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桥悬吊钢索的更换方法,塔架顶部平台上分别固定有承索马鞍,先在承索马鞍上叠置安装拉索马鞍,拉索马鞍分别设有面向河流的主索挂耳和背向河流的背索挂耳,将四根背索分别连接在背索挂耳与同侧的钢索地锚之间;再将两根主索分别连接在两主索挂耳之间;接着在管道桥与主索之间安装吊索,然后逐根均匀拆除吊杆,使管道桥的载荷逐渐转移至新主索上;再拆除原有的钢索;最后在管道桥靠近端头的两侧壁分别连接抗风索,抗风索的下端分别固定于抗风索地锚上,在管道桥靠近端头的底壁两侧分别连接抗震索,抗震索的下端固定于相应塔架的基础上。该悬吊钢索的更换方法投资省,工期短,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塔架顶部平台上分别固定有承索马鞍,先在承索马鞍上叠置安装拉索马鞍,拉索马鞍分别设有面向河流的主索挂耳和背向河流的背索挂耳,将四根背索分别连接在背索挂耳与同侧的钢索地锚之间;再将两根主索分别连接在两主索挂耳之间;接着在管道桥与主索之间安装吊索,然后逐根均匀拆除吊杆,使管道桥的载荷逐渐转移至新主索上;再拆除原有的钢索;最后在管道桥靠近端头的两侧壁分别连接抗风索,抗风索的下端分别固定于抗风索地锚上,在管道桥靠近端头的底壁两侧分别连接抗震索,抗震索的下端固定于相应塔架的基础上。该悬吊钢索的更换方法投资省,工期短,安全性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道跨越河流、峡谷的管道桥,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管道跨越河流、峡谷等经常采用管道悬索桥的形式,管道支撑在水平的管道桥上,管道桥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吊杆,多个吊杆沿管道桥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将管道桥吊起,各吊杆的上部与钢索固定连接,钢索在河面上方呈中间低两端高的悬索状,河流两岸分别建有塔架,两塔架的顶部平台上分别固定有一对马鞍,钢索通过马鞍转弯向下且端头固定连接在钢索地锚上。钢索在使用多年后需要更换,在管道不停输的情况下,钢索的更换比较困难。目前采用的施工方法为:在原有塔架外侧建造高于原塔架的临时塔架一在临时塔架的外侧预制临时地锚一在临时塔架的顶部安装临时马鞍一在两岸临时塔架之间架设临时钢索,临时钢索越过临时马鞍下行且端头分别固定在临时地锚上一将临时钢索通过临时吊索与管道桥相连接一拆除旧钢索一安装新钢索一新钢索与管桥通过吊索连接一拆除临时钢索与临时吊索一拆除临时塔架。以上施工方法存在如下不足之处:⑴建造两临时塔架的工费比较高,周期比较长,加大了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⑵很多施工场地不具备建造临时塔架的条件,导致更换钢索无法进行,更不可能在管道不停输的情况下更换;⑶临时塔架之间的跨距比原有塔架大,临时钢索的架设难度大,风险大、对钢索的强度及规格要求更高,施工成本大;(4)临时塔架和临时地锚的占地空间大,施工对环境会造成较大的破坏;(5)除了更换的新钢索外,还需要使用临时钢索,增加了造价;(6)管道桥的载荷先从独根钢索转移到临时钢索上,再从临时钢索转移到新钢索上,至少经过了两次载荷转移,增大了安全风险;⑴现场施工周期长,对管道正常输送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能够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安全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管道桥悬吊系统包括位于河流两岸的塔架和位于两塔架之间的管道桥,两所述塔架的顶部平台上分别固定有承索马鞍,所述管道桥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多个吊杆,各吊杆的上部分别与相应的钢索固定连接,两所述钢索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承索马鞍上且端头向下固定于钢索地锚上,钢索的更换依次包括如下步骤:⑴在承索马鞍上叠置安装拉索马鞍,所述拉索马鞍包括拉索马鞍本体、主索挂耳和背索挂耳,所述主索挂耳连接在所述拉索马鞍本体面向河流一端的中部,两所述背索挂耳分别连接在所述拉索马鞍本体背向河流一端的两侧;⑵将四根背索分别连接在背索挂耳与同侧的钢索地锚之间;⑶在管道桥上高出管线架设支撑构件,铺设木板形成作业通道;⑷将两根主索分别连接在两所述主索挂耳之间;(5)在所述管道桥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均匀安装吊索,各所述吊索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索垂直固定连接;(6)逐根均匀拆除所述吊杆,使管道桥的载荷逐渐转移至新主索上;(7)拆除原有的所述钢索;⑶在管道桥靠近端头的两侧壁分别连接抗风索,所述抗风索的下端分别固定于抗风索地锚上,所述抗风索地锚分别位于相应塔架的两侧;⑶在管道桥靠近端头的底壁两侧分别连接抗震索,所述抗震索的下端固定于相应塔架的基础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⑴拉索马鞍骑装在承索马鞍上,需要更换独根钢索时,主索连接在主索挂耳上,背索连接在背索挂耳上,不需要建造临时塔架,也不需要建造临时地锚,投资仅为建造塔架施工的几十分之一,且大大缩短了工期;(2)对施工场地没有要求,无需占用更大的面积,保护了现场环境;(3)用一根主索加两根背索取代原来的独根钢索,也可以实现逆向互换,不需要安装临时钢索,直接将新主索连接在拉索马鞍的主索挂耳上;⑷管道桥只需进行一次载荷转移,即完成了钢索的更换,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5)施工过程中,管道可以不停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钢索地锚包括两根对称位于轴线两侧的地锚螺杆,两所述地锚螺杆相互平行且上端指向所述承索马鞍,两地锚螺杆的中部共同旋接有索锚连接块,所述钢索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索锚连接块的中部,各所述背索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同侧对应的所述地锚螺杆上。