成ー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烟气除尘单元交错排列设置在炉体14后部的除尘室内,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组成烟气除尘机构,多个尘粒回收管7均布设置在所述烟气除尘机构的下方,后棚管3插装在炉体14的后端内,除尘右联箱5设置在炉体14内的右側,除尘左联箱6设置在炉体14内的左侧,两个清灰门8并排设置在炉体14后部的外侧壁上。【具体实施方式】ニ: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ー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的每个第一烟气除尘单元的三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呈一字型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之间留有第一烟气通道,每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的两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2呈一字型设置,且两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12之间留有第二烟气通道。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ー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的每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包括三个第一烟气挡管4-1和两个第一鳍板4-2,三个第一烟气挡管4-1并排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烟气挡管4-1通过ー个第一鳍板4-2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每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4包括两个第二烟气挡管12-1和ー个第二鳍板12-2,两个第二烟气挡管12-1并排平行设置,两个第二鳍板12-2通过第二鳍板12-2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工作原理本技术利用惯性除灰原理,在高温烟气进入锅炉烟管受热面一区前,先通过除尘室内的烟气除尘机构,烟气在第一烟气通道和第二烟气通道流动时急速回转并撞击第一烟气挡管4-1、第一鳍板4-2、第二烟气挡管12-1、第二鳍板12-2,烟气中的烟尘颗粒由于惯性效应与烟气分离,经过分离后的洁净烟气进入第一锅炉受热面区I内。【权利要求】1.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它包括锅炉左下集箱(9)、锅炉右下集箱(10)、锅炉排烟道(13)和炉体(14),炉体(14)内的前端设有燃烧室(11),第一锅炉受热面区(I)、第ニ锅炉受热面区(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炉体(14)内,且第一锅炉受热面区(I)和第二锅炉受热面区(2)均位于燃烧室(11)的上方,锅炉左下集箱(9)安装在炉体(14)内的左側,锅炉右下集箱(10)安装在炉体(14)内的右侧,锅炉排烟道(13)安装在炉体(14)的上表面上,其特征在干:所述ー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还包括后棚管(3)、除尘右联箱(5)、除尘左联箱(6)、两个清灰门(8)、多个尘粒回收管(7)、多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和多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12),每三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组成ー个第一烟气除尘单元,每两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12)组成ー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烟气除尘单元交错排列设置在炉体(14)后部的除尘室内,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単元与多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组成烟气除尘机构,多个尘粒回收管(7)均布设置在所述烟气除尘机构的下方,后棚管(3)插装在炉体(14)的后端内,除尘右联箱(5)设置在炉体(14)内的右侧,除尘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它包括锅炉左下集箱(9)、锅炉右下集箱(10)、锅炉排烟道(13)和炉体(14),炉体(14)内的前端设有燃烧室(11),第一锅炉受热面区(1)、第二锅炉受热面区(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炉体(14)内,且第一锅炉受热面区(1)和第二锅炉受热面区(2)均位于燃烧室(11)的上方,锅炉左下集箱(9)安装在炉体(14)内的左侧,锅炉右下集箱(10)安装在炉体(14)内的右侧,锅炉排烟道(13)安装在炉体(14)的上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内除尘余热回收式节能锅炉还包括后棚管(3)、除尘右联箱(5)、除尘左联箱(6)、两个清灰门(8)、多个尘粒回收管(7)、多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和多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12),每三个第一烟气挡板机构(4)组成一个第一烟气除尘单元,每两个第二烟气挡板机构(12)组成一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烟气除尘单元交错排列设置在炉体(14)后部的除尘室内,多个所述第一烟气除尘单元与多个第二烟气除尘单元组成烟气除尘机构,多个尘粒回收管(7)均布设置在所述烟气除尘机构的下方,后棚管(3)插装在炉体(14)的后端内,除尘右联箱(5)设置在炉体(14)内的右侧,除尘左联箱(6)设置在炉体(14)内的左侧,两个清灰门(8)并排设置在炉体(14)后部的外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鸡西市星光热风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