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天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0134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5:56
无线天线模块具备:树脂制的壳体;设置在上述壳体的表面侧且作为天线发挥作用的导电层;在上述导电层的一部分之上按照与上述导电层的表面成为齐平的方式设置的顶板;以及设置在上述壳体的背面侧且穿过上述壳体内部而与上述导电层电连接的导通端子,上述壳体的背面侧的上述导通端子设置在与上述壳体的表面侧的上述顶板相对置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采用非接触方式来进行电力供应或通信而设置在便携式终端中的。特别,涉及无线电力传送用天线模块或无线通信用天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对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PDA)、便携式游戏机、数字音频设备等便携式终端的充电,通常使用与露出于便携式终端的壳体的电极直接接触的接触型的充电台、或电极没有露出至便携式终端的壳体表面的非接触型的充电台。现在,作为后者的非接触型的充电台中的充电方法,广泛采用电磁感应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电磁感应方式中,将受电用的天线线圈例如预先组装入便携式终端内,向便携式终端内的2次电池充入从送电用的天线线圈向受电用的天线线圈传送的电力。该情况下,在近年进一步小型化的便携式终端中如何省空间地组装受电天线线圈成为了问题。因此,在便携式终端的壳体或电池组中,通过对天线线圈进行嵌件成形来进行制造是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壳体中通过对天线线圈嵌件成形来进行嵌入的情况下,接点的提取方法在构造上成为问题。相对于此,存在以下方法,即,相对于便携式终端的壳体前面的天线线圈,将非接触的电极设置在壳体背面,按照非接触的方式向壳体背面的电极传送被传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天线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用于形成成型时的表面侧的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的步骤;在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的内面,配置用于构成成型时的表面的一部分的顶板的步骤;在上述顶板之上设置第一导电层的步骤;准备第二喷射模塑模具的步骤,其中,该第二喷射模塑模具与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相组合而成为一对,并且该第二喷射模塑模具在与上述顶板相对置的部位具有用于插通压接栓的贯通孔;按照与设置在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内面的上述顶板相对置的方式,在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的上述贯通孔中插通压接栓的步骤;在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在上述压接栓的附近且与上述顶板相对置的位置配置导通端子的步骤;在上述压接栓和上述导通端子的与上述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30 JP 2011-0763211.一种无线天线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用于形成成型时的表面侧的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的步骤; 在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的内面,配置用于构成成型时的表面的一部分的顶板的步骤; 在上述顶板之上设置第一导电层的步骤; 准备第二喷射模塑模具的步骤,其中,该第二喷射模塑模具与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相组合而成为一对,并且该第二喷射模塑模具在与上述顶板相对置的部位具有用于插通压接栓的贯通孔; 按照与设置在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内面的上述顶板相对置的方式,在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的上述贯通孔中插通压接栓的步骤; 在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在上述压接栓的附近且与上述顶板相对置的位置配置导通端子的步骤; 在上述压接栓和上述导通端子的与上述顶板相对置的面设置第二导电层的步骤;按照使设置在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侧的上述压接栓以及上述导通端子的面的上述第二导电层相对于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侧的上述顶板上的上述第一导电层进行压接的方式来组合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和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的步骤; 一边使上述压接栓逐渐后退,一边在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和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之间的空洞部中填充树脂并使其硬化的步骤;以及 取下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和 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取出天线模块的步骤,其中,在该天线模块中,在树脂制的壳体表面侧依次设置了上述顶板和上述第一导电层,在背面侧设置了与上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的导通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天线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填充上述树脂的步骤中,与上述树脂的填充时刻联动地使上述压接栓后退。3.一种无线天线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用于形成成型时的表面侧的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的步骤; 在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的内面,配置用于构成成型时的表面的一部分的顶板的步骤; 在上述顶板之上设置第一导电层的步骤; 准备第二喷射模塑模具的步骤,其中,该第二喷射模塑模具与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相组合而成为一对; 在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中,在与上述顶板相对置的位置处配置导通端子的步骤; 在上述导通端子的与上述顶板相对置的面,设置第二导电层的步骤; 按照使设置在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侧的上述导通端子的面的上述第二导电层相对于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侧的上述顶板上的上述第一导电层进行压接的方式来组合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和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的步骤; 在上述第一喷射模塑模具和上述第二喷射模塑模具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信也山崎成一乡间真治加藤数矢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