钢索地锚既可以供原有钢索使用,又可以供新背索使用,更换钢索时,无需构筑新的背索地锚,节省投资,缩短工期,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承索马鞍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中间高两端低的鞍形导槽,所述鞍形导槽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鞍形导槽连为一体的承索马鞍飞边,所述承索马鞍飞边上沿所述承索马鞍的长度方向分别分布有垂直的承索马鞍螺栓孔,所述钢索的两端分别嵌于所述承索马鞍的鞍形导槽中,所述钢索、鞍形导槽与钢索地锚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钢索可以在承索马鞍的鞍形导槽中自由穿行,也可以沿鞍形导槽滑动,便于调整钢索长度及张力,同时承索马鞍承受的水平方向的力很小,旧钢索拆除后,可以在鞍形导槽中直接穿入新钢索,与拉索马鞍配合更换钢索十分方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拉索马鞍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下端面分别为平面且分别骑装在所述承索马鞍飞边上,所述拉索马鞍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承索马鞍螺栓孔共轴线的拉索马鞍螺栓孔,安装时先将承索马鞍点焊固定在塔架顶部平台上,再拆除承索马鞍的固定螺栓,将拉索马鞍叠置在承索马鞍上后对齐两者的螺栓孔,采用长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拉索马鞍螺栓孔及承索马鞍螺栓孔将拉索马鞍和承索马鞍共同固定在塔架顶部平台上;所述拉索马鞍本体宽度方向的中部下端面的形状与所述承索马鞍鞍形导槽的形状相适配。拉索马鞍骑装在承索马鞍上,可以共用原有塔架,不需要新建临时塔架,且拉索马鞍与承索马鞍可以各自发挥作用互不影响,施工过程中也不影响管道桥的正常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索的端头分别固定在注铅热熔接头中,所述注铅热熔接头的另一端分别旋接有主索短螺杆,所述主索短螺杆的另一端分别旋接有可调节主索长度的正反牙调节套筒,所述正反牙调节套筒的另一端分别旋接有主索双叉接头,所述主索双叉接头的两挂耳分别夹在所述主索挂耳的两侧且通过主索销轴相互铰接。通过正反牙调节套筒的旋转,主索短螺杆与主索双叉接头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可以调整主索的悬垂度及张力,使两根主索受力一致;主索双叉接头通过销轴与主索挂耳铰接,可以适应一定的晃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背索的两端固定在注铅热熔接头中,上端的注铅热熔接头旋接有背索双叉接头,所述背索双叉接头的两挂耳分别夹在所述背索挂耳的两侧且通过背索销轴相互铰接;下端的注铅热熔接头旋接有背索短螺杆,所述背索短螺杆的下端旋接有可调节背索长度的正反牙调节套筒,所述正反牙调节套筒的下端旋接在相应的所述地锚螺杆上。通过正反牙调节套筒的旋转,背索短螺杆与背索双叉接头之间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桥悬吊钢索的更换方法,管道桥悬吊系统包括位于河流两岸的塔架和位于两塔架之间的管道桥,两所述塔架的顶部平台上分别固定有承索马鞍,所述管道桥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多个吊杆,各吊杆的上部分别与相应的钢索固定连接,两所述钢索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承索马鞍上且端头向下固定于钢索地锚上,其特征在于,钢索的更换依次包括如下步骤:⑴在承索马鞍上叠置安装拉索马鞍,所述拉索马鞍包括拉索马鞍本体、主索挂耳和背索挂耳,所述主索挂耳连接在所述拉索马鞍本体面向河流一端的中部,两所述背索挂耳分别连接在所述拉索马鞍本体背向河流一端的两侧;⑵将四根背索分别连接在背索挂耳与同侧的钢索地锚之间;⑶在管道桥上高出管线架设支撑构件,铺设木板形成作业通道;⑷将两根主索分别连接在两所述主索挂耳之间;⑸在所述管道桥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均匀安装吊索,各所述吊索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索垂直固定连接;⑹逐根均匀拆除所述吊杆,使管道桥的载荷逐渐转移至新主索上;⑺拆除原有的所述钢索;⑻在管道桥靠近端头的两侧壁分别连接抗风索,所述抗风索的下端分别固定于抗风索地锚上,所述抗风索地锚分别位于相应塔架的两侧;⑼在管道桥靠近端头的底壁两侧分别连接抗震索,所述抗震索的下端固定于相应塔架的基础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飞,张洪军,王健恺,李熙岩,戚国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