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239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包括海绵垫本体和包覆在垫本体外侧的外罩,所述垫本体的一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中搁置有压簧,压簧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软胶垫,多个所述软胶垫与部分压簧共同构成垫本体的上表面,对应压簧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减压部,所述外罩包覆所述软胶垫和压簧避免其掉落,摒弃了传统技术中的充气橡胶垫,垫本体使用海绵垫,其可吸汗性和透气性好,舒适度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病人可根据褥疮位置自行取舍软胶垫来选择减压部的位置,其适应性好,软胶垫的拆装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
[0001 ] 本技术涉及褥疮垫,具体来说是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
技术介绍
褥疮护理历来是临床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致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继而发生红肿、破溃、感染,是临床严重并发症之一,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要预防褥疮的发生,就需要避免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除定时翻身、按摩外,常借助于垫子垫于骨突部位周围,使得骨突部位悬空,但是,现在临床上使用的褥疮垫,多为可充气的类似救生圈状的橡胶圈,由于橡胶圈并不平整,病人躺或坐在橡胶圈上并不舒服?’另外,由于橡胶的可吸汗性、透气性差,一般橡胶圈和皮肤接触的局部很难保持干燥,舒适性差;同时,特别是由于橡胶圈形状固定,所以该种橡胶圈不能根据病人的褥疮位置情况作出调整,其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其舒适性好,病人根据褥疮位置可对减压部作出调整。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包括海绵垫本体和包覆在垫本体外侧的外罩,所述垫本体的一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中搁置有压簧,压簧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软胶垫,多个所述软胶垫与部分压簧共同构成垫本体的上表面,对应压簧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减压部,所述外罩包覆所述软胶垫和压簧避免其掉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盲孔中设置有环形的下垫片,所述压簧通过该下垫片与所述垫本体抵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垫片为二级台阶圆片,所述压簧套置在该圆片的小径上。进一步,所述下垫片的小径上周向均布有与所述盲孔过盈配合的凸条,凸条的两端设置有便于凸条径向形变的缺口。进一步,所述压簧的顶端搁置有上垫片,该上垫片结构与所述下垫片结构相同,所述软胶垫通过该上垫片与所述压簧抵接。进一步,所述软胶垫为二级阶梯圆柱,软胶垫的小径伸入上垫片中并与上垫片过盈配合连接,软胶垫的大径位于所述盲孔孔外。优选地,所述垫本体的另一表面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中搁置有可拆卸的第二软胶垫,所述第二软胶垫凸出于垫本体的该表面。进一步,所述第二软胶垫为二级阶梯圆柱,第二软胶垫的小径伸入所述第二盲孔中后与第二盲孔过盈配合连接,第二软胶垫的大径凸出于垫本体的所述另一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海绵垫本体的一表面设置盲孔,盲孔中搁置有压簧,压簧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软胶垫,多个所述软胶垫与部分压簧共同构成垫本体的上表面,对应压簧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减压部,使得病人可根据褥疮所在位置而方便快捷的取消软胶垫,没有放置软胶垫的位置相对于其他软胶垫表面较低而形成减压部,该减压部用于让位褥疮,使得褥疮位置的骨突部位不与垫子接触而悬空,摒弃了传统技术中的充气橡胶垫,垫本体使用海绵垫,其可吸汗性和透气性好,舒适度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病人可根据褥疮位置自行取舍软胶垫来选择减压部的位置,其适应性好,软胶垫的拆装方便;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安装方便、实施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软胶垫与垫本体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垫本体的另一面呈凹凸面状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软胶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若干软胶垫成型于一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f图7,本技术的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包括海绵垫本体I和包覆在垫本体I外侧的外罩(未绘不),所述外罩一般为帆布等,为习知技术;所述垫本体I的一表面设置有盲孔11,所述盲孔11中搁置有压簧2,压簧2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软胶垫3,多个所述软胶垫3与部分压簧2共同构成垫本体I的上表面,对应压簧2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减压部10 (参见图1中虚线部位所示),所述外罩包覆所述软胶垫3和压簧2避免其掉落。