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春风专利>正文

一体成型且具中空断热的食用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95752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且具中空断热的食用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实施的步骤为:1.制作模具;2.设气道口;3.射出成型;4.产生中空;5.开模取出;6.封浇注口;此法所制造的容器除可以产生中空空间隔层外,也可通过辅助塑料射出成型时的流动减少成型时间,且更可适当提高产品强度,形成一种具有减少用料,缩短成型时间且同时又可提高产品强度的容器的制造方法。(*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是一种利用适当气体直接灌入容器的底部使该容器产生中空状的断热空间,且为一体成型并减少模具设计制造的具中空断热效果的容器制造方法。目前,各类食用容器,如杯、盘、罐等,因应不同的用途及材料使用均有其特殊的制造方法及程序。其结构大都为单层直接成型所需形状,其优点是简易且低成本;但最大缺点便是无法做到较为有效的断热隔热,故用于高温食品时相当容易烫手,若有不慎,常常发生相当遗憾的意外。另外,基于断热的要求,有相当多的容器采用内、外双层设计,使盘内及盘底间具有一适当空间以产生断热、隔热的效果。该具中空空间的容器虽可达到断热隔热的效果,但其制作成本也因必须开设二副以上的模具而大为提高;不但模具费用增加,且事后还必须再将盘内及盘底作焊接固设或胶固的组装作业,所以无论是金属或塑胶制成的双层容器均相当麻烦且制作成本高。另外,该等容器如为啤酒杯等必须再加入冷冻液的结构,现有双层固设的设计常会因胶固不妥而在胶合之处产生裂缝,以致内装的冷冻液外泄。如此不但成品质量无法确实掌握,稍有不慎将蒙受重大且无法弥补的损失。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比原壁厚度大2-3倍的成型壁面底部供气道连设,使射出成型之后同时灌注惰性气体,使该厚壁面自然形成一中空层以作为隔热的食用容器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该气道的设置,不但可供成型时同时灌注气体以形成中空,还可作为如保冷杯、冷冻液灌注口,灌注后直接封固;成为一种可直接供填注冷冻液的。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一体成型留下的气道口供该中空空间的真空抽取口以形成真空隔层的断热效果,更增加该食用容器的断热效果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底部可设诸多适当或等距排列的气道口以供同时注入数道成型用的辅助气体,以产生具有补强或具隔热效果的数凸肋以形成诸多空间的中空空间隔层,成为一种可供灌注不同颜色或装饰液于各空间中形成多种颜色的装饰效果的食用容器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在实际实施中具有多项优点(1)由此制造方法的各式食用容器,如杯子、盘子等可在一次作一体成型且同时具有隔热或断热效果的中空空间隔层,其制造过程相当短,可大量降低制造成本。(2)一体成型只需一幅公、母模组成的模具,其模具的制作费用低廉,不必如现有必须制造两副模具方可分别成型盘内及盘底。(3)以此一体成型方法即可轻易制造中空的容器,可省却如现有两件组件粘设胶固的加工时间,这样亦可节省许多加工成本,更可降低因加工时产生的产品或元件损耗,一举数得。(4)、细小的气道口可直接封固产生具有隔热的容器,也可直接注入冷冻液后封固成为保冷容器;更可由此抽真空,使该中空空间为一具有断热效果的真空隔层,以更增加该容器的保冷、保温或断热效果以防烫手。(5)由此方法所制造的容器除可以产生中空空间隔层外,也可通过辅助塑料射出成型时的流动减少成型时间,且更可适当提高产品强度,形成一种具有减少用料、缩短成型时间且同时又可提高产品强度的容器制造方法。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的具体步骤和工作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刚射出成型时);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灌入气体产生中空空间);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产生中空隔层);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刚射出成型时);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灌入气体产生中空空间);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产生中空隔层);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多气道入口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图(具有螺旋中空通道)。