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淑枫专利>正文

透气胸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368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6:02
一种透气胸罩结构,其包括一形成几何形轮廓的罩杯和连接罩杯的载体;所述载体是多个线单元编织形成一织物层的型态,至少局部区域的编织密度小于该载体其它区域的编织密度,而使该局部区域形成有多个联结点和网孔,以容许气流在载体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产生对流作用,改善已知胸罩透气性较差的情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气胸卓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透气胸罩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胸罩配合编织型态,在胸罩结构的局部或全部区域形成联结点和网孔结构,以产生对流(透气)作用的透气胸罩结构。
技术介绍
应用织物来包覆、托住乳房的内衣或胸罩,已属现有技艺。为了增加视觉美观、配戴的舒适性等情形,现有技艺揭露了一种透气内衣或胸罩的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1214801号《透气胸罩》、第99207342号《透气胸罩》或日本特许第4223834号《通气性胸罩》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这类现有技艺包括罩杯和连接罩杯的背带(或载体)、肩带等部分;它们揭示了在罩杯内部的衬垫或胸垫上布置多数个气孔,来增加胸罩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的透气作用,提高胸罩配戴的舒适性。一个有关现有胸罩结构在结构设计和配戴使用方面的课题是,它们通常应用背带束缚配戴者的胸部和背部,使背带和配戴者的皮肤形成紧密的黏贴或包覆型态;因此,常造成配戴者局部区域闷热、产生束痕和不舒适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胸罩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胸罩本体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已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改善现有技艺常造成配戴者局部区域闷热、产生束痕和不舒适的情形等手段,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使该胸罩结构在具备有视觉美观,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条件下,同时使该胸罩结构具有较现有结构理想的透气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胸罩结构,其具有更为理想的穿着舒适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透气胸罩结构,其包括:一形成几何形轮廓的罩杯和连接罩杯的载体;所述载体为多个线单元编织形成一织物层的型态;以及载体至少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小于该载体其它区域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而使该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形成有多个联结点和网孔,以容许气流在载体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产生对流(透气)作用,以改善已知胸罩透气性较差的情形。根据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该载体局部区域定义有配置在罩杯之间的第一区,配置在罩杯两边的第二区和对应人体背部的第三区。根据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有一副区;该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也有一副区;这些副区为所述载体其它区域。该第一、二、三区的丹尼数小于该载体副区的丹尼数。根据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该多个线单元在载体的局部区域分出部分线单元;所述部分线单元选择性的彼此交织构成多个联结点,并且在联结点之间形成相邻排列型态的网孔结构。根据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副区沿着罩杯的底端和周边轮廓布置。根据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该载体包括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该第一织物层至少局部区域的编织密度小于该第二织物层的编织密度;该多个联结点和网孔布置在第一织物层的局部区域。该第一织物层的局部区域定义有配置在罩杯之间的第一区,配置在罩杯两边的第二区和对应人体背部的第三区。根据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有一副区;该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也有一副区。该第一、二、三区的丹尼数小于副区的丹尼数。根据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罩杯和载体配置有肩带;罩杯边缘、载体边缘和肩带边缘的至少其中之一配置有蕾丝。根据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罩杯之间的第一区设置有一加强部;该加强部的编织密度大于该第二织物层的编织密度。本技术透气胸罩结构为一伸缩纤维布料针织制成的一体成型的衣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罩杯、载体第一、二区、副区和肩带等部分的配置情形。 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载体第二、三区和副区的配置情形。图4为本技术载体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部分线单元形成联结点和网孔的情形。图5为本技术的一修正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载体包括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情形。