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536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调式成型模具,具有凹模模框,凹模模框上开设有凹模模腔,凹模模腔内安装有凹模,凹模包括凹模模块和设置于凹模模块外围面的凹模型腔,凹模模块与凹模型腔为分体式结构;凹模型腔为尺寸可调节的方形型腔。该模具主要用于生产变压器的树脂绝缘垫块,模具的凹模型腔的长宽高可以随着绝缘垫块的长宽高自由调节,大大节约了模具的制作成本,也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djustable form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ld, in particular to an adjustable mould with concave mould frame, die mold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die, die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die, the die comprises a concave module and the concave module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face of the concave cavity. Die and die cavity is a split structure; square cavity cavity size adjustable. The mould is mainly used for resin production of transformer insulation pad,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cavity mold with high insulation can be long and wide and high free block adjustment, greatly saves the cost of mold making, shorten the production cycle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模具的
,尤其是一种可调式成型模具,具有凹模模框,凹模模框上开设有凹模模腔,凹模模腔内安装有凹模,凹模包括凹模模块和设置于凹模模块外围面的凹模型腔,凹模模块与凹模型腔为分体式结构;凹模型腔为尺寸可调节的方形型腔。该模具主要用于生产变压器的树脂绝缘垫块,模具的凹模型腔的长宽高可以随着绝缘垫块的长宽高自由调节,大大节约了模具的制作成本,也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专利说明】可调式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的
,尤其是一种可调式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变压器企业都有各自的设计,每个变压器企业生产的变压器即使kV、容量、型号都一样,但是变压器用树脂绝缘垫块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生产树脂绝缘垫块的企业围绕变压器厂家不停地加工模具,很多时候加工出来的模具做了一台或两台变压器的树脂绝缘垫块就不用了,加工一副模具少说也要几千元,做一台变压器树脂绝缘垫块也就300元左右,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式成型模具,主要用于生产变压器的树脂绝缘垫块,模具的凹模型腔的长宽高可以随着绝缘垫块的长宽高自由调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成型模具,具有凹模模框,凹模模框上开设有凹模模腔,凹模模腔内安装有凹模,凹模包括凹模模块和设置于凹模模块外围面的凹模型腔,凹模模块与凹模型腔为分体式结构;凹模型腔为尺寸可调节的方形型腔。进一步限定,凹模型腔由左插板、前插板、右插板以及后插板依次连接而成。进一步地限定,左插板、前插板、右插板以及后插板分别与凹模模腔相接触的凹模模腔上的面的斜度均为0.2°?1°。进一步地限定,左插板、前插板、右插板以及后插板均为矩形板。进一步地限定,左插板的左端与右插板的右端中至少一端安装有横向调整机构,前插板的前端与后插板的后端中至少一端安装有纵向调整机构。进一步限定,横向调整机构、纵向调整机构分别与凹模模腔相接触的凹模模腔上的面的斜度均为2°?20°。进一步限定,左插板/右插板与横向调整机构相接触的横向调整机构上的面的斜度为0.2°?1° ;前插板/后插板与纵向调整机构相接触的纵向调整机构上的面的斜度为0.2。?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模具主要用于生产变压器的树脂绝缘垫块,模具的凹模型腔的长宽高可以随着绝缘垫块的长宽高自由调节,大大节约了模具的制作成本,也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凹模模框,2、凹模模腔,3、凹模模块,4、凹模型腔,5、横向调整机构,6、纵向调整机构,4-1、左插板,4-2、前插板,4-3、右插板,4-4、后插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可调式成型模具,具有凹模模框1,凹模模框I上开设有凹模模腔2,凹模模腔2内安装有凹模,凹模包括凹模模块3和设置于凹模模块3外围面的凹模型腔4,凹模模块3与凹模型腔4为分体式结构;凹模型腔4为尺寸可调节的方形型腔。