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健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256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技术方案“碰撞转移、阻挡反射、溃烂吸能、加固乘员舱”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汽车前舱盖资源,通过对现有汽车前舱盖进行挖潜改造、赋予其新功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同步完成:碰撞部位转移、分解转移吸收耗散碰撞能量;增大碰撞接触面积、延长碰撞接触时间;建立碰撞拦截缓冲保护区、弹性网拦截包裹;构建乘员舱外保护层等系列功能,形成一个对行人、车上人员主动式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对行人、车上人员更有效保护的一种方法。实施本技术方案的主要装置包括前舱盖(1)、前舱盖(2)、拦截缓冲保护区(3)和乘员舱外保护层(4)四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技术方案“碰撞转移、阻挡反射、溃烂吸能、加固乘员舱”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汽车前舱盖资源,通过对现有汽车前舱盖进行挖潜改造、赋予其新功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同步完成:碰撞部位转移、分解转移吸收耗散碰撞能量;增大碰撞接触面积、延长碰撞接触时间;建立碰撞拦截缓冲保护区、弹性网拦截包裹;构建乘员舱外保护层等系列功能,形成一个对行人、车上人员主动式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对行人、车上人员更有效保护的一种方法。实施本技术方案的主要装置包括前舱盖(1)、前舱盖(2)、拦截缓冲保护区(3)和乘员舱外保护层(4)四部分。【专利说明】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用于保护行人和车上人员的安全。
技术介绍
汽车拥有量的急剧增加,车辆使用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今世界汽车领域的一个主要研发课题就是如何更好保护行人和车上人员安全,本申请是 在 申请人:已经获得中国国家专利局授权的ZL200920125879.3技术专利基础上改进的 专利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方案“碰撞转移、阻挡反射、溃烂吸能、加固乘员舱”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 现有汽车前舱盖资源,通过对现有汽车前舱盖进行挖潜改造、赋予其新功能,在汽车发生碰 撞时构建对行人、车上人员主动式安全防护体系,实施更有效保护的一种安装防护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1、汽车领域中一种对行人和车上人员进行主动式安全防护的新方法;2、充分利用现有汽车前舱盖资源,通过改进赋予其新功能;3、碰撞过程中通过:a、行人人体碰撞部位转移,保护人体头部;b、分解、转移、吸收、耗散碰撞能量,增大人体碰撞接触面积、延长碰撞接触时间, 减轻被撞行人受到的伤害程度;C、构建碰撞拦截缓冲保护区、拦截包裹被撞行人,避免二次碰撞伤害;d、阻挡反射、溃烂吸收、耗散碰撞能量、乘员舱外保护层增强乘员舱强度实施对车 上人员进行保护;等方法变被动保护为主动防护,形成一个立体多功能全方位对行人、车上人员的 主动式安全防护体系。