图6为本技术的一衍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描绘了罩杯边缘、载体边缘和肩带边缘配置蕾丝的情形。标号说明:I O罩杯;2 O载体;2 O A第一织物层;2 O B第二织物层;2 I第一区;2 2第二区;2 3第三区;2 4 , 2 5副区;2 6联结点;2 7网孔;2 8加强部;3 0肩带;4 O部分线单元;5 O蕾丝;100透气胸罩结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及图3,本技术的透气胸罩结构概以参考编号I O O表示的。该透气胸罩结构I Q Q选择一伸缩纤维布料或其类似材料,应用计算机针织机台进纱针织制成一体成型的衣体;包括形成几何形轮廓,收容人体乳房的罩杯I Q、连接罩杯I Q的载体2 O和肩带3 O等部分。图2、3也显示了该载体2 O为多个线单元编织形成一织物层的型态,定义有配置在罩杯I O之间的第一区2 I,配置在罩杯I O两边的第二区2 2和对应人体背部的第三区2 3。所述的第一、二、三区2 1、2 2、2 3又可称载体2 O局部区域。该第一区2 I和第二区2 2之间,第二区2 2和第三区2 3之间,分别有一副区2 4、2 5 (或称载体2 O其它区域)。请参考图4,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至少使该第一、二、三区2 1、2 2、2 3或载体2 O局部区域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小于该载体副区2 4、2 5或其它区域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而使该第一、二、三区2 1、2 2、2 3形成有多个联结点2 6和网孔2 7,以容许气流在载体2 O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产生对流(透气)作用。详细来说,该多个线单元在载体2 O的局部区域(或第一、二、三区2 1、2 2、2 3)上分出部分线单元4 O ;所述部分线单元4 O选择性的彼此交织构成该多个联结点2 6,并且在该联结点2 6之间形成相邻排列型态的网孔2 7结构。可了解的是,该载体副区2 4、2 5或其它区域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大于该第一、二、三区2 1、2 2、2 3或载体2 O局部区域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使该载体副区2 4 , 2 5或其它区域对人体形成一塑身作用力。特别是,该副区2 4沿着罩杯I O的底端和周边轮廓布置,使罩杯I O收容人体乳房时,产生托高和集中乳房侧边的效果。请参考图5,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该载体2 O包括第一织物层2 O A和第二织物层2 O B;以及,该第一织物层2 O A至少局部区域(例如,第一、二、三区2 1 , 2 2 , 2 3 )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小于该第二织物层2 O B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而使该第一织物层2 O A的局部区域(例如,第一、二、三区2 1 , 2 2 , 2 3 )形成该多个联结点2 6和网孔2 7,以容许气流在载体2 O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产生对流透气作用。请参阅图6,在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中,在罩杯I O边缘、载体2 O边缘和肩带3 O边缘配置有蕾丝5 O,以增加该透气胸罩结构I O O的视觉美观作用。须加以说明的是,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罩杯I O之间的第一区2 I又设置有一加强部2 8 ;所述加强部2 8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大于该载体2 O其它区域或副区2 4 , 2 5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因此,该加强部2 8会使罩杯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气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形成几何形轮廓的罩杯和连接罩杯的载体;所述载体为多个线单元编织形成一织物层的型态;以及载体至少局部区域的编织密度小于该载体其它区域的编织密度,而使该局部区域形成有多个联结点和网孔,以容许气流在载体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产生对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形成几何形轮廓的罩杯和连接罩杯的载体;所述载体为多个线单元编织形成一织物层的型态;以及 载体至少局部区域的编织密度小于该载体其它区域的编织密度,而使该局部区域形成有多个联结点和网孔,以容许气流在载体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产生对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载体局部区域定义有配置在罩杯之间的第一区,配置在罩杯两边的第二区和对应人体背部的第三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气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有一副区;该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也有一副区;这些副区为所述载体其它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三区的丹尼数小于该载体副区的丹尼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线单元在载体的局部区域分出部分线单元;所述部分线单元选择性的彼此交织构成多个联结点,并且在联结点之间形成相邻排列型态的网孔结构。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副区沿着罩杯的底端和周边轮廓布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载体包括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该第一织物层至少局部区域的编织密度小于该第二织物层的编织密度;该多个联结点和网孔布置在第一织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枫
申请(专利权)人:李淑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