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下料斗的连续重整反应器物料密封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088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下料斗的连续重整反应器物料密封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上部料斗和反应器,上部料斗设置在反应器上方,通过催化剂料腿连接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下部设置有与反应器一体结构的下料斗。方法包括: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进入分气道、集气道,最后从反应产物出口离开反应器;催化剂进入上部料斗,然后进入反应器;氢气(或氮气)进入上部料斗,部分氢气(或氮气)随催化剂料腿中的催化剂一同进入反应器;氢气(或氮气)进入下料斗,使部分氢气(或氮气)从下料导流板之间进入反应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进入/离开连续重整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进行有效的密封,使得反应物料不能进入催化剂循环输送系统,满足正常操作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装置包括:上部料斗和反应器,上部料斗设置在反应器上方,通过催化剂料腿连接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下部设置有与反应器一体结构的下料斗。方法包括: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进入分气道、集气道,最后从反应产物出口离开反应器;催化剂进入上部料斗,然后进入反应器;氢气(或氮气)进入上部料斗,部分氢气(或氮气)随催化剂料腿中的催化剂一同进入反应器;氢气(或氮气)进入下料斗,使部分氢气(或氮气)从下料导流板之间进入反应器。本专利技术对进入/离开连续重整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进行有效的密封,使得反应物料不能进入催化剂循环输送系统,满足正常操作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重整反应器领域,更进一步说,涉及。
技术介绍
石油化工行业的连续重整反应器中进行的反应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的,反应物料连续的通过催化剂床层,并且催化剂床层在反应器内是从上向下连续移动的,催化剂要连续的进入和离开反应器。为了安全,反应器内的反应物料不允许沿催化剂进料管进入催化剂上游输送系统,也不允许沿催化剂出料管进入催化剂下游输送系统,要保证在催化剂提升和输送系统没有烃类反应物料,因此,要对进出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管进行气体密封,一般都采用氢气或氮气做为密封气体。现有的连续重整技术都是采用氢气(或氮气)将催化剂从压力较高的反应器(或再生器)向压力较低的反应器(或再生器)提升和输送,因此反应物料不会返回到上游输送系统。进入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没有密封措施,仅对离开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进行密封。逆流移动床连续重整的催化剂是从压力较低的反应器向压力高的反应器输送,如果不对进入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采用特殊的密封方法就会使得反应物料倒窜回催化剂输送系统,同时为防止反应物料随催化剂进入下游的输送系统,也要对离开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进行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逆流移动床连续重整技术中需要对进入和离开反应器的催化剂密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对进入/离开连续重整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进行有效的密封,使得反应物料不能进入催化剂循环输送系统,满足正常操作和安全生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带下料斗的连续重整反应器物料密封装置。包括:上部料斗和反应器,上部料斗设置在反应器上方,通过催化剂料腿连接反应器;所述上部料斗设置有催化剂进料口和上部氢气/氮气进口,催化剂进料口设置在上部料斗的顶部,上部氢气/氮气入口设置在上部料斗的顶部或侧面,所述上部氢气/氮气入口底部高于催化剂进料口的底部,上部料斗底部设置有催化剂接口,催化剂接口连接催化剂料腿;所述反应器下部设置有与反应器一体结构的下料斗。所述反应器包括:筒体、上部封头、下部封头和下料斗,上部封头和下部封头分别设置在筒体的两端,与筒体固定连接形成密封的结构;所述上部封头为球型或椭球型,顶部设置有反应物料进料口和催化剂下料管,催化剂下料管通过催化剂料腿与上部料斗底部的催化剂接口连接;上部封头侧面设置有反应产物出口,反应产物出口与筒体内中心管连通;所述下部封头为球型或椭球型,底部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底部设置有催化剂出口,下料斗侧面设置有下部氢气/氮气进口 ;反应器内催化剂床层与下料斗之间设置下料导流板;所述下料导流板为矩形隔板,竖直均匀分布在中心管和下料斗之间的空间内,下料导流板两端分别与中心管外壁和下料斗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每两个相邻的下料导流板之间形成扇形空间;床层里的催化剂通过此扇形空间进入下料斗。