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310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8:00
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包括底座和电机,底座的下侧铰接有一根支撑柱,支撑柱上连接有一个推杆,电机与底座相对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传动机构与推杆连接。传动机构包括丝杆螺母副,丝杆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螺母与一个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杆的一端铰接。支撑柱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刚性支架。在电梯轿厢到达停靠楼层时,利用电动机和传动机构驱动支撑柱向外伸展,轿厢的全部重量由刚性支架承载,货物进出轿厢重量增加后,不会发生沉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包括底座和电机,底座的下侧铰接有一根支撑柱,支撑柱上连接有一个推杆,电机与底座相对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传动机构与推杆连接。传动机构包括丝杆螺母副,丝杆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螺母与一个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杆的一端铰接。支撑柱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刚性支架。在电梯轿厢到达停靠楼层时,利用电动机和传动机构驱动支撑柱向外伸展,轿厢的全部重量由刚性支架承载,货物进出轿厢重量增加后,不会发生沉降。【专利说明】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
: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电梯,特别涉及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具体的是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
技术介绍
: 电梯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通过钢丝绳与升降机连接,当电梯承载量较大时,电梯轿厢会存在一定沉降。尤其是大吨位载货电梯和升降平台,轿厢沉降情况难以避免,层门地坎与轿厢地坎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对人员和货物进出轿厢造成不便。例如,铲车出入电梯轿厢时,轿厢沉降落差使铲车产生震动,影响货物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所述的这种电梯防沉降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在载重量较大时发生沉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包括底座和电机,其中,所述的底座的下侧铰接有一根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上连接有一个推杆,所述的电机与底座相对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传动机构与所述的推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设置在底座的下方,电机通过一个连接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丝杆和一个螺母,所述的丝杆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的螺母套设在丝杆上并与丝杆构成丝杆螺母副,螺母与一个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推杆的一端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的下侧面中固定设置有一个轴承座,所述的轴承座中设置有轴承,所述的轴承中连接有一个支撑轴,所述的支撑轴与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丝杆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丝杆的上端通过一个轴承与底座连接。进一步的,支撑柱的下端外侧设置有一个刚性支架。进一步的,支撑柱的下端面呈圆弧面,所述的圆弧面的半径等于支撑柱绕铰接中心的摆动半径,刚性支架的上侧面形状与支撑柱的下端面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与一个控制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梯轿厢的底侧对称安装两个本专利技术的电梯防沉降装置。其中,底座均与电梯轿厢底部的承载横梁固定连接。将刚性支架固定在电梯井道内作为支撑点,或者利用电梯井道内壁上原有的固定构件作为支撑点。电梯在井道内运行时,支撑柱与刚性支架或者井道内壁上其它作为支撑点的固定构件脱离。电梯到达停靠楼层时,由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电机输出轴驱动丝杆螺母副,使连杆做直线运动,通过推杆推动支撑柱绕铰接点转动,支撑柱的下端延伸到刚性支架上侧,与刚性支架实现刚性连接,轿厢的全部重量由刚性支架承载,货物进出轿厢重量增加后,不会发生沉降。电梯离开停靠楼层时,控制器控制升降机向上牵引轿厢,使轿厢重量由支撑柱转移到升降机,然后控制电机工作,电机输出轴反向驱动丝杆螺母副,使连杆做反向直线运动,通过推杆反向推动支撑柱绕铰接点转动,支撑柱的下端离开刚性支架并复位。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在电梯轿厢底侧铰接支撑柱,利用电动机和传动机构在电梯轿厢到达或者离开停靠楼层时,驱动支撑柱向外伸展或者复位,在电梯轿厢到达停靠楼层时,轿厢的全部重量由刚性支架承载,货物进出轿厢重量增加后,不会发生沉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包括底座4和电机9,其中,所述的底座4的下侧铰接有一根支撑柱3,所述的支撑柱3上连接有一个推杆5,所述的电机9与底座4相对固定连接,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传动机构与所述的推杆5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9设置在底座4的下方,电机9通过一个连接支架10与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丝杆8和一个螺母7,所述的丝杆8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的螺母7套设在丝杆8上并与丝杆8构成丝杆螺母副,螺母7与一个连杆6的一端铰接,所述的连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推杆5的一端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4的下侧面中固定设置有一个轴承座,所述的轴承座中设置有轴承,所述的轴承中连接有一个支撑轴31,所述的支撑轴31与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推杆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支撑柱3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丝杆8通过联轴器11与电机输出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丝杆8的上端通过一个轴承与底座4连接。进一步的,支撑柱3的下端外侧设置有一个刚性支架I。进一步的,支撑柱3的下端面呈圆弧面,所述的圆弧面的半径等于支撑柱3绕铰接中心的摆动半径,刚性支架I的上侧面形状与支撑柱3的下端面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9与一个控制器(图中未示)连接。所述的控制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案,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梯轿厢的底侧对称安装两个本专利技术的电梯防沉降装置。其中,底座4均与电梯轿厢底部的承载横梁固定连接。将刚性支架I固定在电梯井道内作为支撑点,或者利用电梯井道内壁上原有的固定构件作为支撑点。电梯在井道内运行时,支撑柱3与刚性支架I或者井道内壁上其它作为支撑点的固定构件脱离。电梯到达停靠楼层时,由控制器控制电机9工作,电机输出轴驱动丝杆螺母副,使连杆6做直线运动,通过推杆5推动支撑柱3绕铰接点转动,支撑柱3的下端延伸到刚性支架I上侧,与刚性支架I实现刚性连接,轿厢的全部重量由刚性支架I承载,货物进出轿厢重量增加后,不会发生沉降。电梯离开停靠楼层时,控制器控制升降机向上牵引轿厢,使轿厢重量由支撑柱3转移到升降机,然后控制电机9工作,电机输出轴反向驱动丝杆8螺母7副,使连杆6做反向直线运动,通过推杆5反向推动支撑柱3绕铰接点转动,支撑柱3的下端离开刚性支架I并复位。具体的,图1中支撑柱3的虚线位置为其伸出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在轿厢2底部横梁上,左右对称安装两个本专利技术的电梯防沉降装置。两个支撑柱3的下端分别支撑在电梯井道两侧的刚性支架I上,此时两侧向力Fl和F3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相互抵消,两轴向力F2和F4共同支承轿厢2及货物的重力,保证电梯不沉降。【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包括底座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下侧铰接有一根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上连接有一个推杆,所述的电机与底座相对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传动机构与所述的推杆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设置在底座的下方,电机通过一个连接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丝杆和一个螺母,所述的丝杆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的螺母套设在丝杆上并与丝杆构成丝杆螺母副,螺母与一个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推杆的一端铰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下侧面中固定设置有一个轴承座,所述的轴承座中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防沉降装置,包括底座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下侧铰接有一根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上连接有一个推杆,所述的电机与底座相对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个传动机构与所述的推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剑华袁崇毅黄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荣电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三荣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