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843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卡的插入完成状态下,第1可动端子与第2可动端子形成开路,能够尽可能减少安装有卡连接器的设备的电池消耗,并且能够在第1可动端子与第2可动端子接触时可靠地进行摩擦接触的卡连接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的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中,第1可动端子具备在卡的插入时卡所抵接的抵接部和相对于抵接部倾斜的斜板凸轮部。在卡的插入时,通过卡抵接于抵接部而驱动第1可动端子,第1可动端子从第2可动端子离开,与第2可动端子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在卡的拔出时,卡的相对于抵接部的抵接状态被解除而第1可动端子恢复原来的状态,斜板凸轮部抵接于第2可动端子。接着,第2可动端子在对斜板凸轮部进行摩擦接触后与抵接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在卡的插入完成状态下,第1可动端子与第2可动端子形成开路,能够尽可能减少安装有卡连接器的设备的电池消耗,并且能够在第1可动端子与第2可动端子接触时可靠地进行摩擦接触的卡连接器。在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的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中,第1可动端子具备在卡的插入时卡所抵接的抵接部和相对于抵接部倾斜的斜板凸轮部。在卡的插入时,通过卡抵接于抵接部而驱动第1可动端子,第1可动端子从第2可动端子离开,与第2可动端子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在卡的拔出时,卡的相对于抵接部的抵接状态被解除而第1可动端子恢复原来的状态,斜板凸轮部抵接于第2可动端子。接着,第2可动端子在对斜板凸轮部进行摩擦接触后与抵接部接触。【专利说明】卡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的卡连接器,所述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包含随着卡的插入及拔出,能互相接触的金属制的第I可动端子及金属制的第2可动端子。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例如存储卡和SIM (客户识别模块)卡等卡所插入的卡连接器等中,普遍具有用于检测该卡的插入的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作为现有的这种卡连接器,已知例如图13 (A)、(B)所示的卡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I)。图13示出现有例的卡连接器,其中(A)是未插入卡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B)是插入了卡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图13 (A)、(B)所示的卡连接器100具备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110。该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110包含可动端子120、第I固定端子130和第2固定端子140。在此,在图13 (A)所示的未插入卡C的状态下,可动端子120沿箭头Xl方向位移,可动端子120的摩擦接触(wiping)部121与第I固定端子130接触。在该状态下,第I固定端子130为开(ON)状态,第2固定端子140为闭(OFF)状态。可动端子120、第I固定端子130及第2固定端子140与未图示的检测电路连接。检测电路通过来自第I固定端子130及第2固定端子140的检测信号的组合(开,闭)来认知卡C未插入。然后,当插入卡C时,如图13 (B)所示,可动端子120沿箭头X2方向位移且摩擦接触部121与第2固定端子140接触。在该状态下,第I固定端子130为闭状态,第2固定端子140为开状态。检测电路通过来自第I固定端子130及第2固定端子140的检测信号的组合(开,闭)来认知卡C被插入且卡C处于可写入位置。在此,摩擦接触部121在从第I固定端子130开始移动而接触第2固定端子140时,在第I固定端子130及第2固定端子140的上表面上摩擦接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49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图13 (A)、(B)所示的现有的卡连接器100中存在以下问题点。S卩,在图13 (A)、(B)所示的卡连接器100中,摩擦接触部121在第I固定端子130及第2固定端子140的上表面上摩擦接触。因此,能够除去附着于第I固定端子130及第2固定端子140的上表面上以及摩擦接触部121的异物,能够可靠地进行可动端子120与第I固定端子130及第2固定端子140的接触。然而,在图13 (A)、(B)所示的卡连接器100中,在卡C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可动端子120的摩擦接触部121与第2固定端子140接触。因此,在卡C的插入完成状态下,可动端子120与第I固定端子140形成闭路,成为始终有一定的电流流动的状态。因此,存在安装有卡连接器100的设备的电池消耗较大这一问题。在卡连接器100的通常使用时,卡连接器100中插入卡C的时间比卡连接器100中未插入卡C的时间更长,电池的消耗较大。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卡连接器:在卡的插入完成状态下,构成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的第I可动端子及第2可动端子形成开路,能够尽可能减少安装有卡连接器的设备的电池消耗,并且能够在第I可动端子与第2可动端子接触时可靠地进行摩擦接触。