凹模型腔4由左插板4-1、前插板4-2、右插板4-3以及后插板4_4依次连接而成。左插板4-1、前插板4-2、右插板4-3以及后插板4_4分别与凹模模腔2相接触的凹模模腔2上的面的斜度均为0.2°?1°。左插板4-1、前插板4-2、右插板4-3以及后插板4_4均为矩形板。左插板4-1的左端与右插板4-3的右端中至少一端安装有横向调整机构5,前插板4-2的前端与后插板4-4的后端中至少一端安装有纵向调整机构6。横向调整机构5、纵向调整机构6分别与凹模模腔2相接触的凹模模腔2上的面的斜度均为2°?20°。左插板4-1/右插板4-3与横向调整机构5相接触的横向调整机构5上的面的斜度为0.2°?1° ;前插板4-2/后插板4-4与纵向调整机构6相接触的纵向调整机构6上的面的斜度为0.2°?1°。该可调式成型模具的制模过程如下:一、首先确定好需要生产的绝缘垫块的具体尺寸大小;二、制造出生产该绝缘垫块的凸模和凹模模块3 ;三、将凹模模块3安装在凹模模腔2内;四、根据凹模模块3的具体尺寸在其四周分别依次安装左插板4-1、前插板4-2、右插板4-3以及后插板4-4,即形成设置在凹模模块3外围面的凹模型腔4 ;五、再在凹模型腔4的外围安装横向调整机构5和纵向调整机构6。具体制模过程中,常常需要在左插板4-1、前插板4-2、右插板4-3以及后插板4_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增加插板厚度的垫板,以便使各个插板与凹模模腔2相接触,各个插板外侧所设置的垫板数量以及厚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该可调式成型模具生产绝缘垫块的过程如下:一、将模具的凸模安装在凸模吊板上,凹模安装在凹模支撑座上;二、往凹模型腔4内注入物料,启动机器使得凸模与凹模相配合,并且凸模做几下顶实凹模型腔4内物料的动作;三、对凹模型腔4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四、过一段时间凸模与凹模相分离,凹模支撑座下面的顶杆运动将凹模型腔4内的绝缘垫块顶出;五、操作人员取下绝缘垫块,并剔除绝缘垫块上的毛刺。【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式成型模具,具有凹模模框(1),凹模模框(I)上开设有凹模模腔(2),凹模模腔(2)内安装有凹模,凹模包括凹模模块(3)和设置于凹模模块(3)外围面的凹模型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模块(3)与凹模型腔(4)为分体式结构; 所述的凹模型腔(4)为尺寸可调节的方形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型腔(4)由左插板(4-1),前插板(4-2)、右插板(4-3)以及后插板(4-4)依次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插板(4-1)、前插板(4-2)、右插板(4-3)以及后插板(4-4)分别与凹模模腔(2)相接触的凹模模腔(2)上的面的斜度均为0.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插板(4-1)、前插板(4-2 )、右插板(4-3 )以及后插板(4-4 )均为矩形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插板(4-1)的左端与右插板(4-3)的右端中至少一端安装有横向调整机构(5),前插板(4-2)的前端与后插板(4-4)的后端中至少一端安装有纵向调整机构(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调整机构(5)、纵向调整机构(6)分别与凹模模腔(2)相接触的凹模模腔(2)上的面的斜度均为2°?2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插板(4-1)/右插板(4-3)与横向调整机构(5)相接触的横向调整机构(5)上的面的斜度为0.2。?1° ;前插板(4-2 ) /后插板(4-4)与纵向调整机构(6 )相接触的纵向调整机构(6 )上的面的斜度为.0.2。?I。。【文档编号】B29C39/26GK203409940SQ201320306597【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0日 【专利技术者】杨金达 申请人:常州力能输变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式成型模具,具有凹模模框(1),凹模模框(1)上开设有凹模模腔(2),凹模模腔(2)内安装有凹模,凹模包括凹模模块(3)和设置于凹模模块(3)外围面的凹模型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模块(3)与凹模型腔(4)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凹模型腔(4)为尺寸可调节的方形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达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力能输变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