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帮建专利>正文

脱粒机下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334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粒机下壳体,包括矩形框架(1),所述矩形框架(1)内装设有脱粒筛(2),该脱粒筛(2)由多根圆弧形的横管(3)纵向并排架设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该进料斗(4)的一端穿过矩形框架(1)的侧面,且该进料斗(4)的这一端沿横管(3)的圆弧方向伸入到脱粒筛(2)的下部内,所述脱粒筛(2)上开设有与进料斗(4)相配合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脱粒机的进料斗设置到下壳体上,防止进料造成滚筒卡死现象同时,还采用纵管提高了脱离率,更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工序、节约成本等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粒机下壳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脱粒机用脱粒筛。
技术介绍
脱粒机为收割机械,指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杆分离的机械,主要指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脱粒机的外壳包括一边铰接的拱形上壳体和矩形框架状下的壳体,在下壳体内装设有脱离筛网。现在市面上的脱粒机的进料斗普遍都安装在上壳体上,进料时由上往下进料,由于在脱粒机中部安装有滚筒,通过滚筒转动与脱离筛网的相互作用对农作物进行脱粒,脱下的粒籽从脱粒筛网中落下。采用这种进料方式,在进料时由于从上往下进入,由于滚筒的转动又要将农作物反折到脱离筛网上去,很容易造成滚筒的卡死,并且这种进料方式必须事先将农作物切割成较短的一段才能放入滚筒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进料卡死的脱粒机下壳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脱粒机下壳体,包括矩形框架(1),所述矩形框架(I)内装设有脱粒筛(2),该脱粒筛(2)由多根圆弧形的横管(3)纵向并排架设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I)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 ),该进料斗(4 ) 一端沿矩形框架(I)的横向方向伸入并与脱粒筛(2)相连,在所述脱粒筛(2)上开设有与进料斗(4)相配合的缺口。采用上述结构,在脱粒机进料时,可以从下壳体上的进料斗进料,由于进料斗的这一端是沿横管的圆弧方向伸入到脱粒筛的下部内的,在进料时,农作物也就顺着脱粒筛的圆弧方向顺势进入,不会造成滚筒的卡死现象,同时,由于这种进料方式在进料时农作物不会产生直角弯折,因此也不需要在进料前就将农作物截成小段,可以直接放入较长的农作物,减少了工序,提闻了成本。在横管(3)内连接有多根纵管(5),所述纵管(5)纵向设置在脱粒筛(2)内壁,多根该纵管(5)沿外骨架圆弧方向均匀分布,每两根纵管(2)之间在圆弧上间隔2.5mnT2.7mm,且该纵管(5)的中心线与进料斗(4)中心线相垂直。由于纵管的中心线与进料斗中心线相垂直,并且纵管位于脱离筛内壁,农作物进入筛网后,在旋转的过程中会与纵管一直垂直摩擦,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脱粒率。所述进料斗(4)由尾部(4a)和头部(4b)组成,该头部(4b)呈漏斗状,该头部(4b)较小的一端的底板向矩形框架(I)内延伸至脱粒筛(2)的缺口处,该头部(4b)前端边缘为圆弧形,且与脱粒筛(2)的缺口相焊接;所述尾部(4a)为簸箕状,该尾部(4a)固定连接在头部(4b)较大的一端开口处。采用上述结构,在进料时,漏斗状的头部能够起到对农作物导向的作用,而簸箕状的尾部能够起到承载农作物的作用。为了方便在下壳体上安装发动机,在所述矩形框架(I) 一端的底部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套筒(6),该两根套筒(6)沿矩形框架(I)长度方向布设,在两根所述套筒(6)内均穿设有钢管(7),两根该钢管(7)—端均伸出矩形框架(I)外,在两根所述钢管(3)的这一端端头底部均焊接有“门”形底座(9 ),在两根钢管(7 )上共同架设有发动机安装架(8 )。所述发动机安装架(8)由左右平行的两条角钢(8a)和连接在角钢(8a)之间的两个卡板(8b)构成,两个该卡板(Sb)沿角钢(8a)长度方向并排设置,该卡板(Sb)呈“L”形,卡板(8b)的侧板上端与角钢(8a)焊接,在卡板(8b)的底板与角钢(4)的下端之间留有空隙,两根所述钢管(3)分别卡入两个卡板(Sb)的空隙中。