下料导流板既起到支撑和固定中心管的作用,又起到导流催化剂的作用。所述反应器筒体与上部封头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上部催化剂下料管穿过挡板伸入反应器内的催化剂床层中。所述反应器为径向结构,反应器内设置有分配器、集气道、分气道和催化剂床层;分配器连接反应物料进料口,所述集气道为反应器的中心管内的空间,所述中心管下端封闭,上端与反应产物出口连接,中心管壁上设置有孔;所述分气道上端敞开,下端封闭;所述催化剂床层为环形,设置在集气道和分气道之间。所述的分气道是外筛网与反应器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流通通道,所述的外筛网是与反应器筒体同心的筒状结构,套在中心管外。所述的分气道也可以为多个带开孔的扇形筒形成的内部空间流道,所述扇形筒紧贴反应器内壁沿周向连续排布;所述的扇形筒其贴在反应器内壁侧为不开孔的弧形板,在催化剂床层侧为开孔的弧形板。所述催化剂接口为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催化剂料腿与催化剂接口数量相同,所述催化剂接口的数量优选为8、12、16、20或24,最优选为12个。催化剂接口和催化剂料腿的规格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规格,如:DN40、DN80、DN100、DN150 ;Sch.80 或 Sch.16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带下料斗的连续重整反应器物料密封方法。包括:(I)反应物料从反应物料进料口进入反应器,通过分配器进入分气道,再径向流经环形催化剂床层后进入集气道,最后从反应产物出口离开反应器;( 2 )催化剂进入上部料斗,通过催化剂料腿进入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催化剂床层连续向下移动并通过下料导流板间的扇形空间进入下料斗,最后从催化剂出口离开下料斗;(3)氢气(或氮气)从上部氢气/氮气进口进入上部料斗,部分氢气(或氮气)随催化剂料腿中的催化剂一同进入反应器,而反应器内的反应物料无法进入上部料斗;(4)氢气(或氮气)从下部氢气/氮气进口进入下料斗,使部分氢气(或氮气)从下料导流板间的扇形空间进入反应器,而反应器内的反应物料无法进入下料斗;控制氢气(或氮气)的流量使上部料斗和下部料斗的压力分别比反应器高I?15kPa0其中,所述氢气纯度为90?100%,所述氮气的纯度应〉99.9%,并且C0+C02的含量< 20ppm。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案:反应物料从进料入口进入反应器,通过分配器进入分气道,再径向流经环形催化剂床层后进入集气道,最后从反应产物出口离开反应器。催化剂从上游进入上部料斗,通过连接上部料斗和反应器催化剂床层的催化剂料腿进入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催化剂床层连续向下移动并通过催化剂下料导流板间的扇形空间进入下料斗,最后从催化剂出口离开下料斗。氢气(或氮气)从上部氢气/氮气进口进入上部料斗,控制氢气(或氮气)的流量使上部料斗的压力比反应器高I?15kPa,部分氢气(或氮气)随催化剂料腿中的催化剂一同进入反应器,而反应器内的反应物料无法进入上部料斗,实现了对进入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的密封,所使用的氢气纯度为90?100%,也可以使用氮气,氮气的纯度应> 99.9%,并且C0+C02的含量< 20ppm。氢气(或氮气)从下部氢气/氮气进口进入下料斗,使部分氢气(或氮气)从下料导流板间的扇形空间进入反应器,而反应器内的反应物料无法进入下料斗,实现了对离开反应器的催化剂输送系统的密封,所使用的氢气纯度为90?100%,也可以使用氮气,氮气的纯度应> 99.9%,并且C0+C02的含量< 20ppm。所使用的催化剂为连续重整催化剂,含钼(Pt)、锡(Sn)、铼(Rn)、铝(AL)、硅(Si)等物质,为球型颗粒状,直径1.0?2.5mm,堆积密度450?850kg/m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在于:I)采用带下料斗的反应器和上部料斗的设备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缺一不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下料斗的连续重整反应器物料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上部料斗和反应器,上部料斗设置在反应器上方,通过催化剂料腿连接反应器;所述上部料斗设置有催化剂进料口和上部氢气/氮气进口,催化剂进料口设置在上部料斗的顶部,上部氢气/氮气入口设置在上部料斗的顶部或侧面,所述上部氢气/氮气入口底部高于催化剂进料口的底部,上部料斗底部设置有催化剂接口,催化剂接口连接催化剂料腿;所述反应器下部设置有与反应器一体结构的下料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忠勋刘家明刘永芳罗家弼姜晓花司马坚李啸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