实施本技术方案的主要装置包括:一、前舱盖(I)、前舱盖(2)分别为前段和后段组成复合式汽车前舱盖前舱盖(I)前端通过连接铰链(1.1)与车体前舱前端连接,前舱盖(I)锁(1.2)两 端分别安装在前舱盖(I)后端和前舱盖(2)前端;前舱盖(2)前端两侧通过安装在汽车前 舱上部的前舱盖(2)后移导轨(2.1)与车体前舱连接,前舱盖(2)后端通过固定锁片(2.2) 固定在车体如舱后部上端;前舱盖⑴内设置有:前舱盖⑴弹出撑杆(1.3),弹出撑杆(1.3)上端与前舱盖 (I)连接、下端连接在汽车前舱上;带止回功能的推动杆(1.4),推动杆(1.4)前端与前舱盖 (I)连接,推动杆(1.4)后端设置有连接锁(1.5),自带弹射装置的拦截网(1.6);二、装置启动后后端向上弹出展开的前舱盖(I)与前舱盖(2)、前挡风玻璃形成一个凹型结构,并与在其间展开的拦截网(1.6)共同构成拦截缓冲保护区(3);三、装置启动后前舱盖(2)通过前舱盖(2)后移导轨(2.1)后移、弹出展开附着紧 扣在前挡风玻璃和A柱前形成乘员舱外保护层(4);【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正常状态汽车前舱盖侧剖面图;图1B为:正常状态汽车前舱盖俯视剖面图;图2A为:碰撞中前舱盖(2)初步后移上翅、前舱盖(I)完全打开状态汽车前舱盖 侧剖面图;图2B为:碰撞中前舱盖(I)完全打开状态汽车前舱盖俯视剖面图;图3为:碰撞中前舱盖⑴被迫回位、前舱盖(2)后端上翘完全展开紧扣附着在挡 风玻璃、A柱前面形成乘员仓外保护层(4)状态汽车前舱盖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前述方法改进的汽车前舱盖,在发生碰撞时循序渐进的构建对行人、车上人 员主动式安全防护体系,实施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本技术方案中的复合式汽车前舱盖采取半幅后弹开启结构,即保证了平时开启前 舱盖需要,同时还可避免现行前端全幅开启前舱盖结构,在车辆行驶中非正常打开遮挡驾 驶者视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方案保护行人安全的实施过程:国际公认的数据表明:行人在受到汽车正向碰撞时,汽车前舱盖中部后部、前挡风 玻璃、A柱是行人头部主要撞击点,也是行人受到深度伤害的主要碰撞部位。当安装有本装置的车辆以一定速度前进撞击(即将撞击)到前方物体的瞬间,利 用现有技术触发带止回功能的推动杆(1.4)启动,向后弹出猛烈撞击前舱盖(2),促使前舱 盖(2)后端固定锁片(2.2)断裂脱落,前舱盖(2)沿着后移导轨(2.1)后移,前舱盖(I)锁 (1.2)打开,弹出撑杆(1.3)推动前舱盖(I)后端向上弹起;同时触发自带弹射装置的拦截 网(1.6)弹出,展开在弹起的前舱盖(I)后前舱盖(2)上方;半幅尺寸的前舱盖(I)后端向上弹起,人体头部以下部位首先撞击到弹起的前舱 盖(I),行人受到车撞击的部位从头部向头部以下人体部位转移,行人头部不直接撞击到前 舱盖、前挡风玻璃、A柱等区域,保护了人体头部;同时人体和车体的撞击接触面积增大,减 小了行人被撞击部位单位面积受到的撞击力,从而减轻受到的伤害程度;根据力学原理:利用前舱盖(I)弹起形成的斜面坡度分解转移撞击能量,减轻行 人受到的碰撞冲击力量;弹性打开的前舱盖(I)碰撞到时行人弹性回缩,吸收耗散撞击能量、延长碰撞接 触时间,减轻行人受到的伤害程度;后端向上弹出的前舱盖(I)弹起打开后,前舱盖(I)与前舱盖(2)及前挡风玻璃 之间形成一个凹形空间,同时自带弹射装置的拦截网(1.6)弹出,构成行人被动到此处的 拦截缓冲保护区(3),弹性拦截网(或网状气囊拦截网)将行人拦截包裹保护在其中,避免 行人再次受到碰撞和飞离车体受到伤害;保护车上人员安全实施过程:当本车高速追尾碰撞到大型汽车及类似较高大的半悬空物体时,弹起的前舱盖(I)形成一个碰撞阻挡装置,反射、溃烂吸收碰撞能量;碰撞继续进行时前舱盖(I)被迫回 位推动自带止回功能的推动杆(1.4)后移,推动杆(1.4)不能回缩,且通过后端设置的连接 锁(1.5)与前舱盖(2)前端连接,推动前舱盖(2)沿导轨(2.1)后移,由于前舱盖(2)后端 固定锁片(2.2)已经断裂脱落,前舱盖(2)后端上翘直至完全展开遮挡在前挡风玻璃、A柱 前,形成一个紧扣附着乘员舱的外保护层(4),从而达到加固乘员舱,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 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技术方案“碰撞转移、阻挡反射、溃烂吸能、加固乘员舱”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汽车前舱盖资源,通过对现有汽车前舱盖进行挖潜改造,赋予其新功能—_在发生碰撞时构建对行人、车上人员主动式安全防护体系,实施更有效保护的一种安全防护方法;实施本技术方案的主要装置包括:前舱盖(I)、前舱盖(2)、拦截缓冲保护区(3)和乘员舱外保护层(4)四部分;一、前舱盖(I)、前舱盖(2)分别为前段和后段组成复合式汽车前舱盖前舱盖(I)前端通过连接铰链(1.D与车体前舱前端连接,前舱盖(I)锁(1.2)两端分别安装在前舱盖(I)后端和前舱盖(2)前端;前舱盖(2)前端两侧通过安装在汽车前舱上部的前舱盖(2)后移导轨(2.