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8709 阅读:4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溴虫苯甲酰胺,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虫螨腈、虱螨脲、吡丙醚、氰氟虫腙、啶虫丙醚,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害虫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溴虫苯甲酰胺,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虫螨腈、虱螨脲、吡丙醚、氰氟虫腙、啶虫丙醚,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害虫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专利说明】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在农作物害虫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虫螨腈(chlorfenapyr)化学名称:4_溴基_2-(4_氯苯基)_1_(乙氧基甲基)_5_(三氟甲基)吡咯-3-腈,分子式=C15H11BrClF3N2Ot5虫螨腈是新型吡咯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体内细胞的线粒体上,通过昆虫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起作用,主要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向三磷酸腺苷(ATP)的转化。而三磷酸腺苷贮存细胞维持其生命机能所必须的能量。该药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在叶面渗透性强,有一定的内吸作用,且具有杀虫谱广、防效高、持效长、安全的特点。虱螨脲(Iufenuron)化学名称:N_氨基]羧基]-2,6-二氟苯甲酰胺,分子式:C17H8C12F8N203。虱螨脲是最新一代取代脲类杀虫剂。药剂通过作用于昆虫幼虫、阻止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尤其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有独特的杀灭机理,适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害虫。药剂的持效期长,有利于减少打药次数。吡丙醚(pyriproxyfen)化学名称:4_苯氧基苯基(RS)-2-(2_吡唳基氧)丙基醚。吡丙醚是一种保幼激素类型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强烈的杀卵作用。吡丙醚还具有内吸性转移活性,可以影响隐藏在叶片背后的幼虫。对昆虫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影响昆虫蜕变和繁殖。对斜纹夜蛾的毒理试验表现,吡丙醚在血淋巴中高浓度的存留,加速昆虫前胸腺向性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由于吡丙醚能使昆虫缺少产卵所需的刺激因素,抑制胚胎发育及卵的孵化,或生成没有生活能力的卵,从而有效的控制并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化学名称:(E+Z)-2_-N- (4-三氟甲氧基苯)联氨羰草酰胺,分子式:C24H16F6N4O215氰氟虫腙是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杀虫剂,通过附着在钠离子通道的受体上,阻碍钠离子通行,与菊酯类或其他种类的化合物无交互抗性。该药主要是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体内发生胃毒杀死害虫,触杀作用较小,无内吸作用。该药对于各龄期的靶标害虫、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昆虫取食后该药进入虫体,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阻断害虫神经元轴突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通过轴突膜,进而抑制神经冲动使虫体过度的放松,麻痹,几个小时后,害虫即停止取食。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将溴虫苯甲酰胺与虫螨腈、虱螨脲、吡丙醚、氰氟虫腙、啶虫丙醚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溴虫苯甲酰胺与虫螨腈、虱螨脲、吡丙醚、氰氟虫腙、啶虫丙醚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 80-60: 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溴虫苯甲酰胺,活性成分B选自虫螨腈、虱螨脲、吡丙醚、氰氟虫腙、啶虫丙醚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1: 60-40: I ;更优选为溴虫苯甲酰胺与虫螨腈的重量比为I: 30-10: 1,溴虫苯甲酰胺与虱螨脲的重量比为1: 15~10: 1,溴虫苯甲酰胺与吡丙醚的重量比为1: 20~5: 1,溴虫苯甲酰胺与氰氟虫腙的重量比为1: 40~5: 1,溴虫苯甲酰胺与啶虫丙醚的重量比为1: 20-5: I ;最优选为溴虫苯甲酰胺与虫螨腈的重量比为I: 20-5: 1,溴虫苯甲酰胺与虱螨脲的重量比为1: 10-5: 1,溴虫苯甲酰胺与吡丙醚的重量比为1: l(Tl: 1,溴虫苯甲酰胺与氰氟虫腙的重量比为1: 2(Tl: 1,溴虫苯甲酰胺与啶虫丙醚的重量比为1: 15~2: I。所述的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的应用,所述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 、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害虫包括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金纹夜蛾、潜叶蛾、蚜虫、斑潜蝇、蓟马、白粉虱、棉铃虫、介壳虫、梨木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地老虎、块茎蛾。活性成分Α、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 80-60: I。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 ;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本专利技术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本专利技术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等。本专利技术的杀虫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优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飞0%、活性成分Β0.5%~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 60%、活性成分B0.5%~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0.5%~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0.5%~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溴虫苯甲酰胺,活性成分B选自虫螨腈、虱螨脲、吡丙醚、氰氟虫腙、啶虫丙醚中之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