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成形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706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盘成形装置,具有金属模移动装置(136)、第一气体供给装置(134)和控制装置(161);从合模状态开始,以对光盘的数据复制面(173)不造成损伤的移动距离(172)进行开模,形成第一剥离空间部(175),在形成了第一剥离空间的时刻,向第一剥离空间部供给气体,使光盘和压模(115)全面剥离。由于在所述第一剥离空间部形成的时刻,对所述数据复制面不造成损伤,在第一剥离空间部形成后,利用气体压力使光盘与压模剥离,因此对整个光盘的数据复制面都不会造成数据损伤。提供一种不损坏形成在压型体上的数据,能防止压型体的质量劣化的光盘成形装置和方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使CD(光盘)和LD(激光视盘)等光盘成形并将其取出的光盘成形装置,和利用该光盘成形装置实施的光盘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制造CD或LD等相当于光盘的压型体时,使用具有如图8所示的结构的成形装置1。把这种成形装置1大致划分,包括喷出用于为使所述压型体成形而被可塑化的熔融树脂的喷嘴2、固定侧金属模4和可动侧金属模9。注入所述熔融树脂,在固定侧金属模4和可动侧金属模9之间形成使所述压型体成形的空隙部12。在固定侧金属模4上,安装具有能让喷嘴2进退的凹部13和把凹部13与空隙部12连通起来的注入口7的注入口衬套6。通过把注入口衬套6嵌合到设在固定板3上的定位环5的内周面5a上,来决定这种注入口衬套6相对于固定侧金属模4的位置。并且,通过注入口衬套6与定位环5的嵌合来构成注入口7,使之与定位环5和喷嘴2同芯配置。另一方面,在可动侧金属模9上,与空隙部12相对,设有形成了向所述压型体复制的数据的压模15。在这种成形装置中,为了向所述空隙部12注入被可塑化的熔融树脂,使喷嘴2下降,与注入口衬套6的底部6a的接触面6b接触,喷嘴2的喷射口2a与注入口7连通。然后,可塑化熔融树脂通过柱塞(或丝杆)从喷嘴2喷出,喷出的所述熔融树脂通过注入口衬套6的注入口部7注入到空隙部12内。因此,构成压模15的所述数据的凹凸被复制到所述压型体上。注入树脂后,驱动可动侧金属模9,为了在开模的同时使压型体从可动侧金属模9上剥离,从可动侧金属模9上所设通道10对压型体吹空气。开模结束后,顶出注入口7和压型体,同时,从所设通道10对压型体吹空气,使压型体与可动侧金属模9剥离。该剥离动作结束后,利用取出机把压型体送到成形装置的外面。但是,以往的成形装置1的结构有以下问题。即,由于所述压型体的成形动作,压模15与所述压型体比较强地附着在一起。并且,可动侧金属模9的右半部如图8所示,压模15被可动侧金属模9所保持,使压模15的内周侧部分15a和外周侧部分15b被可动侧金属模9所保持。另一方面,成形后,在进行了所述开模后,如图9所示,推销11从可动侧金属模9中突出来,成形后的光盘16被推到固定侧金属模4一侧,从而实施光盘16与压模15的剥离。但是,在进行开模时,在压模15的直径方向上,当所述内周侧部分15a和外周侧部分15b之间的中间部未从压型体剥离时,如图所示,压模15的所述中央部分从可动侧金属模9向上浮起变形。此时,复制压模15的数据的压型体16的数据复制面17与形成了相当于所述数据的凹凸的压模15的数据形成面18之间的夹角θ1越大,所述数据形成面18的凸部就越会与所述数据复制面17上所形成的凸部的侧面摩擦,从而产生变形。由于这种变形,导致了在压型体16上不能正确地形成所述数据,因此,会出现导致压型体质量劣化这一严重问题。具体而言,如果是使光盘成形为ROM(只读存储器),则所述数据复制面17的变形会出现白浊现象和所谓的颤抖现象;如果是使RAM(读写存储器)光盘成形,就会发生数据的写入超出允许范围的问题。并且,如以上所述,在压模15一侧,所述数据形成面18的凸部也会磨损,因此,为了解决所述成形品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经常地更换非常昂贵的压模15。因此,还存在着会导致成本提高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问题的存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压型体质量劣化的。