这样使发动机安装架活动地安装在下壳体上,钢管伸出下壳体部分的长度可以调整,可以调整发动机与脱粒机本地的距离,使用更加方便。有益效果:本技术将脱粒机的进料斗设置到下壳体上,防止进料造成滚筒卡死现象同时,还采用纵管提高了脱离率,更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工序、节约成本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钢管和发动机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矩形框架1、脱离筛2、进料斗4、套筒6、钢管7、发动机安装架8和“门”形底座9等部件,所述脱粒筛2装设在矩形框架I内,该脱粒筛2由多根圆弧形的横管3纵向并排架设而成。在横管3内连接有多根纵管5,所述纵管5纵向设置在脱粒筛2内壁,多根该纵管5沿外骨架圆弧方向均匀分布,每两根纵管2之间在圆弧上间隔2.5mnT2.7mm,且该纵管5的中心线与进料斗4中心线相垂直。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矩形框架I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该进料斗4的一端穿过矩形框架I的侧面,且该进料斗4的这一端沿横管3的圆弧方向伸入到脱粒筛2的下部内,所述脱粒筛2上开设有与进料斗4相配合的缺口。所述进料斗4由尾部4a和头部4b组成,该头部4b呈漏斗状,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I上,该头部4b较小的一端的底板向内延伸至脱粒筛2的缺口处,且该头部4b边缘与脱粒筛2的缺口相贴合;所述尾部4a为簸箕状,该尾部4a固定连接在头部4b较大的一端开口处。由图1和图2进一步可知,在所述矩形框架I底部架设有两根套筒6,两根该套筒6沿矩形框架I长度方向布设,在两根所述套筒6内均穿设有钢管7,两根该钢管7 —端均伸出矩形框架I外,在两根所述钢管3的这一端端头底部均焊接有“门”形底座9,在两根钢管7上共同架设有发动机安装架8,该发动机安装架8位于矩形框架I 一侧。所述发动机安装架8由左右平行的两条角钢8a和连接在角钢8a之间的两个卡板8b构成,两个该卡板Sb沿角钢8a长度方向并排设置,该卡板Sb呈“L”形,卡板Sb的侧板上端与角钢8a焊接,在卡板8b的底板与角钢4的下端之间留有空隙,两根所述钢管3分别卡入两个卡板Sb的空隙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如改变表架和基准柱的数量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粒机下壳体,包括矩形框架(1),所述矩形框架(1)内装设有脱粒筛(2),该脱粒筛(2)由多根圆弧形的横管(3)纵向并排架设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该进料斗(4)一端沿矩形框架(1)的横向方向伸入并与脱粒筛(2)相连,在所述脱粒筛(2)上开设有与进料斗(4)相配合的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粒机下壳体,包括矩形框架(1),所述矩形框架(I)内装设有脱粒筛(2),该脱粒筛(2)由多根圆弧形的横管(3)纵向并排架设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I)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该进料斗(4) 一端沿矩形框架(I)的横向方向伸入并与脱粒筛(2)相连,在所述脱粒筛(2)上开设有与进料斗(4)相配合的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机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横管(3)内连接有多根纵管(5),所述纵管(5)纵向设置在脱粒筛(2)内壁,多根该纵管(5)沿外骨架圆弧方向均匀分布,每两根纵管(2)之间在圆弧上间隔2.5mnT2.7mm,且该纵管(5)的中心线与进料斗(4)中心线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粒机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4)由尾部(4a)和头部(4b)组成,该头部(4b)呈漏斗状,该头部(4b)较小的一端的底板向矩形框架(I)内延伸至脱粒筛(2)的缺口处,该头部(4b)前端边缘为圆弧形,且与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帮建
申请(专利权)人:覃帮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