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835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承的使用寿命较低等技术问题。本轴承包括同轴设置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轴承内圈的轴线和轴承外圈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滚珠,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导电件的内端铰接于轴承内圈的端面上,导电件的外端能够与轴承外圈的内侧壁相贴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导电件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摩擦较少,轴承的使用寿命较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属于机械
。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承的使用寿命较低等技术问题。本轴承包括同轴设置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轴承内圈的轴线和轴承外圈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滚珠,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导电件的内端铰接于轴承内圈的端面上,导电件的外端能够与轴承外圈的内侧壁相贴靠。本技术中导电件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摩擦较少,轴承的使用寿命较高。【专利说明】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指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轴承可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因此,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而轴承旋转时,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存在径向游隙,当轴承旋转时,润滑油会在轴承的内部轨道里形成油膜,所以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是绝缘的。而当轴承内圈随着轴旋转时,容易产生静电,由于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是绝缘的,当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容易产生火花,从而使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我国专利CN 101608667A公开了一种轴承,该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以及导通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导电部件。由于轴承的内圈和外圈间设有导电部件,使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实现导通。当轴承随着轴旋转时,内圈生成的静电沿导电部件流向外圈,再通过外圈将电流导向与外圈连接的轴承座、机壳等部件,实现电流接地。从而将轴承旋转时生成的静电导出,有效避免静电在轴承里积累,避免生成静电火花,有效降低发生火灾的可能,提高轴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上述专利中的导电部件随着轴承旋转一直与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接触,并且通过自身的弹力贴靠于外圈和内圈的侧壁之间,这样导致导电部件与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的摩擦较大,也使轴承及导电部件自身的磨损较大,从而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本技术所要解 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降低导电件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摩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同轴设置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内圈的轴线和轴承外圈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所述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内端铰接于所述轴承内圈的端面上,所述导电件的外端能够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内侧壁相贴O其工作原理如下:由于本轴承中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轴承内圈随轴转动时,当导电件处于下半圈时,导电件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能够与轴承外圈的内侧壁相贴靠,将轴承内圈上产生的静电传递给轴承外圈,并依次通过轴承座、机壳等使电流接地;而当导电件处于上半圈时,导电件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贴靠于轴承内圈的外侧壁上,不与轴承外圈发生摩擦,即轴承内圈不接地;本轴承运转时,可实现间歇性去静电,导电件不需时刻与轴承外圈贴靠,即减少导电件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摩擦,减小轴承外圈及导电件本身的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本轴承特别适合应用于转速较低的环境下,这样不会因为离心力太大的原因使导电件时刻与轴承外圈接触。在上述的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中,所述导电件包括铜条一和铜条二,所述铜条一和铜条二之间设置有一个采用铜制成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铜条一的内端相连,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铜条二的内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轴承内圈上开设有贯穿该轴承内圈两端面的通孔,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通孔内。装配时,可先将转轴插接于轴承内圈上的通孔内,然后将铜条二的内端与转轴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即完成导电件的装配,操作方便快捷。在上述的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中,所述铜条一和铜条二均呈弧状,所述铜条一和铜条二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铜条一和铜条二均呈弧状,使得导电件在上半圈时,其外形与轴承内圈的外形相适配;而两者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降低导电件的开发成本,也提高导电件的互换性;本技术中提到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即铜条一的内端也可与转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上述的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中,作为一种方案,转轴的另一端固定有一个卡钩,所述铜条二的内端部具有一个与所述卡钩相扣接的卡扣。转轴的另一端与铜条二的内端部相卡接,安装方便,但相对来说其连接稳定性不佳。在上述的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铜条二的内端部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铜条二内端与转轴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其方便性不如卡接的方式,但是螺纹连接的方式其连接稳定性较好。在上述的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中,所述转轴的侧壁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填充有石墨。填充有石墨后,既能够对转轴与轴承内圈之间起一个润滑作用,同时又能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在上述的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中,所述铜条一和铜条二的下端均具有一个加重块,所述加重块采用铜制成。设计有加重块后,使得导电件的下端较重,保证其与轴承外圈相接触时的压力,保证累积的静电能够释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轴承运转时,可实现间歇性去静电,导电件不需时刻与轴承外圈贴靠,即减少导电件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摩擦,减小轴承外圈及导电件本身的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本轴承特别适合应用于转速较低的环境下,这样不会因为离心力太大的原因使导电件时刻与轴承外圈接触;2、本轴承中转轴的侧壁与通孔的孔壁之间填充有石墨,既能够对转轴与轴承内圈之间起一个润滑作用,同时又能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3、本轴承中设计有加重块后,使得导电件的下端较重,保证其与轴承外圈相接触时的压力,保证累积的静电能够释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本轴承中导电件与轴承外圈相贴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本轴承中导电件未与轴承外圈相贴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本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承内圈;2、轴承外圈;3、滚珠;4、导电件;5、铜条一;6、铜条二;7、加重块;8、转轴;9、通孔;10、石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轴承包括同轴设置的轴承内圈I和轴承外圈2,轴承内圈I的轴线和轴承外圈2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轴承内圈I和轴承外圈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滚珠3,轴承内圈I和轴承外圈2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4,导电件4的内端铰接于轴承内圈I的端面上,导电件4的外端能够与轴承外圈2的内侧壁相贴靠。本实施例中,导电件4包括铜条一 5和铜条二 6,铜条一 5和铜条二 6均呈弧状,铜条一 5和铜条二 6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铜条一 5和铜条二 6的下端均具有一个加重块7,加重块7采用铜制成。如图1、图2、图3所示,铜条一 5和铜条二 6之间设置有一个采用铜制成的转轴8,转轴8的一端与铜条一 5的内端相连,转轴8的另一端与铜条二 6的内端可拆卸连接,轴承内圈I上开设有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间歇性去静电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同轴设置的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所述轴承内圈(1)的轴线和轴承外圈(2)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所述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4),所述导电件(4)的内端铰接于所述轴承内圈(1)的端面上,所述导电件(4)的外端能够与所述轴承外圈(2)的内侧壁相贴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传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科尔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