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方案I所涉及的卡连接器是具有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的卡连接器,所述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包含随着卡的插入及拔出,能互相接触的金属制的第I可动端子及金属制的第2可动端子,所卡连接器的述特征在于:所述第I可动端子具备在所述卡的插入时卡所抵接的抵接部和相对于该抵接部倾斜的斜板凸轮部(力&部);在所述卡的插入时,通过所述卡抵接于所述抵接部而驱动所述第I可动端子,所述第I可动端子从所述第2可动端子离开,与所述第2可动端子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在所述卡的拔出时,所述卡的相对于所述抵接部的抵接状态被解除而所述第I可动端子恢复原来的状态,所述斜板凸轮部抵接于所述第2可动端子,并且所述第2可动端子在对所述斜板凸轮部进行摩擦接触后与所述抵接部接触。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方案2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方案I所记载的卡连接器中,在所述卡的插入时,所述第2可动端子通过所述第I可动端子的驱动,在对所述斜板凸轮部进行摩擦接触后从所述第I可动端子离开。而且,本专利技术中方案3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方案I或2所记载的卡连接器中,所述第I可动端子从至少覆盖所述壳体的一部分的金属制的罩延伸,所述第2可动端子安装于所述卡所插入的壳体。专利技术的效果 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卡连接器,在卡的插入时,通过卡抵接于第I可动端子的抵接部而驱动第I可动端子,第I可动端子从第2可动端子离开,与第2可动端子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因此,在卡的插入完成状态下,构成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的第I可动端子及第2可动端子形成开路。由此,能够尽可能减少安装有卡连接器的设备的电池消耗。另外,在所述卡连接器中,在卡的拔出时,卡的相对于抵接部的抵接状态被解除而第I可动端子被驱动以恢复原来的状态,斜板凸轮部抵接于第2可动端子,并且第2可动端子在对斜板凸轮部进行摩擦接触后与抵接部接触,因此能够在第I可动端子与第2可动端子接触时可靠地进行摩擦接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示出插入了卡的状态; 图2是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的正视图,示出插入了卡的状态; 图3是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的右侧视图,示出插入了卡的状态; 图4是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的右侧视图; 图7是在图所示的卡连接器中,卸下罩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在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中,卸下罩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9是用于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的罩的平面图; 图10是用于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的罩的正视图; 图11是用于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的罩的右侧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的作用的图,其中(A)是插入了卡的状态的示意截面,(B)是拔出卡途中的示意截面图,(C)是已拔出卡的状态的示意截面图; 图13示出现有例的卡连接器,其中(A)是未插入卡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B)是插入了卡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附图标记说明 I卡连接器;10壳体;30罩;40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50第I可动端子;52抵接部;53斜板凸轮部;60第2可动端子;C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6所示的卡连接器I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上,存储卡、SIM卡等卡C可插入及拔出。通过将卡C插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卡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连接器,具有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所述卡插入检测开关机构包含随着卡的插入及拔出,能互相接触的金属制的第1可动端子及金属制的第2可动端子,所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可动端子具备在所述卡的插入时卡所抵接的抵接部和相对于该抵接部倾斜的斜板凸轮部;在所述卡的插入时,通过所述卡抵接于所述抵接部而驱动所述第1可动端子,所述第1可动端子从所述第2可动端子离开,与所述第2可动端子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在所述卡的拔出时,所述卡的相对于所述抵接部的抵接状态被解除而所述第1可动端子恢复原来的状态,所述斜板凸轮部抵接于所述第2可动端子,并且所述第2可动端子在对所述斜板凸轮部进行摩擦接触后与所述抵接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淳也岩崎正章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