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73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以及若干个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个独立的导电片,其每一导电片均呈片状结构,且均具有一竖直主板、一自该竖直主板的前端向前弯折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自该竖直主板的底端向下竖直延伸的尾部。该弹性臂具有一自该竖直主板前端向内侧折弯的弯折段、一对自该弯折段先向外侧折弯延伸后再向内侧折弯的对称的接触段、以及两个对称设置于这一对接触段前端的弹性指;其中所述弹性指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段前端的宽度。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该电源端子的弹性臂上采用了交错设置的弹性指,容许存在较大的对接容差,以确保电源端子能够顺利地插入对接连接器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以及若干个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个独立的导电片,其每一导电片均呈片状结构,且均具有一竖直主板、一自该竖直主板的前端向前弯折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自该竖直主板的底端向下竖直延伸的尾部。该弹性臂具有一自该竖直主板前端向内侧折弯的弯折段、一对自该弯折段先向外侧折弯延伸后再向内侧折弯的对称的接触段、以及两个对称设置于这一对接触段前端的弹性指;其中所述弹性指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段前端的宽度。由于本技术在该电源端子的弹性臂上采用了交错设置的弹性指,容许存在较大的对接容差,以确保电源端子能够顺利地插入对接连接器中。【专利说明】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的对接准确度会直接影响到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的准 确性。更严苛地讲,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甚至必须实现无人操作下的电连接器插合和分 离,而只有做到电连接器的“万无一失”的对接,才能够确保电力信号、控制信号或通信信号 的准确传输。但是,由于在电连接器的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制造公差或误差,这就需 要在设计时提前考虑到这种公差或误差,以便将制造公差或误差控制在可允许的容差范围 内,从而保证对接准确度。例如,美国专利第6,319,075号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电源端子由两个侧壁 组成,两侧壁上端通过一桥梁结构连接在一起,两侧壁的前端延伸形成弹性臂。该电源端子 的缺陷在于:两弹性臂的前端各形成一个竖直壁,两竖直壁大致构成矩形杯口状,当插入对 接连接器时,矩形杯口容易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孔相撞击,从而会产生对接不顺滑的状况。 再者,在对接时,受到弹性臂前端的两个竖直壁的影响,当弹性臂在被压缩到最大位移量时 会存在相撞的情况。可见,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不允许有较大的对接容差,否则就会对接相 撞,从而无法提升电源连接器的品质。因此, 申请人:鉴于以上现有电源连接器结构的缺失与不便,研究出一种新的电源 连接器,此类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的结构设计能够消除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制造公差而产 生的对接不稳定甚至对接失败的问题,此类电源端子允许有较大的对接容差,从而提高该 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成功率,并进一步提高电源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电源端子的弹性臂采用新型 的结构,其容许存在较大的对接容差,以确保电源端子能够顺利插入对接连接器中,进一步 提高电源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 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 体、以及若干个电源端子。在该绝缘本体的前表面上形成有一对接插口,该对接插口向后延 伸形成一收容腔;该绝缘本体具有若干个电源端子固定通道,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贯穿 于该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与底面,并向前延伸至收容腔,并且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与收容 腔连通。每一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个独立的导电片,其每一导电片均呈片状结构,且均具有 一竖直主板、一自该竖直主板的前端向前弯折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自该竖直主板的底端向下竖直延伸的尾部。该弹性臂具有一自该竖直主板前端向内侧折弯的弯折段、一对自该弯折段先向外侧折弯延伸后再向内侧折弯的对称的接触段、以及两个对称设置于这一对接触段前端的弹性指;其中所述弹性指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段前端的宽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电源端子的两个导电片上的弹性指交错设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电源端子的其中一导电片上的两个弹性指相互远离,而另一导电片上的两个弹性指则相互靠近。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弹性指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接触段前端宽度的一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段的外侧轮廓是由一水平直线及一斜线组成。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电源端子的其中一导电片的竖直主板上形成有一凸包, 在另一导电片上亦形成有一凸包,两凸包面对面地对称设置;在每一导电片的该竖直主板的上方还形成有一倾斜的折片,以卡扣于对应的电源端子固定通道的内侧壁面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具有改良的电源端子,在该电源端子的弹性臂上采用了交错设置的弹性指,当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弹性指能够交叉而不会碰触, 故此设计容许存在较大的对接容差,以确保电源端子能够顺利地插入对接连接器中,更能进一步提高电源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源端子的俯视图。图5为图3所示电源端`子的其中一导电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在对接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电源连接器I绝缘本体10对接插口12收容腔14肋条16电源端子固定通道18信号端子固定通道19电源端子20导电片22、22,竖直主板24凸包240、240’折片242接触臂26弯折段260接触段262水平直线2620斜线2622弹性指264,264尾部28信号端子30对接连接器9对接端子9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 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图1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 I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I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连 接器I的电源端子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源端子20的俯视图;图5为 图3所示电源端子20的其中一导电片2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源连接 器I与对接连接器9在对接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I是用于电路板或背板互连接系统中, 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0、若干个电源端子20及若干个信号端子30。如图2所示,上述绝缘本体10呈长方体状,在该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上沿着其横 向方向形成有一细长型的对接插口 12,用以供对接连接器9 (如图6)插入。该对接插口 12 向后延伸形成一收容腔14 ;在收容腔14的上、下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肋条16,用以增 强与对接连接器9的保持力。如图2所示,该绝缘本体10具有若干个电源端子固定通道18,这些电源端子固定 通道18贯穿于该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与底面,并向前延伸至收容腔14,从而使得电源端子 固定通道18与收容腔14连通。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18沿着横向排列成一条直线。在 本技术中,电源端子固定通道18的数量与电源端子20的数量相同。如图2所示,该绝缘本体10具有若干个信号端子固定通道19,这些信号端子固定 通道19贯穿于该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与底面,并向前延伸连通收容腔14,这些信号端子固 定通道19沿着横向与纵向排列成多层结构。这些信号端子固定通道19位于这些电源端子 固定通道18的大致中间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以及若干个电源端子;在该绝缘本体的前表面上形成有一对接插口,该对接插口向后延伸形成一收容腔;该绝缘本体具有若干个电源端子固定通道,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贯穿于该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与底面,并向前延伸至收容腔,并且这些电源端子固定通道与收容腔连通;每一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个独立的导电片,其每一导电片均呈片状结构,且均具有一竖直主板、一自该竖直主板的前端向前弯折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自该竖直主板的底端向下竖直延伸的尾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具有一自该竖直主板前端向内侧折弯的弯折段、一对自该弯折段先向外侧折弯延伸后再向内侧折弯的对称的接触段、以及两个对称设置于这一对接触段前端的弹性指;其中所述弹性指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段前端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智
申请(专利权)人: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