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盒结构,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的周围分别为一远程侧边、一近端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且各分别延伸出一远程围板、一近端围板、一左围板及一右围板,其中,该远程围板、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与该底板合围出一畚箕形结构,从而该畚箕形结构具有一上开口及一侧开口,其中,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具有一左围侧边及一右围侧边,该左围侧边及该右围侧边还分别延伸出一左挡板及一右挡板,该左挡板与该右挡板用以彼此交叠扣合地围设于该侧开口。借此产生可于侧面开启或关闭的侧门,以方便使用者对提盒中的物品进行收纳或拿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提盒结构,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的周围分别为一远程侧边、一近端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且各分别延伸出一远程围板、一近端围板、一左围板及一右围板,其中,该远程围板、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与该底板合围出一畚箕形结构,从而该畚箕形结构具有一上开口及一侧开口,其中,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具有一左围侧边及一右围侧边,该左围侧边及该右围侧边还分别延伸出一左挡板及一右挡板,该左挡板与该右挡板用以彼此交叠扣合地围设于该侧开口。借此产生可于侧面开启或关闭的侧门,以方便使用者对提盒中的物品进行收纳或拿取。【专利说明】提盒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盒结构,可用于包装对象,尤其涉及一种可由侧面开启而方便于用户从中取出该对象的提盒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提盒结构,如以经常在开会场合结束后所用到的手提餐盒为例,该餐盒在解开手提握环之后,便于上部形成一开口,然而由于开口朝着上方,不便于使用者伸手取用原本收纳于餐盒的物品,因为使用者的手指必须由开口向下探伸,但是餐盒的内部容置空间经常挤满物品,导致仅能用手指夹执物品的上端部分,除了容易失手滑落之外,若是要拿取小型蛋糕,还容易让手触碰到蛋糕本身,而不能从隔有包装纸的蛋糕底部取用,因此以公知的提盒结构而言,用户难以从物品的下部进行可靠的拿取,而且还容易让手部与食物接触,不方便也不卫生。再者,上述公知的提盒,在从平面底材折成立体提盒形态后,其底部多是由数个卡扣结构所形成,换言之,其底部并非一单一纸板平面,而是多个纸板镶嵌卡扣而成,在支撑力上也容易引起疑虑。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性,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拿取提盒中的对象,并且底板具有足够支撑力的提盒结构。本技术所公开的提盒结构,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的周围分别为一远程侧边、一近端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且各分别延伸出一远程围板、一近端围板、一左围板及一右围板,其中,该远程围板、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与该底板合围出一畚箕形结构,从而该畚箕形结构具有一上开口及一侧开口,其中,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具有一左围侧边及一右围侧边,该左围侧边及该右围侧边还分别延伸出一左挡板及一右挡板,该左挡板与该右挡板用以彼此交叠扣合地围设于该侧开口。其中该近端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包覆于所述呈彼此交叠扣合的左挡板及右挡板。其中该远程围板及该近端围板的上侧边还各自延伸出一远程上围盖及一近端上围盖,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分别延伸出一彼此相对应的第一提板及第二提板,该第一提板于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左卡扣凸抵及一第一右卡扣凸抵,该第二提板于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左卡扣凸抵及一第二右卡扣凸抵,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用以下折,该第一提板与该第二提板相互抵贴,从而该第一左卡扣凸抵用以交叠于该第二左卡扣凸抵而形成一总左卡扣凸抵,且该第一右卡扣凸抵用以交叠于该第二右卡扣凸抵而形成一总右卡扣凸抵,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的上侧边还各自延伸出一具有左限位缝的左限位板及一具有右限位缝的右限位板,该左限位板及该右限位板用以下扣而分别将该左限位缝及该右限位缝扣合于所述总左卡扣凸抵及所述总右卡扣凸抵。其中该第一提板及该第二提板还分别于其各自之中分割出一仅一边相连于该远程上围盖及该近端上围盖的第一活动折板及第二活动折板,该第一提板用以抵贴于该第二提板而形成一总提板,该第一活动折板及该第二活动折板可扳折地对该总提板定义出一提环部,该提环部包含一提把部及一镂空部。其中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设有一第一折线及一第二折线,该底板、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共同定义出一第一顶点,该底板、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共同定义出一第二顶点,该第一折线以该第一顶点为起始而斜向设置于该左围板,该第二折线以该第二顶点为起始而斜向设置于该右围板,该远程围板及该近端围板以该第一折线、该第二折线及该远程侧边为共同的折线而朝彼此折叠叠合,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依该第一折线及该第二折线而各自令其自身表面相向折叠,该远程围板的左侧边与该底板的左侧边重叠于一直线,且该远程围板的右侧边与该底板的右侧边重叠于一直线。其中该左挡板开设有一第一嵌扣部,该右挡板开设有一第二嵌扣部,该左挡板及该右挡板于交叠之际,该第一与该第二相互嵌扣。其中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左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左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远程围板的左侧边,且该左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于该左围板的内壁。其中该左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左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左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左围板的远程侧边,且该左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该远程围板的内壁。其中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右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右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远程围板的右侧边,且该右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于该右围板的内壁。其中该右围板及该远程围板之间还包含有一右内侧连接部,其中,该右内侧连接部延伸自该右围板的远程侧边,且该右内侧连接部具有一黏贴部,该黏贴部用以贴向该远程围板的内壁。通过上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借助于可彼此交叠扣合的左挡板与右挡板,进而让使用者得以从侧面开启提盒,以方便拿取提盒中的对象,并且还因此而使底板不需通过扣合的方式而形成,泯除了底板支撑力不足的疑虑。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提盒结构的底材的平面展开示意图(一);图1B为本技术提盒结构的底材的平面展开示意图(二);图1C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一);图1D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二);图1E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三);图1F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四);图1G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五);图1H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六);图2A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七);图2B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完成示意图;以及图3为本技术提盒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前收纳的折叠示意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10 底板11远程围板Ila 内壁112远程上围盖1121 第一提板1122第一左卡扣凸抵1123第一右卡扣凸抵 1124第一活动折板113左内侧连接部1131 黏贴部114右内侧连接部1141 黏贴部12近端围板122近端上围盖1221 第二提板1222第二左卡扣凸抵1223第二右卡扣凸抵1224第二活动折板LK总左卡扣凸抵RK总右卡扣凸抵13左围板13a 内壁131左挡板1311第一嵌扣部132左限位板1321左限位缝133 第一折线14右围板14a 内壁141右挡板1411第二嵌扣部142右限位板1421右限位缝143 第二折线B畚箕形结构BI 上开口B2 侧开口Pl第一顶点P2第二顶点FlO远程侧边NlO近端侧边LlO左侧边RlO右侧边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的周围分别为一远程侧边、一近端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且各分别延伸出一远程围板、一近端围板、一左围板及一右围板,其中,?该远程围板、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用以相对于该底板而向上折起直立并与该底板合围出一畚箕形结构,从而该畚箕形结构具有一上开口及一侧开口,其中,?该左围板及该右围板分别具有一左围侧边及一右围侧边,该左围侧边及该右围侧边还分别延伸出一左挡板及一右挡板,该左挡板与该右挡板用以彼此交叠扣合地围设于该侧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杏蓉,
申请(专利权)人:许杏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