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所述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1的光盘成形装置,是进行开模和合模用的一对金属模,具有把具有复制到用该金属模成形的光盘上的数据的压模设置在所述金属模内的空隙部上的所述金属模,并在所述空隙部上进行光盘的成形和成形后的所述开模;而且,该光盘成形装置的特征是包括具有用于进行所述金属模的所述开模的电动机的金属模移动装置;利用所述金属模移动装置的所述开模,来把所成形的所述光盘的一部分从所述金属模上剥离,并把气体提供给所形成的剥离空间部,利用该气体的压力使所述光盘和所述金属模全面剥离的气体供给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1的光盘成形装置,因为所述金属模的开模是由金属模移动装置的电动机进行的,所以能用与以往相比微小的移动量进行所述金属模的开模,而且对所述移动量的控制比以往更容易。即,当到达利用开模形成剥离空间部的移动量时,能利用气体供给装置向所述剥离空间部供给气体。因此,与以往相比,所述剥离空间部是以更高精度进行控制的所述移动量形成的,通过向所述剥离空间部供给空气,使光盘和金属模剥离,就能防止成形的光盘的数据复制面和数据非形成面中的至少一方的质量劣化。并且,所述剥离空间具有通过把所述光盘的一部分从所述压模上剥离而形成的第一剥离空间部;所述气体供给装置具有第一气体供给装置,所述第一气体供给装置向所述第一剥离空间部供给气体,并利用该气体的压力使所述光盘和所述压模全面剥离。该光盘成形装置还具有控制所述金属模移动装置和所述第一气体供给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为了从使所述光盘成形的合模状态使所述压模和所述光盘剥离,使所述金属模移动装置以对所述光盘的数据复制面不造成损伤的移动距离进行所述开模,形成所述第一剥离空间部,在所述第一剥离空间部形成的时刻,使所述第一气体供给装置工作,进行所述气体供给。这样,由于具有所述第一气体供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以从作为光盘成形状态的合模状态,以对所述光盘的数据复制面不造成损伤的移动距离进行开模,形成所述第一剥离空间部,在所述第一剥离空间部形成的时刻,对该第一剥离空间部供给气体,进行所述压模和所述光盘全面剥离。因此,在所述第一剥离空间部形成的时刻,光盘的数据复制面不发生损伤,因为是在第一剥离空间部形成后,由气体压力使压模和光盘剥离,所以在光盘的数据复制面全都不会发生数据损坏现象。因此,能防止压型体光盘的质量劣化。而且,所述控制装置在控制所述金属模移动装置使之进行所述开模时,能把所述移动距离控制在超过所述合模状态,为0.3毫米以下。通过利用这种移动量进行开模,形成所述第一剥离空间,进行剥离,就能防止光盘的所述质量劣化。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能使所述气体供给装置以24.5×104Pa以上的压力供给所述气体。通过以这种压力供给气体并进行剥离动作,就能防止光盘的所述质量劣化。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2的光盘成形装置,在本专利技术1的光盘成形装置中,所述剥离空间部具有与所成形的所述光盘的数据复制面对面的数据非形成面的一部分,通过利用所述金属模移动装置进行的所述开模,从所述金属模剥离而形成的第二剥离空间部;所述气体供给装置也可以具有向所述第二剥离空间部供给气体,并利用该气体的压力使所述数据非形成面和所述金属模全面剥离的第二气体供给装置。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2的光盘成形装置,因为具有向第二剥离空间部供给气体的第二气体供给装置,所以能一面防止光盘恶数据非形成面的质量劣化,一面使所述数据非形成面从金属模上剥离。并且,在所述本专利技术2的光盘成形装置中,所述金属模具有沿着所成形的所述光盘的厚度方向,可以用所述金属模移动装置移动的可动侧金属模;在该可动侧金属模的对面配置的固定侧金属模;所述压模被安装在可动侧金属模上;所述控制装置还用所述金属模移动装置,以形成所述第二剥离空间部的移动量,以小于为形成将所述光盘的一部分从所述压模剥离而形成的第一剥离空间部的移动量的移动量,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成形装置,具有进行开模和合模用的一对金属模(104、109),具有把带有复制到用该金属模成形的光盘上的数据的压模(115)设置在该金属模内的空隙部(112)上的所述金属模,并在所述空隙部上进行光盘的成形和成形后的所述开模;其特征是:还包括:具有用于进行所述金属模的所述开模的电动机(1361)的金属模移动装置(136);利用依靠所述金属模移动装置的所述开模来把所成形的所述光盘的一部分从所述金属模上剥离下来,并把气体提供给由于剥离而形成的剥离空间部(175、176 ),利用该气体的压力使所述光盘和所述金属模全面剥离的气体供给装置(134、15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田隆亮角陆晋二油谷博丸山义雄中川节治井上和夫川崎吉弘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