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与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862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以及信号传递电极。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内表面上且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且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信号传递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信号传递电极是用以传递一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分别进行接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以及信号传递电极。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内表面上且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且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信号传递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信号传递电极是用以传递一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分别进行接收。【专利说明】触控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触控板与触控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两不同轴向的信号接收电极以及一信号传送电极的三电极结构的触控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感应技术在近年来迅速地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具备触控功能的消费性电子产品陆续推出。在此类产品中,主要是将原先显示板的区域赋予触控感应的功能,也可说是将原先单纯的显示板变换成具有触控辨识功能的触控显示板。依据触控显示板的结构设计上的不同,一般可区分为外挂式(out-cell)与内嵌式(in-cell/on-cell)触控显示板。其中,外挂式触控显示板是将独立的触控板与一般的显示板组合而成,而内嵌式触控显示板则是将触控感应装置直接设置在显示板中的基底的内侧或外侧上。内嵌式触控显示板虽然具有轻薄化的优点,但由于需另外的工艺步骤将触控感应装置形成在显示板之中,故也有合格率偏低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触控板所采用的触控技术非常多样化,其中电容式触控板由于具有高准确率以及多点触控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中高阶电子产品的主流技术。在传统的电容式触控板中,设置有两组交错排列的不同轴向电极,其进行触控感测的方式是利用一轴向电极来传递触控感应信号,而利用另外一轴向电极来接收此触控感应信号,再经由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变化状况进行演算即可完成定位。一般来说,各轴向电极是以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来降低对于光线穿透度的影响。然而,由于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较一般金属导电材料高,各轴向电极必须具有一定的宽度以避免整体阻值过高,因此使得触控板的各轴向电极在设计上例如需通过增加各轴向电极数目用以提高触控解析度时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利用两个不同轴向的信号接收电极以及一信号传送电极的三电极式结构来进行触控感应,并与一般显不板中的膜层整合,达到改善触控感应效果、提高触控解析度以及简化触控显示装置结构与制造方法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板,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一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绝缘层以及一信号传递电极。第一基底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外表面。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上,且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且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绝缘层是设置在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之间。信号传递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第二绝缘层是设置在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信号传递电极之间。信号传递电极是用以传递一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分别进行接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一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绝缘层、一信号传递电极以及一显示板。第一基底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外表面。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上,且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且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绝缘层是设置在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之间。信号传递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第二绝缘层是设置在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信号传递电极之间。信号传递电极是用以传递一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分别进行接收。显示板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信号传递电极、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与显示板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不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一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绝缘层、一信号传递电极、一像素电极以及一显不介质层。第一基底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外表面。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上,且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且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绝缘层是设置在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之间。信号传递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内表面的一侧。第二绝缘层是设置在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信号传递电极之间。信号传递电极是用以传递一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分别进行接收。第二基底是与第一基底对应设置。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信号传递电极、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像素电极以及显示介质层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显示介质层是被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第二轴向信号接受电极通过像素电极而驱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与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与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5到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1触控板102触控板110第一基底IIOA第一内表面IlOB第一外表面121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121S第一感应电极122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122S第二感应电极131第一绝缘层132第二绝缘层140信号传递电极150第二基底150A第二内表面150B第二外表面190显示板191第三基底191A第三内表面191B第三外表面192第四基底192A第四内表面192B第四外表面193显示介质层201触控显示装置202触控显示装置260粘合层301触控显示装置302触控显示装置310第一基底310A第一内表面310B第二内表面321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321G第一感应电极322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322D第二感应电极331第一绝缘层332第二绝缘层333第三绝缘层340信号传递电极341子电极图案342第一连接线343第二连接线350第二基底350A第二内表面350B第二外表面37`0像素电极380信号传递电极393显示介质层PX像素区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垂直投影方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与图2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侧视图而图2为上视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的各附图仅为示意用以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1,此触控板101包括一第一基底110、一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121、一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122、一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底,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外表面;一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内表面上,该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内表面的一侧,该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一第一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该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之间;一信号传递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内表面的该侧,该信号传递电极是用以传递一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该第一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该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分别进行接收;以及一第二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二轴向信号接收电极与该信号传递电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易骏谢文逸刘育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