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及其儿童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7238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儿童手推车的可折叠的车架,以及采用该车架的儿童手推车。该车架包括前支架、底架、以及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架底端与底架于竖直方向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上、下两端分别与前支架、底架可旋转相连。所述底架包括两左右对称且可合拢的支架二。所述后支撑装置包括两支架三、两下连接杆,两上连接杆,并形成二个连杆机构,使后支撑装置可收缩或撑开;而且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相接处设置限位件,该限位件对四连杆机构的活动进行限定,使车架撑开后更稳固。该车架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儿童手推车的可折叠的车架,以及采用该车架的儿童手推车。该车架包括前支架、底架、以及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架底端与底架于竖直方向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上、下两端分别与前支架、底架可旋转相连。所述底架包括两左右对称且可合拢的支架二。所述后支撑装置包括两支架三、两下连接杆,两上连接杆,并形成二个连杆机构,使后支撑装置可收缩或撑开;而且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相接处设置限位件,该限位件对四连杆机构的活动进行限定,使车架撑开后更稳固。该车架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专利说明】车架及其儿童手推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手推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儿童手推车的可折叠的车架,以及采用该车架的儿童手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可折叠的车架大多结构复杂,造成儿童手推车笨重、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需要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且折叠后体积小的儿童手推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的车架。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一种车架,包括前支架、底架、以及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架底端与底架于竖直方向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上、下两端分别与前支架、底架可旋转相连;所述前支架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一;所述底架包括两左右对称且可合拢的支架二 ;所述后支撑装置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三,两交叉且于中部铰接的下连接杆,两上连接杆;所述支架三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架一、支架二可旋转相连;所述下连接杆的下端与支架三可转动相连;所述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接杆的上端、支架三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还包括设于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相接处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使后支撑装置撑开后,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的位置固定。将两支架二合拢,再将上支架与底架压合即可完成车架的折叠,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所述支架一包括两可转动相连的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下端与底架可转动相连。将由于支架一所占据的空间较大,将支架一设置成可折叠形式,可进一步减少折叠后车架的空间。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且折叠后占用空间小的儿童手推车。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一种儿童手推车,包括上述车架、车轮组件、座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图1为本技术车架其中一个实施例撑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车架半折叠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图1中限位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儿童手推车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1-车架,2-底架,3-后支撑装置,4-支架一,6-支架二,7-连接件,8-支架三,9-下连接杆,11-上连接杆,12-万向接头,13-限位件,14-圆形底板,15-限位块,16-下支架,17-上支架,18-车轮组件,19-座兜。【具体实施方式】图1与图2所示为本技术车架的其中一个实施例。该车架I包括前支架、底架2、以及后支撑装置3 ;所述前支架底端与底架2于竖直方向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3上、下两端分别与前支架、底架2可旋转相连。所述前支架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一 4,两支架一 4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底架2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二 6,两支架二 6的前端均与连接件7于水平方向活动相连,从而使两支架二 6可合拢在一起。所述前支架下端与连接件7于竖直方向活动相连,从而使前支架与底架2可压合在一起。所述后支撑装置3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三8,两交叉且于中部铰接的下连接杆9,两上连接杆11 ;所述支架三8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架一 4、支架二 6通过万向接头12可旋转相连;所述下连接杆9的下端与支架三8可转动相连;所述上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接杆9的上端、支架三8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3还包括设于上连接杆11与下连接杆9相接处的限位件13,所述限位件13使后支撑装置3撑开后,上连接杆11与下连接杆9的位置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件13包括一圆形底板14,以及由底板的边缘向一侧延伸半弧形的限位块15 ;所述上连接杆11、下连接杆9、限位件13底板之间通过销钉连接,且限位块15位于上连接杆11与下连接杆9连接处的上方,从而可限定车架I撑开后,上连接杆11与下连接杆9的位置。如图2所示,由于前支架所占据的空间较大,为节约车架I折叠后的空间,将支架一 4设置为可折叠型式。所述支架一 4由下支架16、上支架17组合而成,所述下支架16与上支架17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图4所示为本技术儿童手推车其中一个实施例。该儿童手推车包括车架1、车轮组件18、以及座兜19。所述车架I与图1所示的完全相同,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所述车轮组件18安装于底架2上,所述座兜19安装于前支架上。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车架,包括前支架、底架、以及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架底端与底架于竖直方向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上、下两端分别与前支架、底架可旋转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一;所述底架包括两左右对称且可合拢的支架二 ;所述后支撑装置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三,两交叉且于中部铰接的下连接杆,两上连接杆;所述支架三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架一、支架二可旋转相连;所述下连接杆的下端与支架三可转动相连;所述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接杆的上端、支架三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还包括设于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相接处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使后支撑装置撑开后,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的位置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包括两可转动相连的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下端与底架可转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一圆形底板,以及由底板的边缘向一侧延伸半弧形的限位块;所述上连接杆、下连接杆、限位件底板之间通过销钉连接,且限位块位于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连接处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三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架一、支架二通过万向接头相连。5.一种儿童手推车,包括车轮组件、座兜、以及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文档编号】B62B7/06GK203391834SQ201320313842【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3日 【专利技术者】沈柏鸿, 易小超 申请人:广州市雅霖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包括前支架、底架、以及后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架底端与底架于竖直方向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上、下两端分别与前支架、底架可旋转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一;所述底架包括两左右对称且可合拢的支架二;所述后支撑装置包括两左右对称的支架三,两交叉且于中部铰接的下连接杆,两上连接杆;所述支架三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架一、支架二可旋转相连;所述下连接杆的下端与支架三可转动相连;所述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接杆的上端、支架三可转动相连;所述后支撑装置还包括设于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相接处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使后支撑装置撑开后,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的位置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柏鸿易小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雅霖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