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以盘子为实施例,其实施的步骤为1、制作模具将食用容器(如盘子)设计盘底的母模及盘内的公模的形状及尺寸;其中欲产生中空的部分其总壁厚约为端缘壁厚的2-3倍。2、设气道口在盘底中心设有射出浇注口,且该浇注口与气道口相连,该气道口供连设一喷气气嘴(如图2所示);或在盘底适当处等距分布数个气道口,该诸多气道口配合适当流道也可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如图8所示)。3、射出成型将所需原料(如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塑胶)等从浇注口射入成型。4、产生中空在塑料进入模具后随后(如图2、5所示)即将气体经由气嘴(或气体导针)同时送入模穴内直接从气道上注入刚射出的原料内(如图3、6所示),配合热隔原料及气体流动使其内部产生中空状(如图3、7所示);待气体将塑料填满后再经适当冷却,注入气体为惰性气体,以氮气为佳。即在第一段塑料进入模具内后,此时气体包在流动塑料内部,同时进入模穴内,待第二段塑料和气体在模穴充填饱和成型后,再经适当冷却。5、开模取出将成品自模具中取出并去掉浇注口。6、封浇注口封固该浇注口形成具隔热的中空隔层;或利用该浇注口注入冷冻液后;或再利用浇注口抽真空后再封固该浇注口,以分别形成保冷容器或具真空断热效果的食用容器。另外,请再参阅图9所示,是具有螺旋中空通道的实施例图,当底部一侧适当处的注入口注入部分的塑料进入模穴后,底部的气体导针将适时注入气体,使该塑料成型时可一并形成具有螺旋状的中空通道。权利要求1.一种,其实施的步骤为(1)、制作模具将食用容器设盘底的母模及盘内的公模的形状及尺寸;其中欲产生中空的部分其总壁厚约为端缘壁厚的2-3倍,在盘底中心设有射出浇注口;(2)、射出成型将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塑胶从浇注口射入成型;(3)、开模取出将成品自模具中取出并去掉浇注口;其特征在于在射出浇注口设有相连的气道口供连设一喷气气嘴;或在盘底适当处等距分布数个气道口,该诸多气道口配合适当流道也可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并在塑料进入模具后在适当时间将气体经由气嘴或气体导针同时送入模穴内直接从气道上注入刚射出的原料内,配合热隔原料及气体流动使其内部产生中空状;待气体将塑料填满后再经适当冷却;即在第一段塑料进入模具内后,此时气体包在流动塑料内部,同时进入模穴内,待第二段塑料和气体在模穴充填饱和成型后,再经适当冷却。封浇注口封固该浇注口形成具隔热的中空隔层;或利用该浇注口注入冷冻液后;或再利用浇注口抽真空后再封固该浇注口,分别形成保冷容器或具真空断热效果的食用容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注入气体为惰性气体,以氮气为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其实施的步骤为:1.制作模具;2.设气道口;3.射出成型;4.产生中空;5.开模取出;6.封浇注口;此法所制造的容器除可以产生中空空间隔层外,也可通过辅助塑料射出成型时的流动减少成型时间,且更可适当提高产品强度,形成一种具有减少用料,缩短成型时间且同时又可提高产品强度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文档编号B29C45/16GK1299627SQ9912593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许春风 申请人:许春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成型且具中空断热的食用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实施的步骤为:(1)、制作模具:将食用容器设盘底的母模及盘内的公模的形状及尺寸;其中欲产生中空的部分其总壁厚约为端缘壁厚的2-3倍,在盘底中心设有射出浇注口;(2)、射出成型:将热塑性 或热固性聚合物、塑胶从浇注口射入成型;(3)、开模取出:将成品自模具中取出并去掉浇注口;其特征在于:在射出浇注口设有相连的气道口供连设一喷气气嘴;或在盘底适当处等距分布数个气道口,该诸多气道口配合适当流道也可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并在塑 料进入模具后在适当时间将气体经由气嘴或气体导针同时送入模穴内直接从气道上注入刚射出的原料内,配合热隔原料及气体流动使其内部产生中空状;待气体将塑料填满后再经适当冷却;即:在第一段塑料进入模具内后,此时气体包在流动塑料内部,同时进入模穴内,待第二段塑料和气体在模穴充填饱和成型后,再经适当冷却。封浇注口:封固该浇注口形成具隔热的中空隔层;或利用该浇注口注入冷冻液后;或再利用浇注口抽真空后再封固该浇注口,分别形成保冷容器或具真空断热效果的食用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春风
申请(专利权)人:许春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