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技术方案“碰撞转移、阻挡反射、溃烂吸能、加固乘员舱”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汽车前舱盖资源,通过对现有汽车前舱盖进行挖潜改造,赋予其新功能__在发生碰撞时构建对行人、车上人员主动式安全防护体系,实施更有效保护的一种安全防护方法;实施本技术方案的主要装置包括:前舱盖(1)、前舱盖(2)、拦截缓冲保护区(3)和乘员舱外保护层(4)四部分;一、前舱盖(1)、前舱盖(2)分别为前段和后段组成复合式汽车前舱盖前舱盖(1)前端通过连接铰链(1.1)与车体前舱前端连接,前舱盖(1)锁(1.2)两端分别安装在前舱盖(1)后端和前舱盖(2)前端;前舱盖(2)前端两侧通过安装在汽车前舱上部的前舱盖(2)后移导轨(2.1)与车体前舱连接,前舱盖(2)后端通过固定锁片(2.2)固定在车体前舱后部上端;前舱盖(1)内设置有:前舱盖(1)弹出撑杆(1.3),弹出撑杆(1.3)上端与前舱盖(1)连接、下端连接在汽车前舱上;带止回功能的推动杆(1.4),推动杆(1.4)前端与前舱盖(1)连接,推动杆(1.4)后端设置有连接锁(1.5),自带弹射装置的拦截网(1.6);二、装置启动后后端向上弹出展开的前舱盖(1)与前舱盖(2)、前挡风玻璃形成一个凹型结构,并与在其间展开的拦截网(1.6)共同构成拦截缓冲保护区(3);三、装置启动后前舱盖(2)通过前舱盖(2)后移导轨(2.1)后移、弹出 展开附着紧扣在前挡风玻璃和A柱前形成乘员舱外保护层(4);本技术方案中的复合式汽车前舱盖采取半幅后弹开启结构,即保证了平时开启前舱盖需要,同时还可避免现行前端全幅开启前舱盖结构,在车辆行驶中非正常打开遮挡驾驶者视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方案对行人、车上人员保护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国际公认的数据表明:行人在受到汽车正向碰撞时,汽车前舱盖中部后部、前挡风玻璃、A柱是行人头部主要撞击点,也是行人受到深度伤害的主要碰撞部位;当安装有本装置的车辆以一定速度前进撞击(即将撞击)到前方物体的瞬间,利用现有技术触发带止回功能的推动杆(1.4)启动,向后弹出猛烈撞击前舱盖(2),促使前舱盖(2)后端固定锁片(2.2)断裂脱落,前舱盖(2)沿着后移导轨(2.1)后移,前舱盖(1)锁(1.2)打开,弹出撑杆(1.3)推动前舱盖(1)后端向上弹起;同时触发自带弹射装置的拦截网(1.6)弹出,展开在弹起的前舱盖(1)后前舱盖(2)上方;半幅尺寸的前舱盖(1)后端向上弹起,人体头部以下部位首先撞击到弹起的前舱盖(1),行人受到车撞击的部位从头部向头部以下人体部位转移,行人头部不直接撞击到前舱盖、前挡风玻璃、A柱等区域,保护了人体头部;同时人体和车体的撞击接触面积增大,减小了行人被撞击部位单位面积受到的撞击力,从而减轻受到的伤害程度;根据力学原理:利用前舱盖(1)弹起形成的斜面坡度分解、转移撞击能量,减轻行人受到的碰撞冲击力量;弹性打开的前舱盖(1)碰撞到时行人弹性回缩,吸收耗散撞击能量、延长碰撞接触时间,减轻行人受到的伤害程度;后端向上弹出的前舱盖(1)弹起打开后,前舱盖(1)与前舱盖(2)及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一个凹形空间,同时自带弹射装置的拦截网(1.6)弹出,构成行人被动到此处的拦截缓冲保护区(3),弹性结构的拦截网将行人拦截包裹保护在其中,避免行人再次受到碰撞和飞离车体受到伤害;当本车高速追尾碰撞到大型汽车及类似较高大的半悬空物体时,弹起的前舱盖(1)形成一个碰撞阻挡装置,反射、溃烂吸收碰撞能量;碰撞继续进行时前舱盖(1)被迫回位推动自带止回功能的推动杆(1.4)后移,推动杆(1.4)不能回缩,且通过后端设置的连接锁(1.5)与前舱盖(2)前端连接,推动前舱盖(2)沿导轨(2.1)后移,由于前舱盖(2)后端固定锁片(2.2)已经断裂脱落,前舱盖(2)后端上翘直至完全展开遮挡在前挡风玻璃、A柱前,形成一个紧扣附着乘员舱的外保护层(4),从而达到加固乘员舱,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健
申请(专利权)人:唐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