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344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包括塔身,接入天线及机房设备供电电路的市电供电系统及设置于所述塔身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所述供电电路上还设置有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市电供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供电;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检测端连接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当检测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的供电能力在预设值范围内时,所述供电控制模块选择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为供电电路供电,并控制所述市电供电系统对于不足的供电部分进行补充供电。该方案充分利用通讯塔的塔身高度高带来的风力资源优势,而生产清洁的无污染能源,该技术方案可最大化利用风力资源,能够减少市电的使用,减少市政供电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包括塔身,接入天线及机房设备供电电路的市电供电系统及设置于所述塔身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所述供电电路上还设置有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市电供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供电;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检测端连接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当检测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的供电能力在预设值范围内时,所述供电控制模块选择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为供电电路供电,并控制所述市电供电系统对于不足的供电部分进行补充供电。该方案充分利用通讯塔的塔身高度高带来的风力资源优势,而生产清洁的无污染能源,该技术方案可最大化利用风力资源,能够减少市电的使用,减少市政供电压力。【专利说明】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
技术介绍
移动通讯公司为了满足通讯天线的发射信号的要求,防止信号的阻挡,需要将天线加设在一定高度上,一般为2(T40m左右,因此需要在各个有信号需求的地方设立通讯+? o但是目前,传统的通讯塔由于天线及机房等用电设备,整体用电量一般在5KW,均需要采用市电接入,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通讯信号传递,一般市区内均需要加设多根通讯塔,且架设点多,导致用电需求量巨大,用电量十分可观,给日益紧张的市政供电造成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可以利用风力发电系统能够减少市电的使用,减少市政供电压力。为解决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包括塔身,接入天线及机房设备供电电路的市电供电系统及设置于所述塔身上的风力发电系统; 所述供电电路上还设置有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市电供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供电; 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检测端连接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当检测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的供电能力在预设值范围内时,所述供电控制模块选择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为供电电路供电,并控制所述市电供电系统对于不足的供电部分进行补充供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风力发电系统包括设置于塔身顶部的用于风能输入的风叶,所述风叶的旋转中心与风电机的齿环耦合,所述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整流转换模块,所述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天线及机房设备的供电电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风电机的齿环套接在所述塔身上,所述风叶呈竖直方向设置,均匀对称分布于塔身周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风叶位于设置于塔身上的所述天线的外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塔身上设置有仿生树叶、仿生树枝和/或仿生树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通讯塔还包括避雷针,所述避雷针设置于通讯塔的顶部,所述避雷针用于保护天线及所述通讯塔的塔体不受雷击损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通讯塔还包括设置于塔身中部的检修平台,所述检修平台用于塔身上设置的设备的安装及维护。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通过设置接入天线及机房设备供电电路的市电供电系统及设置于所述塔身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所述供电电路上设置的供电控制模块的检测端连接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当检测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的供电能力在预设值范围内时,所述供电控制模块选择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为供电电路供电,并控制所述市电供电系统对于不足的供电部分进行补充供电。该方案充分利用通讯塔的塔身高度高带来的风力资源优势,而生产清洁的无污染能源,作为设备的动力电源,该技术方案可最大化利用风力资源,能够减少市电的使用,减少市政供电压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具有风力发电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塔身;2-天线;3_机房设备;4_市电供电系统;5_风力发电系统;51_风叶; 52-风电机;53_齿环;6_避雷针;7_装饰景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风能发电或者风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具有风力发电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虚线为通电线路,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包括塔身I,接入天线2及机房设备3供电电路的市电供电系统4及设置于塔身I上的风力发电系统5。为适应客户需求和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方针政策,解决通讯塔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绿色节能风电互补设计,利用通讯塔的塔身I高度所带来的风能,为天线2及机房设备3等用电设备提供一定量的绿色能源,能源供电的连续性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因此采用风电与市电互补。供电电路上还设置有供电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用于调节市电供电系统4或风力发电系统5进行供电;供电控制模块的检测端连接到风力发电系统5的输出端,当检测到风力发电系统5的输出端的供电能力在预设值范围内时,供电控制模块选择风力发电系统5为供电电路供电,并控制市电供电系统4对于不足的供电部分进行补充供电。具体的,供电控制模块检测到风力发电系统5的输出端的供电能力可以为检测风力发电系统5的输出功率,电压、电流等参数。本方案是以有稳定市电接入的以风电作为补充的供电系统,天线2及机房设备3供电由市电保证,风电发电作为补充以减少市电的消耗,直接目标是节能减排,当然也进一步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风电的额定容量可根据节能减排目标灵活确定,不用额外增加蓄电池组。相比独立供电系统和备用供电系统,风力补充供电系统的成本较低,风电几乎能够充分利用,因此性价比较高。通讯塔的塔身采用钢结构的管件构造,各管件可以选择通过焊接及法兰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焊接用于保证管件连接的强度,而采用法兰连接能够便于对塔身各管件的装卸,便于运输及实地组建。该方案的创新点是充分利用通讯塔的塔身高度高带来的风力资源优势,而生产清洁的无污染能源,作为设备的动力电源,该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风力发电系统投资,最大化利用风力资源。该方案也不同于风电基站需要额外建设多台风力发电塔,需要征地,投资量大。本方案对现网通讯塔供电系统不做任何改造,风力发电系统5和原有供电系统互为备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天线2及机房设备3供电的可靠程度。同时,由于风能供电系统技术已很成熟,施工中间无需对开关电源进行任何改动,实施较为简单。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风力发电系统5包括设置于塔身I顶部的用于风能输入的风叶51,风叶51的旋转中心与风电机52的齿环53耦合,风电机52的输出端连接有整流转换模块,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天线2及机房设备3的供电电路。整流转换模块未在附图中示出。风叶51设置在塔身I的顶部,可以直接利用风力,通过风叶51的转动转换为电能,在通过整流转换模块将电能连通到供电电路,实现风能为天线及机房设备的供电。该技术的实现原理,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色节能风电互补单管景观通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接入天线及机房设备供电电路的市电供电系统及设置于所述塔身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所述供电电路上还设置有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市电供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供电;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检测端连接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当检测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的供电能力在预设值范围内时,所述供电控制模块选择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为供电电路供电,并控制所述市电供电系统对于不足的供电部分进行补充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通广塔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