考虑到褥疮不一,需要的减压部10大小也不同,为便于快捷的同时拿掉软胶垫3,可将一定数量相邻的软胶垫3成型于一体,具体参见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盲孔11中设置有环形的下垫片4,所述压簧2通过该下垫片4与所述垫本体I抵接。下垫片4增加了压簧2与垫本体I的接触面积,均衡了压簧2对垫本体I的施力,避免局部位置因所受压簧2压力过大而局部凹陷;下垫片4可采用二级台阶圆片,所述压簧2套置在该圆片的小径上,从而对压簧2形成较好的限位,避免压簧2位置走动。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下垫片4的小径上周向均布有与所述盲孔11过盈配合的凸条41,凸条41的两端设置有便于凸条径向形变的缺口 42,凸条41的设置使得下垫片4不容易从盲孔11中掉落出来。为使得软胶垫3与压簧2之间的受力较均匀,所述压簧2的顶端搁置有上垫片5,该上垫片5结构与所述下垫片4结构相同,所述软胶垫3通过该上垫片5与所述压簧2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胶垫3为二级阶梯圆柱,软胶垫3的小径伸入上垫片5中并与上垫片5过盈配合连接,软胶垫3的大径位于所述盲孔11孔外,这种结构使得当需要安装软胶垫3时,只需对软胶垫略加施力使其小径卡入到上垫片5中即可,方便快捷。在上述实施例中,垫本体I相对盲孔11的另一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呈凹凸面状,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更进一步优选,所述垫本体I的另一表面设置有第二盲孔12,所述第二盲孔12中搁置有可拆卸的第二软胶垫6,所述第二软胶垫6凸出于垫本体I的该表面,当位于压簧2 —侧的减压部10相对软胶垫3凹陷深度不够时,可取下第二盲孔12位置的第二软胶垫6,更加便于减压部10的调整。为便于安装第二软胶垫6,所述第二软胶垫6选用二级阶梯圆柱,第二软胶垫6的小径伸入所述第二盲孔12中后与第二盲孔12过盈配合连接,第二软胶垫6的大径凸出于垫本体I的所述另一表面。[0031 ] 通过在海绵垫本体I的一表面设置盲孔11,盲孔11中搁置有压簧2,压簧2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软胶垫3,多个所述软胶垫3与部分压簧2共同构成垫本体I的上表面,对应压簧2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减压部10,使得病人可根据褥疮所在位置而方便快捷的取消软胶垫3,没有放置软胶垫3的位置相对于其他软胶垫3表面较低而形成减压部10,该减压部10用于让位褥疮,使得褥疮位置的骨突部位不与垫子接触而悬空,摒弃了传统技术中的充气橡胶垫,垫本体I使用海绵垫,其可吸汗性和透气性好,舒适度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病人可根据褥疮位置自行取舍软胶垫3来选择减压部10的位置,其适应性好,软胶垫3的拆装方便;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安装方便、实施成本低等特点。本技术可以拆除全部软胶垫3即单一使用垫本体I,也可以在拆除全部软胶垫3后将垫本体I组合第二软胶垫6使用;或者垫本体I配合软胶垫3组合使用;或者垫本体I配合软胶垫3、第二软胶垫6使用,其组合方式多样化,同时,本专利技术既可以作一般的座垫用,也可以用作背垫、组合式床垫、轮椅车用座背垫等。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包括海绵垫本体和包覆在垫本体外侧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本体的一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中搁置有压簧,压簧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软胶垫,多个所述软胶垫与部分压簧共同构成垫本体的上表面,对应压簧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减压部,所述外罩包覆所述软胶垫和压簧避免其掉落。

【技术特征摘要】
1.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包括海绵垫本体和包覆在垫本体外侧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本体的一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中搁置有压簧,压簧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软胶垫,多个所述软胶垫与部分压簧共同构成垫本体的上表面,对应压簧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减压部,所述外罩包覆所述软胶垫和压簧避免其掉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中设置有环形的下垫片,所述压簧通过该下垫片与所述垫本体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片为二级台阶圆片,所述压簧套置在该圆片的小径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局部高度可调的褥疮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片的小径上周向均布有与所述盲孔过盈配合的凸条,凸条的两端设置有便于凸条径向形变的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坚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朝扬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